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9章 观察镜具与新发现
    第249章 观察镜具与新发现

    “据微臣所知,每年投入巨资或许能延寿一年;但即便如此,十年已是非常极限了。” 赵某某小心翼翼地应答。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始皇帝的目光中光彩顿时黯淡下去。

    “但也......”

    “若能免于疾病折磨且保养得当,人类也能活个七八十岁甚至百岁以上。多一些治疾救病的药物,相当于变相延长寿命。”

    “为何早不这么说?”

    赵某某回答说,治病救人也并不需要每年都花费这么多,科学炼丹不过是通过不断试验摸索五行属性对人体的作用。

    然而...

    “要以牲畜试药还好,最终是要用于人身上试药的。”

    嬴政严肃地问道:“真的要以人为试验对象吗?多少?”

    赵某某摇头:“不止这么简单。”

    始皇帝沉默,不久问:“你有什么打算?”

    “先从简单的做起。”

    “用罪犯进行初步测试,积累经验。”

    “时间久了定能出些成果。”

    嬴政表示这个过程太过缓慢。建议使用蛮荒之地的土着居民试药。

    “这事不符合道德伦理,我实在无法接受。”

    赵某某话音未落,书房中传来几声轻笑。始皇帝与 ** 相视一笑,笑声难以停止。赵某某涨红了脸,有些懊恼,这有啥好笑?

    但秦王的笑容止不住。

    御书房内的两人哄堂大笑起来,夜色深浓却掩不住这一阵快意的笑声。

    够了!

    刘阳心中暗怒。

    这算什么待人之道?

    片刻后,秦昭收敛起脸上的阴霾:“以这种方式测试药物,朕同意。”

    “只是,老百姓不了解内情,恐怕会误解朝廷的用意。”

    陈宇主动提议:“可以选择偏远之地秘密进行试验。”

    “还需选一位陛下信任、行事周密的人来主管。”

    此言一出,赵刚不自觉地看向这里。

    ‘看我做什么?刚才不是很开心吗?’

    刘阳的眼神充满自信:

    “御风堂人才济济,都是忠心可靠之辈。”

    “再者,狱中有大量死囚,何必浪费他们的生命呢?”

    “若让赵将军负责此事,必定万无一失。”

    赵刚一脸严肃行礼道:“陛下,小人不懂医药之事。”

    “你不明白有人会懂。”

    “药物就是能把病治好的东西。科学炼丹本来就是一个尝试和纠错的过程。”

    “若赵将军需要协助,内务府可派一批道士过去帮忙。”

    “遇到难题,也可以向在下询问。”

    秦昭思索片刻,觉得有理。

    御风堂乃是最为信赖的手下,而且一向行事谨慎。

    黑衣卫士个个都是历经沙场的精锐,执行力强。

    但……此人平日好色贪花,万一走漏消息引发民间非议,收拾起来麻烦不小。

    “赵刚,由你负责办此事。”

    “多与陈宇商议,选拔可靠人手。”

    赵刚应诺,满脸委屈。

    即便是像陈宇这样的人都感到良心不安,为何非要让我做这种事情?

    赵刚心想,我们这些人根本不懂救人之道。

    秦昭教训了几句陈宇,要求他今后不可妄议朝政。随后,陈宇退出了御书房。

    还没走出皇宫,赵刚便追了出来:

    “陈大人留步!”

    “您害得我苦啊!”

    赵刚疾走而来抱怨不已。

    “赵将军说的什么意思?”

    “满朝文武,最得陛下信服的就是你。”

    “你不感谢也就算了,反而怪罪我不合常理。”

    陈宇斜眼瞟了赵刚一下。

    “你……”

    赵刚环视四周后压低声音:

    “你告诉我,真的要这么多人牺牲吗?”

    “实验永无止境,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老赵别担心,不过是在 ** 人怨的事罢了。”

    “最多不过是遗臭万年而已。”

    “他们会对你如何?难道还能毁你家祖坟不成?”

    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离去。

    赵刚差点喷出血,气息凌乱。

    ‘这是什么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他低声自责。

    观察京剧与新发现

    午后日偏西。

    陈宇沏了一壶浓茶伏案写作。

    大清早回到家被嬴氏和相夫人唠叨半天才睡了过去。

    脑袋昏沉,写完还得不断检查修改:

    青霉素致死可能是因为菌种杂质所致。

    研发重点在于培养优质的高产、纯净菌株,避免生产和制备过程中污染。

    青蒿可用于治瘴疠,柳树皮可以退热……

    为了整理这些知识,他已经尽力而为。尽管能提供经费、仪器设备,一次次试错仍然漫长艰辛,尤其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大量人员伤亡。

