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木霄汉一行安顿好以后,温玄策便马不停蹄的入宫面圣。
正埋头看八百里加急的宋嘉佑听闻温玄策在外求见,他忙将头抬起:“快把温大人请进来。”
旋即,一身仆仆风尘的温玄策便拜倒君前:“臣温玄策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宋嘉佑目光温和的看向温玄策:“爱卿平身。”
待温玄策起身就听皇帝又道:“给温大人看座。”
温玄策谢过皇帝赐座后没有就座,而是出言恳求:“陛下,臣希望能跟木将军一道去雁门关杀贼。”
面对温玄策的恳求宋嘉佑显得很平静,仿佛早有预料:“爱卿先坐,先不说你上阵杀贼,先跟朕说说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宋嘉佑还是皇子的时候,他跟寿王一同皇帝亲选的大儒授课,皇子上课身边少不了几个伴读。
温玄策便是伴读之一,一开始他跟两位皇子交情都不错,渐渐的他同大皇子更近。虽然大皇子不及二皇子活泼好相与,但温玄策却更乐意跟大皇子亲近,只因他们都崇拜木鹏举,韩忠信等在前线杀贼的名将。
温玄策虽温文尔雅,性格上也有优柔寡断,可自小就有一颗杀敌报国之心。
正因为有自小一同读书的那段特殊情分,故而宋嘉佑才对温玄策格外信任,此次寻访木鹏举后人的差事落在温玄策身上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温太后的侄子。
温玄策出京除了寻访木家后人外,他还在替皇帝体察民情,一路暗访。
温玄策便如实将自己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简明扼要的向皇帝禀报,皇帝始终都听的十分认真。
宋嘉佑从未想过要当一个坐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疏的皇帝,他希望能实实在在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宋嘉佑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生长于民间,他要比自小生长在宫里的皇子更能体尝民生疾苦。
虽然前线战事吃紧,宋嘉佑的精力可不仅仅专注于前方战事。
不知不觉便到了掌灯时分,早就过了用晚膳的时候,皇帝不下令传膳,身边侍奉的自然不敢擅自做主。
等温玄策奏对的差不了了,宋嘉佑方才听到自己腹内饥饿虫在“造反”:“传膳,玄策,你陪朕一道用膳。”
“臣遵旨。”温玄策不是头一次被皇帝留膳,故而才显得如此从容。
用罢了晚膳,皇帝携温玄策一道去向温太后请安。
太上皇此刻正在安庆殿,故而皇帝才直接来到安庆殿。
太上皇得知木鹏举的小儿子已经来到开封,他禁不住感叹:“木鹏举不光会打仗,而且还是个用情专一的。昔年鹏举长子凌霄战死沙场,朕体恤鹏举膝下子嗣不丰,故而打算赐两名宫女于他为妾,繁衍子嗣,红袖添香,没曾想他竟然告诉寡人自己已经发下重誓绝不纳妾。”
就听太上皇紧接着又道:“男子一妻多妾本就寻常,老农今年多收了几袋粮食都想再纳个妾,更何况是为位及人臣?”
不管是皇帝,还是温太后等都听出太上皇借木鹏举不肯奉旨纳妾这件事来说明他是个不识抬举的臣子,时至今日太上皇对木鹏举仍旧心怀芥蒂。
太上皇等于在变相的提醒皇帝为木鹏举恢复荣誉,启用鹏举后人已经是我最大限度的仁慈,尔等莫要再得寸进尺。
夜半,一身夜行衣的梅松寒来到了馆驿,叩开了木霄汉所在房间。
木霄汉料定梅松寒会来,故而他把妻子跟一双儿女安排去隔壁,他跟牛嵩住在一个房间。
彼此寒暄后,木霄汉迫不及待的问:“浩峰兄,我何时能见到梅儿?”
于木霄汉而言面见皇帝反而不着急,他迫切的想要见到妹妹。
他都能光明正大的来来到开封,即将面君了,可委身君侧的妹妹却始终都不能以真实身份示人。
梅松寒温声同木霄汉道:“三将军稍安勿躁,当务之急是面君,至于跟梅儿见面还需要进一步安排。”
一旁的牛嵩忙道:“霄汉,已经到这一步了你可得收收你的狗脾气。”
紧接着牛嵩将疑问的目光落在梅松寒身上:“浩峰,梅儿难道这辈子就不能恢复原先的身份吗?”
梅松寒不紧不慢的解释:“至少在老皇帝还在的时候不能,至于将来就看梅儿的选择,还有龙椅上这位对梅儿的情谊。不出意外的话明日陛下便会召见三将军,三将军切记不要再提重审旧案,清算王桂等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