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着碎雪撞在窗沿,陆野推开窗,院角的腊梅已攒了层厚雪,却仍抖着几点黄蕊——冬至到了。
暖宝揉着冻红的耳朵跑进来,怀里抱着奶奶织的棉手套:“爸爸!奶奶说要包冬至饺,还要煮羊肉汤!太姥姥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她踮脚指了指厨房,“奶奶已经在泡糯米了,要蒸年糕!”
陆奶奶系着枣红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案板上摆着揉好的面团、调好的羊肉馅,还有泡得发胀的糯米:“冬至冬至,阴极之至。这饺子要包羊肉胡萝卜馅,驱寒暖身;糯米要蒸成年糕,甜糯补气。你太姥姥以前冬至,天没亮就起来揉面,说‘面要揉足,饺子才劲道’。”她擦了擦手,“来,帮奶奶揉面,咱们先准备饺子皮。”
“奶奶,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暖宝搬来小凳子,站在揉面盆前,“夏天吃凉面,冬天吃热饺子?”
“傻孩子,”陆奶奶捏起块面团,“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阳气最弱,要吃点温补的。饺子形如元宝,吃饺子就是‘招财进宝’,更暖身子。你太姥姥说‘冬至的饺子,裹着冬的暖’,这热乎气儿,能从胃里暖到脚尖。”
冬至·寻俗
上午,陆野带着暖宝去菜市场买羊肉。集市上的羊肉摊冒着热气,老板正切着羊腿肉:“野子,冬至的羊肉最肥,给你奶奶留了块前腿,肥瘦均匀,熬汤最香!”
“谢谢老板!”陆野选了块肉,“我们奶奶说,冬至喝羊肉汤,冬天不冻脚。”
路过粮店,老板娘递来袋糯米:“野子,你奶奶要蒸年糕?我这糯米是新收的,甜得很!”她笑着说,“去年你家的年糕,我家娃吃了三块!”
“麻烦您了!”陆野接过糯米,“奶奶说,年糕要蒸得软糯,配着桂花蜜吃。”
包饺·承艺
厨房里,面团在案板上醒得蓬松。陆奶奶揪起剂子:“面要揉匀,剂子要大小一致,饺子皮才会圆。”她擀着皮,“你太姥姥擀皮,手腕转得像纺车,皮儿薄得能透光。”
暖宝搬来小凳子,站在旁边学揉面:“奶奶,我也要揉!”
“小馋猫,”陆奶奶把面团递给她,“先学揉圆,再学擀皮。”她握着暖宝的手,“揉面要像哄娃娃,轻着点,慢着点,面才听话。”
叶知秋端来羊肉馅:“按比例,一斤肉配三两萝卜,半斤葱。你奶奶说,萝卜要擦成丝,挤干水分,这样馅才不水。”她搅动着馅,“老辈人说‘羊肉配萝卜,赛过吃补药’,驱寒又通气。”
陆野负责调馅:“要加姜末、料酒、香油,去腥增香。你太姥姥调馅,总说‘香要藏,味要浓’,不能太冲。”
麦芒摇摇晃晃过来,伸手要摸饺子皮:“皮......圆!”
“小宝贝不能碰,”暖宝捏了片皮吹凉,“等你长大,姐姐教你包!”
煮饺·守艺
锅里的水烧开了,陆奶奶把饺子下进去:“饺子要浮起来,才算熟。你太姥姥说‘饺子浮,好运来’,这浮起来的,是日子的盼头。”
暖宝趴在锅边,盯着饺子:“奶奶,饺子像小元宝!”
“对呀,”陆野笑着说,“吃了元宝,来年发财!”
麦芒也趴在锅边,小手指着饺子:“宝......宝!”
“弟弟也想吃元宝!”暖宝捞起个饺子,吹凉,“给你留个最大的!”
叶知秋端来羊肉汤:“汤里加了枸杞、红枣,暖身子。你奶奶说,冬至喝羊肉汤,比穿棉袄还管用。”
蒸糕·闲趣
下午,陆野带着全家蒸年糕。蒸笼里铺着粽叶,糯米粉加了桂花蜜,蒸得软糯香甜。
“奶奶,为什么要蒸年糕?”暖宝盯着蒸笼,“年糕年糕,年年高!”
