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佳人西来,芙蓉园里静斋讲学!
    正如陈琦所料,“大唐皇室公主私通佛门淫僧,害死大唐忠良驸马”一案刚刚公布案情尚且不到一个月,便如飓风一样刮过整个大唐十道三百州,搞得人人尽知。

    尽管大唐天子李世民一再强调冷处理,严令长安城百姓不得私自议论。

    但是你架不住这消息火爆啊。

    皇室私密,公主跟和尚偷情杀死未来驸马!

    这事情但凡有点好奇心的,都会想要听听是什么个情况。

    更不要说,大唐世家和儒家士子可不会帮李唐皇室隐瞒如此的丑闻,巴不得传播的越广越好。

    所以根本就不用怀疑,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事情,能在短时间内传遍整个大唐,便是大唐世家和儒家通力合作的结果。

    尤其是儒家士子,等这个机会等的太久了。

    为了报先前被李唐皇室和佛门和尚一起打脸之仇,此时宣传起来,更是不遗余力。

    千百万士子读书人,全都化作优秀说书人,将大唐皇室和佛门和尚的丑闻,向底层百姓讲的那是一清二楚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全程旁观呢。

    底层的老百姓对这事情也稀罕的紧,毕竟这可是皇室秘闻。

    就跟后世打广告一样,但凡冠以“宫廷秘制”四个字,就是一爆点。

    再加上这个时代底层百姓又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见面也就聊点家长里短的话题。

    如今530猛然出了这么一个劲爆消息来,这八卦之火绝对是熊熊燃烧,没有个三五年根本就熄灭不了。

    当然,你若觉得这事情过去个三五年就结束了,那才是大错特错。

    这一次的事情,史官们可是硬气的很,打死都不带修改的,说什么都要将这桩皇室和佛门的丑闻记录到正史当中去。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史官们有骨气,这一次打死也不改史了。

    这可把咱们的大唐天子气的啊。

    一连罢免了好几个史官。

    但人家史官们在这事上就是有骨气呢,给钱都不管用了。

    没办法,他们背后的大佬们都发话了,必须要让李唐皇室和佛门颜面扫地,以报先前的羞辱之仇。

    这就让咱们的大唐天子坐蜡了。

    最后无奈之下,也只能任由史官们将此事记载到了正史当中,也算是给这件事盖棺论定了。

    至于杀死房遗爱的真正凶手?

    咳咳,据说水陆大会期间,但凡在会昌寺挂单的大唐高僧们,都接到了大唐朝廷的友好邀请。

    同时会昌寺中也有不少的高僧们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呢。

    听说这事情搞得挺大的。

    只不过朝廷没吭声,佛门这个苦主也不说话,大街上的说书人也讲。

    所以具体啥情况,杨京就不知道了。

    陈琦听着杨京口中的八卦信息,也是彻底放下心来 。

    看来自己的手艺还是比较不错的,这第一次动手,不仅没有留下什么隐患,还顺带着报了当初去会昌寺请菩萨的仇。

    绝对的一箭双雕,堪称完美。

    不错,不错!

    呵呵,三尺三的地藏王菩萨,那当真是不便宜啊。

    就不知道会昌寺的高僧们知道自己是“地藏王菩萨”坑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聊完来自长安城的八卦消息,杨京也说出了这次来陈琦这里的真正目的。

    “我这次来是给你送请柬的,明日青州书院的大儒静斋先生会于芙蓉园讲学,爷爷特意让我给你送来一张请柬。”

    杨京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一张芙蓉园请柬来,随意丢到陈琦面前,也没问他去不去。

    “静斋先生讲学?”

    陈琦闻言,不由露出两分兴趣来。

    当然也仅是两分兴趣,不能再多了。

    因为在青州城居住了半年,陈琦虽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也对青州书院的那位大儒静斋先生有了详细的了解。

    此人继承的是儒家至圣之道,讲究“克己复礼,遵守五德,仁义治国。”

    什么是克己复礼?

