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土豆可是好东西
    不等张族长细想,夏沐就已经侧身拿出腰间的小印。

    她笑着将手上的小印递到冯三喜手上:

    “冯掌柜,你帮忙把这个给张族长看看吧。”

    冯三喜看到小印上的内容顿时被吓一跳,随即立刻明白夏沐为什么答应的如此果断。

    他不敢耽搁,立刻将小印递到张族长面前。

    张族长有些疑惑地接过小印。

    等他的目光落在官印上,瞳孔骤然一缩。

    等他再次看向夏沐,脸上的淡然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眼神里满满的震惊。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食肆东家,竟还是个朝廷命官!

    张家也有在朝为官的,对于各种官职自然了然于胸。

    一旁先生也凑过来看,脸上同样写满惊讶。

    几人可不觉得这可能是假的,毕竟造假其他东西还好说,造假官印直接就是三族消消乐。

    况且应天府就这么大想要验证真假,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原本满脸担忧的冯三喜脸上此刻也满是笑容:

    “原来夏东家还是朝廷官员,这下可太好了!”

    张族长握着官印的手微微发紧,心里的算盘早已打得噼啪响。

    先前他觉得夏沐只是个普通商户,才敢用条件刁难。

    可如今知道她是正六品女官,想法瞬间变了。

    正六品虽不算大官,却已经算是中上品级。

    能为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亲自来求入学,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若是真把她得罪了,对张家没半点好处。

    他本想直接松口答应石头入学,可刚才的要求已经说出口。

    若是此刻收回,反倒显得他这个族长没了威严。

    纠结片刻,他才将官印还给夏沐,语气比之前温和了许多:

    “没想到夏姑娘竟是朝廷命官,是老夫失敬了。

    有姑娘担保,这孩子的品行老夫自然信得过。”

    夏沐自然不清楚眼前这个张族长心中已经转过多少道弯,也不清楚第2个条件早就形同虚设。

    她收起小印,笑着回道:

    “族长客气了。

    不知这做菜的事,定在何时合适?我好提前准备。”

    张族长沉吟片刻,道:

    “三日后的申时如何?你把席面送到张府来。

    老夫也想尝尝,能让食客赞不绝口的饭菜,究竟是什么滋味。”

    夏沐点头应下:

    “好,三日后申时,我定准时登门。”

    事情谈妥,几人又寒暄了几句。

    张族长让管事送他们出去,临走时还特意叮嘱管事,若是这位夏东家再来,不必通报直接请进。

    走出启蒙堂的巷子,黄小衣才敢放开嗓子,激动地拉着夏沐的手:

    “东家!没想到您居然是!

    方才可把我吓坏了,我还以为……”

    说到这儿,她眼眶一红,话都说不完整了。

    夏沐笑着拍了拍她的手:

    “别担心,既然答应了你,就不会让你失望。

    三日后我好好做几道菜,定能让张族长满意。”

    冯三喜也凑过来,满脸赞叹:

    “夏姑娘真是深藏不露!

    没想到您还是正六品女官,我想这下石头入学的事,十有八九能成了!”

    夏沐谢过冯三喜的帮忙,又聊了几句,便带着黄小衣和石头往食肆回。

    路上,石头拉着夏沐的衣角,仰着小脸问:

    “东家姐姐,我真的能去学堂读书吗?”

    夏沐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笑着道:

    “当然能,等过了三天,你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读书识字了。”

    石头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我一定好好读书,不惹先生生气!”

    看着孩子雀跃的模样,黄小衣心里满是感激,偷偷抹了把眼泪。

    若不是遇到夏沐,她们母子俩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回到食肆,夏沐便开始琢磨三日后要做的菜。

    接下来的三天,夏沐开始准备三天后练习需要的食材和酒水。

    三天后。

    夏沐站在食材架前,视线扫过筐里新鲜的冬瓜、白萝卜,还有泡发好的银耳与饱满的板栗,脑中已将菜谱过了一遍。

    眼下是秋末,气候干燥,张族长说胃口不佳,菜式就得做得清爽开胃,还得兼顾温补,不能太油腻。

    “阿禾,先把冬瓜洗干净,去皮去籽后切成盅状,注意别切破了;

    小衣,你把板栗剥壳去皮,等会儿和鸡肉一起炖。”

    夏沐一边吩咐,一边拿起土豆,刀刃落下,土豆瞬间变成均匀的细丝,

    “我先处理土豆和白菜,这两道醋溜菜得趁新鲜做才脆爽。”

    夏沐麻利地削着手上的土豆,突然想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明朝确实已经有土豆了,不过那已经是明朝末期了。

    明朝末期距离洪武年,可是最少还有200年的时间。

    土豆可是好东西。

    古代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粮食产量不足。

    传统谷物像是水稻,小麦,粟米,对气候、土壤要求高,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减产,便会引发饥荒。

    眼下山东这次的灾情,就是因为降雨量实在太少了,传统作物在这种降雨量下基本上都是绝收的。

    而土豆的生物学特性,恰好弥补了传统农作物缺陷。

    土豆的生存能力极强,沙地,山地,寒冷地区都能种植。

    不但生产周期只有3-4个月,产量还很大。

    古代农业条件下,小麦亩产约100-150斤,土豆可达300-500斤。

    很多史学家认为清朝的人口,之所以从一开始的1亿迅速扩展到后来的是4亿,靠的就是土豆。

    思考着土豆的种种妙处,夏沐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土豆这种宝贝确实应该早些交给朱标,有了这样高产的作物。

    就算没办法,让明朝的普通人全都吃饱。

    但土豆只要推广出去,最起码也能让不少原本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土豆泥。

    不过现在已然入秋,并不是种土豆的好时候。

    就算想要把土豆送出去,起码也得等明年开春的时候了。

    压下心中的思绪,夏沐继续埋头手上的工作。

    厨房的另一边。

    阿禾拿着小勺小心翼翼地挖去冬瓜瓤,眼神专注,生怕力道重了把冬瓜盅弄裂。

    黄小衣则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摆着一盆板栗。

    她先将板栗顶端剪个小口,倒进热水里焖了片刻,再剥壳时就轻松许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