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2章 不过是此界一过客,只求气运不愿结因果!(求订阅)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便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陈琦觉得,自己的《格物致知》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字,虽然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一字千金,去也是穷极百家之道理汇聚一炉,非一般的圣贤立言典籍能够相比的。

    《格物致知》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一字千金,不是因为此书比《吕氏春秋》差。

    而是因为语言叙述不同罢了。

    如《吕氏春秋》等上古圣贤经典,无不是文言文所著,连个标点都没有,虽然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但是对普通人来说,难免深奥晦涩难懂一了些。

    陈琦的《格物致知》却是半文半白,精炼却不晦涩难懂。

    是以,这种半文半白的写作方式,当然不能像《吕氏春秋》那般难以删减了。

    同时也不用担心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曲解其内含义了。

    因为他太通11俗易懂了。

    即便是普通人阅读,也能知晓其意,根本就不用靠补脑来猜解其中的含义。

    大乾天子杨盘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著作方式。

    此时品读起来,不知不觉间就被其内的道理所吸引,入了迷。

    一个时辰后!

    “咳咳!”

    陈琦看着依旧沉迷于阅读的大乾天子,也是真的忍不住了,不得不轻咳两声,打断他的阅读。

    好家伙。

    这都一个时辰了,你丫的才读了十几页。

    连《格物致知》的一卷《修身》卷中的第一篇章《修德》的前言大纲都没有阅读完。

    这要是等你读完整套的《格物致知》,岂不是要一年两年?

    所以,陈琦不得不打断大乾天子的阅读,无视对方不解的小眼神,淡淡道:

    “乾帝若是对陈某的《格物致知》感兴趣,不如带回去再细细品读,若是有什么建议和感想,到时也可再询问与我。”

    潜在意思是,你还是把书带回去阅读吧,你要在这里读的话,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读完呢。

    乾帝也不是傻瓜,他听到陈琦话后,不由的看了眼书架上的整套《格物致知》一百多本纸质书籍。

    四十九篇,每篇分为上中下三部,一部就是一本书。

    再加上《格物致知》的总纲,那就是一百四十八本。

    如今这一百四十八本书籍,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架上,让乾帝杨盘心中震撼到极致。

    若是在没有亲自阅读《格物致知》前,他或许还会觉得眼前的家伙在水字数。

    要不然谁家的圣贤立言典籍能够写上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字,这要是灌水的话,完全是水漫金山,把三江四海五湖的水都给灌到里面去了。

    然而,当他真正阅读《格物致知》后,先前的震惊都转变成了极致的震撼。

    实在是因为这《格物致知》写的太经典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虽然使用半白话文书写,难免给人一种水字数的嫌疑,但这并不能妨碍这本书的经典,其内蕴含着真正的道理。

    若非如此,他堂堂大乾王朝的天子,也不会看的直接入迷了。

    “先生之才,当真是冠绝古今,杨盘拜服。”

    杨盘恋恋不舍的将手中的《修德(上册)》一书放下,真心拜服道。

    管中窥豹!

    杨盘虽然仅是读了《修德》上册,并且还仅是读了十几页的内容,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却让他不得不沉思,并为之惊叹。

    他读陈琦的《格物致知》,只觉得这天地间最朴实本质的道理尽在眼前,丝毫没有其他圣贤典籍晦涩和空洞。

    或者说,他以前读古之圣贤典籍,那只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咳咳,全程靠补脑,所以他也不知道懂没懂!

    而陈琦的《格物致知》不同,绝对的通俗易懂,也不需要靠补脑猜测其中深意。

    所有的道理都明明白白的给你写出来了,根本就不用你猜。

    最关键的是,陈琦《格物致知》虽然半文半白有水字数的嫌疑,但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引人沉思,给人讲述着最基本的道理。

    仅是开篇的《修身》便已经如此经典了,那么《修身》后的《齐家》、《治国》、《天下》三卷呢?

    他若领悟了其内真意,是不是能带领大乾开创一个真正的盛世呢?

    乾帝杨盘感慨完,突然回过神来,忍不住一愣,不可置信道:“先生刚刚说什么?先生愿意将此圣贤经典赐予盘?”

    先前还未从书中道理真正清醒过来,所以大脑弧度反应难免慢了一拍。

    如今回过神来,杨盘完全是不敢相信惊喜来的这么突然。

    陈琦竟然说让他把这些书籍带回去慢慢观看。

    这可不就是愿意把《格物致知》赐给他。

    嗯,这么理解,应该没啥毛病哈!