    儒家认为,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私心,克制自己的贪欲和欲望的人,是有德之人,是德行的表现,其行为称之为“有礼”。

    这里的“礼”,指的是周礼,也就是西周之礼。

    有儒道至圣之称的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然后便是遵守五德。

    所谓的五德,便是仁义礼智信,依旧是将“仁”排在了第一位。

    因此,静斋先生的儒道便是以“仁”为核心,然后衍生出了仁义治国的理念。

    其儒道立言可归纳为:“复周礼,遵五德,仁义治国,天下太平!”

    这也是地仙界儒家士子们所接受并认可的主流儒道思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位静斋先生一言一行都会遵循周礼。

    甚至穿着打扮,也是朝着周朝时期的士人学习。

    陈琦知晓了这位静斋先生立言核心理念后,便对他兴趣大减,不再关注了。

    因为,在陈琦看来,这位静斋先生即便不是一个腐儒,其人其理念,也是不值一提。

    如今的儒道,也是真的不怎么好走。

    因为古之圣贤们几乎都已经把天下的道理讲完了。

    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道德品质,什么人性本善,什么人性本恶等等。

    后人所能做的,也唯有加以补充,增添注释,再无其他可做。

    因此,想要以儒证道,那真的是不容易。

    要么发扬圣贤的学问,继承古之儒道圣贤理念,螺蛳壳里做道场,从极小处着手。

    要么另辟蹊径,再寻出路,于儒道之中,重开一道。

    那位静斋先生选择的第一条路,关键他还未能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观点理念。

    仅一味地宣扬至圣孔子的“仁”,这就把自己的路子给走窄了,能成为大儒就已经是尽头,再想进一步,根本就不可能。

    相较于青州书院的静斋先生,陈琦的儒道立言就有些惊世骇俗,乃至是离经叛道了。

    他几乎是直接推翻了儒道圣贤们对“儒”的定义。

    将儒道从道德仁义,直接扩展到了人所需者便是儒。

    这就好比,原本的儒道仅是一座大楼,如今陈琦直接把大楼给推到了,然后告诉其他人,不仅大楼内部的,就连大楼外部的,同样是儒。

    这样的理念绝对是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

    也注定了不会被现有的儒道所接纳。

    所以陈琦才不敢前往稷下学宫。

    他怕自己踏入稷下学宫大门后,就会被学宫中愤怒的儒生打死。

    因为陈琦推翻的不仅仅是对“儒”的定义,同时也否定了以往的所有儒道圣贤。

    你说那些儒生们知道后,会不会直接疯狂。

    对陈琦会不会欲处之而后快。

    如今陈琦通读的儒家经典已经达到了八千九百多部,对儒家的种种思想理念可以说是了然于心。

    毫不客气的说,单论对儒道思想理念的了解。

    整个地仙界,恐怕都没有哪一个儒生,乃至是稷下学宫中的儒道圣贤,能比得过陈琦。

    所以,一个青州书院的那位静斋先生,早就不被陈琦放在眼里了。

    所谓的静斋先生讲学,他也只能生出两分的兴趣。

    一分是想看看这位静斋先生有没有进步。

    另一分则是还没见识过大儒讲学,想要见见世面,想看看大儒如何讲学。

    其他的就没有了。

    杨京似乎看出了陈琦的兴致缺缺,也顾不得保密什么了,直接神秘兮兮道:“嘿,表弟,你以为如果单纯的静斋先生讲学,爷爷还会特意让我给你送请柬来?”

    “这么说吧,弘农杨氏主家的那位杨六小姐已经从弘农来到了青州,你说那位杨六小姐明日是不是也会前往芙蓉园聆听大儒讲学呢?”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你要这么说,我可就真的不困了哈!

    陈琦听到这话,当即原本的两分兴趣瞬间提升到了十二分,毫不犹豫道:“放心,明日我一定会前往芙蓉园听讲的。”

    嗯,不要误会,他可不是为了去看未来媳妇的。

    而是孔圣人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那静斋先生虽然只是一个腐儒,但人家能成为大儒,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这些都是值得陈琦学习的。

    所以,他去芙蓉园,绝不是为了看媳妇,而是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