    预计做出有用成果前,试药者至少上千。

    这种恶行曝光于世,天下必然哗然。皇帝绝不会背负这责任,最终会归咎于某些奸臣滥用职权违背圣意。

    为了不在某个不幸的日子里落得如此下场,活着毫无意义,陈宇决定让老朋友去承担这项艰巨任务。

    “老赵呀,为了帝国的医疗事业,请为未来献出一切吧。”

    吹干墨迹,陈宇把文书收进袖中。

    唤着韩信随同自己前往储藏场取材——之前制造热气球未实现的想法如今有机会落实:显微镜和望远镜。

    马车行驶在路上,他渐渐入睡。到达木材场时,看见相里公正带领手下如火如荼的工作着。

    大型龙骨已切成两截,废弃的材料堆成了几间屋子大小。

    “岳父,”陈宇笑着招手,“您好。”

    经过寒暄交流,他掏出手中的玻璃镜并讲述目的。这面小镜子原本是他从嬴妃的妆台上带出来的。

    相里公摇头:

    “贤婿找错了对象。”

    秦墨长于工艺机械却未必能做好打磨宝石镜片之事,还是找到玉石打磨高手更佳。”

    陈宇这才

    他作揖告别,带着诙谐的笑容说道:

    “我自然明白。”

    “不会累坏的。”

    公输乾豪迈地大笑起来。

    ---

    百工阁。

    夕阳西下,街道渐显冷清。

    店门口的道路被挖开了一道深沟,车辆通行受阻,生意远不如往日。仅有的两位女子正精心挑选着柜台上的商品,店主依旧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招呼着。

    两道身影踏入大门,来者气度不凡,吸引了掌柜的目光。然而掌柜并未亲自迎客,只是向身边的小厮示意过去招呼客人。

    “欢迎尊驾光临。”

    “您想看些什么呢?”

    小厮满脸笑容地问道。

    “随便看看吧。”

    李成是内务府的主官,对皇家工匠的手艺颇为自豪,此番前来便是想一探究竟,为何百工阁能得如此赞誉。

    “您随意看,我们这里的每一件都是精品。”

    小厮躬身跟随在侧,一面展示出店主的热情周到,另一面也防止顾客有不当举动,毕竟店内多有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嘿!这做工真是好!”

    李成环视一圈,目光被一件精美的玉器所吸引——一把小巧精致的白玉梳尤其引人注目。那梳齿细密得如牙签般纤细,间距匀称,看起来犹如现代工艺品一般。

    “的确出色!”

    韩宇还是头一次来这类店铺,眼前之物让他大开眼界。同行者满意地点了点头,“既中意的话,何不买下一把?”

    回想起考古中发现的一件水晶杯,工艺精细到了极点,学术界为之轰动,却始终无法解释它的出处。直到确凿证据证明它是千年前先民之作,令人叹为观止。于是他也确认这里的价值所在:玻璃凸透镜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但听到价格后韩宇有些犹豫。

    “太贵了,家里肯定要说我的。”

    “能有多贵?”

    “我买了!”

    李成掏出了铜钱。

    “这...”

    小厮瞪眼盯着二十个崭新的铜钱,心里暗自嘀咕。

    见此情景,他把钱收回去,“忘了带钱袋,不买了。”然后对着小厮,“去叫你们东家过来,我有要事商谈。”

    此时,两个穿戴华贵的女子忍不住窃笑,“这家伙的脸皮也够厚的了。”

    李成瞥见她们一眼,并未在意。两人的对话继续展开:

    一个女子回头大声说,

    “姐姐不必再考虑这个了,家中已有不少相似的东西。”

    另一个女子接着道,

    “你要不要啊?”

    “才一万贯而已,就算只做摆设也好嘛。”

    年长些的姐妹感叹起彼此的家庭,“妹妹嫁得好,夫婿时常获得御赐珍品。”

    年轻些的姐妹略带调侃语气说,

    “哪里比得上你的门路呀,常常进宫觐见。”

    突然一阵哄笑声打断了他们,两姐妹停了下来看向新来的客人。

    李成长长舒一口气,无奈地看着这两个女人,“这些妇人是不是脑子有点不对劲?在这里叽叽喳喳说什么呢?”

    未来的网络平台上满是炫富达人秀自己奢华别墅和豪车的照片。现实生活中那些豪华品牌一年全球销量几千台,可在那个平台上却动辄数万台。

    他一直觉得秦朝的女人勤劳持家,品德兼优。

    没想到,在这家店里碰到了这样两位装模作样的富婆!

    李成皱起眉头,心想这两个女人在这里办名媛俱乐部呢?

    “无赖!刚才说谁呢?”

    屋子里一片安静,两人怒气冲冲地质问他。其中一人更进一步,“好家伙,你是谁,你怕说出来吓着我不敢说了?”

    掌柜连忙劝和。“别生气啦......小店已经很难经营了,求你们饶了这次吧...”

    李成却无动于衷,反而是越说越起劲,

    “让我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