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垵来电?”
副总指挥心里猛地一震,连忙接过电报,手指都有些迫不及待。
他展开电报,只见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温暖和鼓舞:“江晨同志并独立纵队、新一团全体指战员。”
“欣闻你部三日克复太原,打破日军华北防御体系,振奋全国人心,特向你部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
“江晨同志指挥有方,战术精湛。”
“为八路军树立了敌后作战之典范。”
“现任命江晨同志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兼太原卫戍区司令员,负责太原及周边地区的防御和建设工作。”
“望你部在休整后,总结作战经验。”
“巩固防御阵地,团结当地百姓,为进一步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军嚣张气焰作出更大贡献。”
看完电报,副总指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的凝重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笑容:“还是咱总指挥厉害啊!”
“虽然坐镇沿垵,但对前线的情况了如指掌,连下一步该怎么做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把电报递给身边的参谋长,“你看看,总指挥不仅表彰了江晨。”
“还给他明确了职务和任务,这才是真正的支持啊!”
参谋长接过电报,仔细读了一遍,忍不住赞叹道:“总指挥这决策太英明了!”
“任命江晨为太原卫戍区司令员,既肯定了他的功劳,又让他能名正言顺地主持太原的防御和建设。”
“而且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也能让他更好地协调周边部队,应对日军的反扑。”
“没想到江晨这小子,居然能惊动总指挥亲自签发嘉奖令。”
“真是不简单啊!”
129师师长也笑着说:“有了沿垵的指示,我们就有方向了!”
“江晨手里有了明确的职务,后续的补给和兵力调配也能更顺畅。”
“这下不用再纠结死守还是撤离了,只要按照总指挥的要求,巩固防御,团结百姓,一定能守住太原!”
副总指挥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落在太原以北的地区,眼神坚定:“总指挥的指示很明确,巩固防御是第一步,但我们不能只守不攻!”
“现在关东军在东北虎视眈眈,他们以为我们八路军只能在华北打游击,不敢碰他们的主力。”
“既然江晨能创造三日克太原的奇迹,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创造一个更大的奇迹?”
副总指挥转身对通讯兵说:“快,立即给江晨发报,宣布总部的嘉奖令。”
“告诉江晨,让他的部队好好休整,补充兵员和弹药,等准备就绪后,立即挥师北上,向关东军发起进攻!”
“首长,您是说要打关东军?”参
谋长有些惊讶,但随即又明白了副总指挥的意图。
“好啊!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要是能打败他们。”
“不仅能振奋全国人心,还能打破日军‘东北不可破’的神话!”
副总指挥点点头,语气激昂:“没错!以前关东军在东北作威作福,杀害了多少同胞,掠夺了多少资源。”
“果党不敢碰他们,我们八路军来碰!”
“江晨能拿下太原,就能打败关东军!”
“让全世界看看,八路军不仅能在敌后坚持抗战,还能打败日军最精锐的部队!”
“对!”
一时之间,指挥部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几位将领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笑容。
很快,电报员正在快速敲击键盘,将总部的命令发往太原。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江晨,很快便接到了总部的命令。
“报告!”狗剩双手捧着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电报。
封皮上“总部急件”四个朱红大字格外醒目。
江晨放下手枪,表情震惊。
因为,这是总部专用的防潮油纸,只有重要命令才会用这种材质。
撕开封皮,电报内容跃入眼帘。
江晨的目光从“嘉奖令”三个字开始,逐字逐句地扫过,眉头渐渐舒展,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当看到“晋升江晨同志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时。
江晨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洪亮得震落了廊下悬着的蛛网:“好!好啊!”
“总部这决策,简直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周卫国眼神里满是敬佩:“司令,挥师北上打关东军,这不就是您这半年来天天挂在嘴边的心愿吗?”
“现在总部下了命令,咱们终于能正大光明地跟小鬼子的精锐较量了!”
江晨拍着周卫国的肩膀,目光扫过围过来的干部们。
最后落李云龙的身上。
不过,李云龙却没像往常一样立刻接话。
倒是旁边的金戈先皱起了眉,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可是司令,咱们得说实话。”
“以目前军区的兵力,想要进攻东北,怕是有些困难啊。”
“困难?啥困难?”
李云龙终于开口,嗓门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却没了往日的底气:“新一团加上独立纵队,满打满算不过五万人。”
“您知道关东军是啥成色不?”
“那可是小鬼子的‘皇军之花’!”
“里面的老兵要么是从伪满洲国驻扎了十年八年的。”
“要么是从苏德战场调过来的,个个枪法准得能打飞鸟,拼刺刀更是十分凶狠。”
“他们的装备也邪乎,九二式重机枪一个联队就配二十挺。”
“还有山炮联队、坦克中队。”
“咱们手里的迫击炮跟人家比,那就是烧火棍!”
江晨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没接话,只是示意李云龙继续说。
李云龙吸了口凉气,声音压低了些:“更要命的是,关东军在东北经营了十几年,修了多少碉堡、炮楼?”
“从沈阳到长春,铁路沿线每隔十里就有一个据点,公路两旁全是铁丝网,咱们要是硬闯,跟送命没啥区别。”
“老李,你是怕了?”
江晨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调侃,目光却锐利如刀。
“怕?”李云龙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拔高声音,伸手拍了拍腰间的盒子。
“老子从红军时期就没怕过谁!”
“长征时跟果党的中央军拼过,抗战初期跟坂田联队干过,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不过……”
他话锋一转,脸上的桀骜褪去,多了几分凝重:“我的意思是,东北跟咱们晋察冀不一样。”
“咱们在晋察冀有老百姓支持,走哪儿都有老乡给送粮、送情报,受伤了有老乡掩护。”
“可东北呢?小鬼子在那儿搞‘集家并村’。”
“把老百姓都圈进‘集团部落’,还搞了‘保甲制度’,谁跟八路来往就满门抄斩。”
“这么多年下来,老百姓就算心里向着咱们,也不敢跟咱们接触啊!”