    陈琦闻言忍不住无语。

    这些做帝王的,对厚黑学是不是都无师自通啊。

    他只是说让这家伙把书带回去阅读,算是借阅,怎么到对方嘴里就直接成了赐下,给予。

    要知道,眼前这一百四十八本《格物致知》,可是陈琦耗时三十六年,亲手书写而成,别说一套了,就算是一本一页,都是珍贵至极的文道宝物。

    比他在地仙界赠给泾河龙王的大儒字帖还要珍贵。

    最关键的是,这一百四十八本《格物致知》,不仅是陈琦亲手使用浩然正气书写,其内更是蕴含了他对格物一道的所有道理和思想。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他的成道之宝,是炼制自己文道道器的最佳物品。

    这要是直接给了乾帝杨盘,陈琦能舍得才怪。

    因此,陈琦毫不客气拒绝道:“乾帝说笑了,此乃陈某的成道之物,怎能随意赠与他人。”

    他说完,笑着指了指乾帝杨盘身后的一个书箱,道:“书箱中的那一套《格物致知》,才是陈某为乾帝准备的礼物。”

    “乾帝若是有兴趣,自然能够带回去慢慢品读。”

    无视乾帝错愕的表情,陈琦继续道:“另外,陈某打算效仿古之圣贤,宣扬自己的学说,传道天下,所以只能拒绝乾帝的好意了!”

    他欲效仿古之圣贤,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传道天下,而非仅仅大乾。

    所以,答应乾帝的邀请,去大乾当国师,肯定是不适合的。

    乾帝听到这里,忍不住心中大急,道:“先生难道不再考虑一下,先生想要效仿古之圣贤教化天下,肯定是天下苍生之福,我大乾王朝自然是愿意倾一国之力,帮助先生传道,所以愿以国师相待。”

    陈琦闻言不由摇头道:“此事言之过早,乾帝不放将陈某的《格物致知》通读一遍后,再考虑此事不迟。”

    陈琦的《格物致知》,可以说和封建王朝的体制政策等,有着极大差异。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学说理论肯定是正确的,也是好的。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认可他的学说。

    尤其是封建王朝的君王,权贵,世家,宗门等。

    这些阶层,又岂会愿意轻易的放弃手中利益?

    乾帝杨盘此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那也是因为只读了《修身》的稍许内容。

    他若读完了《齐家》、《治国》两卷,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

    陈琦想到这里,也是忍不住一声轻笑,道:“另外,陈某也打算将自己的学说刊印天下,今日也算是提前给乾帝打一声607招呼了。”

    他来到这个世界三十六年时间,也不是白过的,更不是一直都窝在镜湖庄园中著书了。

    既然已经猜到了大汉神庭的第六轮考核任务,陈琦自然会提前做一些布置。

    否则,真要等自己费劲千辛万苦写出来的立言书籍,结果因为自己的立言思想不被这方小千世界的君主权贵接受认可,将他的学说书籍封杀。

    那是真的郁闷。

    为此,陈琦在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也做了不少的准备,保证他的传道之行能够正常进行。

    当然,虽然早就有了准备,不过能和平传道,那就和平传道。

    陈琦依旧不愿意把事情搞得太麻烦,所以他说完,再次轻笑一声道:“不过乾帝可以放心,初期时也仅是将《修身》、《齐家》两卷刊印天下罢了。”

    “至于后两卷的《治国》和《天下》卷,选择权并不在于陈某,而是在于乾帝,到时就看乾帝你自己会怎么选择了!”

    《修身》、《齐家》两卷,并不会影响到大乾王朝官方的统治,也不会影响到大乾权贵和世家利益等。

    真正能影响到他们的还在于《治国》和《天下》卷。

    如果这方世界的掌权者愿意放开这两卷也就罢了,如果不愿意,陈琦也不强求。

    说白了,他所图者也仅是这方小千世界的儒道气运和文道气运。

    如果因为自己的学说而导致大规模文字狱等情况出现,那最后的因果也会落在自己身上。

    再加上这方世界又不是地仙界,他于此方世界而言,也不过是一匆匆过客。

    所以,好好的聚敛气运不就行了,干嘛非得为自己招惹因果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事情不提前说明白,那么接下来的二十四年,他恐怕就没得安生了。

    陈琦说完,笑吟吟的做了个端茶送客的手势,其意不言而喻。

    意思是,你可以拿东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