“对喽!”陆奶奶笑,“冬至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升’。你太姥姥以前冬至,总要蒸满满一笼,给邻里乡亲都送点。”她擦了擦手,“来,帮奶奶切年糕,咱们蘸着蜂蜜吃。”
暖宝搬来小刀,学着切年糕:“奶奶,年糕好软!”
“慢着点,”陆野提醒,“别切到手。”
麦芒也学着切:“切......软!”
“弟弟切得真认真!”暖宝捏着他的小手,“虽然歪歪扭扭,但很可爱!”
祭祖·雅趣
月上柳梢时,陆野带着全家去祖坟祭祖。山路上的积雪没脚腕,却挡不住家人的脚步。
“奶奶,冬至为什么要祭祖?”暖宝提着祭品,“祖先在山上冷吗?”
“他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陆奶奶擦了擦墓碑,“冬至祭祖,是感谢祖先护佑,祈求冬天平安。你太姥姥以前祭祖,会带些新蒸的年糕,说‘让祖先也尝尝冬天的甜’。”
陆野清理着墓前的杂草:“爸,妈,我们来看你们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暖宝懂事,麦芒健康。”
暖宝学着奶奶的样子跪下:“太爷爷,我今天吃了饺子,还蒸了年糕!”
“我们暖宝真棒,”陆奶奶递来年糕,“给你太爷爷太奶奶尝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麦芒也学着跪下,虽然站不稳,但很认真:“爷......爷!奶......奶!”
“小宝贝也来祭祖了!”陆奶奶亲他额头,“我们家的小福星。”
品饺·传承
夜渐深,厨房飘着饺子的香气和年糕的甜糯。陆野煮了锅红枣姜茶,驱寒暖身。
“奶奶,今天我学会了包饺子、蒸年糕,还祭了祖,”暖宝捧着姜茶,“冬至真有意思!”
“是呀,”陆奶奶咬了口年糕,“冬至是冬天的中点,它在告诉我们,最冷的日子要来了,要把温暖藏在食物里,藏在心里。你太姥姥说过,‘冬至的饺,裹着冬的暖’。”
陆野在笔记里写道:
冬至的饺,裹了冬的暖。
不是简单的面食,是岁月的包裹;
不是普通的蒸煮,是时光的熬煮;
不是一个人的忙碌,是一家人的协作,
是把冬天的寒冷,
酿成生活的热乎。
雪会落,
但节气的温度,
永远在饺子的热气里流淌,
在年糕的软糯中跳跃,
在每一声祭祖的叩首时,
告诉我们——
冬至已至,
春归有期,
最暖的家,
最真的传承,
都在这一揉一包、一煮一蒸间。
晨光·新章
冬至次日,暖宝早起帮奶奶揉面:“奶奶,今天我们还要包饺子吗?”
“要的,”陆奶奶递来面团,“冬至的饺子要吃够,剩下的要冻起来,过年吃。”
麦芒摇摇晃晃过来,指着面团:“面......揉!”
“弟弟也想揉面!”暖宝捏着他的小手,“我们一起揉!”
田园·追忆
周末,陆野带着全家回乡下老家。太姥姥的老灶屋前,雪已化了些,露出青石板。陆奶奶推开灶屋门:“你太姥姥以前冬至,总要在这儿烧火煮饺子,说‘灶火旺,日子旺’。”
暖宝学着烧火:“奶奶,我要让灶火旺旺的!”
“好,”陆奶奶笑,“我们暖宝来年当小灶倌。”
灶屋的烟囱里冒出炊烟,裹着饺子的香气飘向远方,吹过祖孙三代的笑脸,吹向更暖的春。
成长·惊喜
傍晚,暖宝神秘兮兮地拉陆野进屋:“爸爸,你看我做的!”
案板上摆着她包的饺子,虽然形状歪歪扭扭,但皮儿薄得能透光。“我包了饺子!”她得意地扬起脸,“奶奶说可以煮着吃!”
超棒!陆野竖起大拇指,我们暖宝是包饺小能手!
麦芒也凑过来,指着饺子:“饺......宝!”
“弟弟也想吃!”暖宝捞起个饺子,吹凉,“等煮好了,我们一起吃!”
陆野望着兄妹俩,忽然懂了:所谓传承,就是在冬至的寒冷里,在饺子的热乎中,让孩子亲手触摸冬天的温度,亲自延续传统的温度。揉面的耐心、包饺的专注、祭祖的虔诚,都是家最生动的文化密码。
他在笔记最后添了一句:
冬至的饺,
裹了冬的暖,
也裹了,
世世代代的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