“没有根据地,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咱们就算打进东北,粮食从哪儿来?”
“伤员往哪儿送?情报怎么搞?”
“到时候怕是要成了无根的野草,风一吹就倒。”
周卫国轻轻点头,他曾在东北待过一段时间,深知那里的情况:“司令,李团长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关东军在东北的统治太严密了,咱们得从长计议,不能贸然行动。”
“万一打不好,不仅会损失兵力,还会让老百姓对咱们失去信心。”
江晨背着手来回踱步,他的眉头紧锁,这些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于是,他转过身来看向李云龙,眼神里已经没了丝毫犹豫:“老李,你说的问题我都知道,也早就琢磨过。”
“没有基础咱们就打基础,没有群众支持咱们就争取群众支持。”
“太原战役咱们打赢了,歼灭了日军两个旅团,还解放了太原城,这个消息早就传到东北了。”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谁真心抗日,谁欺负老百姓,他们看得清清楚楚。”
“只要咱们进了东北,多打胜仗,多帮老百姓办实事,想要获得他们的信任,不是问题!”
江晨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愈发坚定:“至于兵源的问题,咱们有两个办法。”
“第一,劝降伪军。”
“太原城里就有不少伪军,他们大多是被逼无奈才跟着鬼子干的。”
“咱们可以跟他们讲道理,只要愿意弃暗投明,既往不咎,还能编入正规部队。”
“第二,面向全城招兵。”
“太原刚解放,老百姓对鬼子恨之入骨,肯定有不少热血青年愿意参军抗日。”
“那武器呢?”金戈追问。
这是最让他头疼的问题。
“咱们的弹药储备只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要是跟关东军长期作战,肯定不够用。”
江晨眼睛一亮,突然拍了下手:“对了!太原不是有个兵工厂吗?”
“当年闫老西在这儿建的,规模不小。”
“”现在情况如何?”
“走,带我去看看!”
众人跟着江晨出了司令部,坐上一辆缴获的日军卡车,朝着太原城西的兵工厂驶去。
卡车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
车窗外的景象渐渐从居民区变成了工厂区,高大的烟囱矗立在远。
只是烟囱里没有冒烟,显得有些破败。
抵达太原兵工厂后。
“司令,这太原兵工厂始建于1917年,是阎老西的‘西北实业公司’核心企业。”
最鼎盛的时候有八千多工人,能造步枪、机枪、迫击炮,还有炮弹、手榴弹,”
金戈坐在江晨旁边,一边指着窗外一边介绍:“1937年太原沦陷后,鬼子就把这儿占了,改名叫‘太原陆军造兵厂’,归关东军管辖。”
卡车停在兵工厂门口。
门口的日军岗楼已经被八路军战士占领,岗楼上方插着鲜红的八路军军旗。
江晨下了车,抬头看向兵工厂的大门。
大门是用厚重的铁板制成的,上面还能看到“西北实业公司”的旧字。
只是被鬼子用油漆涂了,改成了日文。
“报告司令员!兵工厂接管小组组长王铁牛向您汇报!”
一个穿着工装、皮肤黝黑的汉子跑了过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江晨回了礼,笑着说:“老王,别客气,带我们进去看看。”
王铁牛领着众人走进兵工。
厂区里到处是散落的零件和废弃的木箱。
几栋厂房的窗户玻璃碎了大半,墙上还留着弹孔。
那是解放太原时战斗留下的痕迹。
“鬼子撤退前想把兵工厂炸了,幸好咱们的先头部队来得快。”
“只炸毁了一栋弹药库,其他厂房和设备基本完好。”
王铁牛指着远处一栋被烧毁的厂房说。
“不过鬼子把不少精密设备拆走了,还带走了一些技术人员。”
众人走进最大的一栋厂房。
厂房里弥漫着机油的味道,几十台机床整齐地排列着,只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王铁牛走到一台机床前,用袖子擦了擦机床表面,露出上面的日文标识:“司令您看,这是鬼子1939年从日耳曼引进的卧式车床。”
“能加工步枪枪管,精度很高。”
还有那边的铣床、钻床,都是当时的先进设备。”
“鬼子占领这几年,主要生产三八式步枪和九二式重机”
“还有九九式步枪,不过产量比以前低了不。”
“因为原材料不够,加上工人消极怠工。”
“工人情况怎么样?”
江晨问道,他走到一个工作台前,拿起一把还没组装好的步枪,仔细看了看枪管的膛线。
“鬼子占领期间,厂里还有三千多工人,大多是以前的老工人。”
“鬼子怕他们反抗,派了一个小队的日军驻守,还找了不少汉奸当工头。”
王铁牛的语气有些沉重:“鬼子对工人可狠了,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
“饭都吃不饱,谁要是敢偷懒,就用鞭子抽。”
“还有不少工人因为反抗被杀害了。”
“咱们解放太原后,工人们都特别高兴,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工人回来了。”
“还有不少以前被鬼子赶走的老工人也主动回来,说要给八路军造武器,打鬼子!”
江晨走到一群正在清理设备的工人面前。
工人们看到江晨,都停下手里的活,纷纷围了过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握着江晨的手,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司令员,您可来了!”
“鬼子在这儿的时候,我们天天盼着八路军来,现在终于盼到了!”
“我们一定好好干活,多造武器,帮八路军把小鬼子赶出龙国!”
江晨握着老工人的手,用力点了点头:“老伙计,谢谢你们!”
“咱们八路军打仗,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持,靠的就是咱们自己造的武器。”
“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关东军赶出东北,解放全国!”
这是江晨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