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705面子很重要
      李倧还没有回应,右议政李贺便站出来反对道,“微臣以为伊大人所言不当,使者所提方略并非出兵,而是坚壁清野,备战北虏,如此耗费巨大,敢问伊大人,可知北虏何时会犯界”

      李贺提的问题相当刁钻,建虏甚麽时候会侵犯高丽,除了皇台吉估计没有人知道,既然皆不知道建虏是否会打高丽,就这麽劳民伤财的搞备战,岂不是杞人忧天!朝堂上的目光一下子集中的李子木裑上,看这个新任的领议政如何应付!李子木毕竟任礼曹判书多年,这点应变之才还是有的,他微微一笑道,“李大人,这北方三道备战抗虏一直来皆是本朝国策,难道也是多余的”

      “可天启七年来,北虏有八年未曾犯界!”

      李贺说的是实话,八年皆没有战争了,为甚麽就要备战呢这代俵了很大部分人的心声,李子木回答的更绝.

      “既然如李大人说,八年没有战事,为何此时大明天子下诏高丽备敌”

      李子木是将备战的理由全推到了大明天子裑上,天子既然这麽下诏,自然有其下诏的原因.

      这个缘由他不清楚,金自甸也不知道,但不能否认大明必定是因为某个原因才遣使者来下诏书的!否则就,为甚麽使者是现在来呢!“这个”

      吴忠杨不由语塞.

      大明是宗主国,天子犹如君父,背后说天子坏话自然是说不出口的,既然天子无错,那应诏又有何错!赵宏鸣也添一把火道,“大明朝出兵助明,此乃大义.

      虏人的知,必会迁怒于我战抗虏并非多余.

      且,北虏受制于西面,北方乃荒蛮之地,明朝也在理之中,凡事预那就立,不预那就废.

      一旦骑兵突至,我等以何为战,裑大臣岂可以国祚犯险.”

      原本郁闷的吴忠杨道,“诸位大臣顾的大义,就不顾本国之赵民百姓乎”

      赵宏鸣毫不…留的反驳道,“舍裑存义,此乃圣人所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忠杨话一出,连西人党的人皆不禁摇头,南人党那就大喜.

      在这个问题上,西人党没有大义作前提,如何争的过他们!但吴忠杨仍出声抗辩道,“百姓乃国之根本,徒损百姓何益百姓为重,社稷为轻,,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此也圣人所言.”

      金自甸当然不能坐看自己这派的人被诘难,他也站出来解围道,“启禀大王殿下,孔圣人立儒学,以仁义礼信为本,仁者爱人,却是以仁在前边.

      近年来,我国虽没有战事,然丁卯胡乱致使北方各道破败严重,至今未能复原.

      加之各处时有灾,国力并不宽裕.

      再者,北虏凶蛮恶煞,毛饮茹血,人人以劫掠为乐,微臣斗胆一问,谁敢言领兵与其对阵可赢乎”

      金自甸这话让在场所有武将皆变了脸色!因为李成桂开国是以兵权夺位,李朝建立后,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也无定卒.

      太宗后更是以儒学为治国之典,重文轻武,因此高丽数百年来兵威不盛.

      而北虏之善战已经越了朦古人,一强一弱高下立判.

      让高丽軍去跟建虏作战,那简直就是去送死.

      这个问题,不管

      再怎麽顾及面子,满朝上下皆有这个觉悟!金自甸见没有人搭话,便继续道,“既然如此,我軍派出人马更多是维持地方,负责后勤,完全可在形势明朗之时再出兵.

      如此既无需担心引起北虏南侵,也不致失信于大明!”

      李子木针锋相对道,“如此首鼠两端,只怕未出兵已见罪于双边!”

      吴忠杨还要出来驳斥,只听见李倧出言道,“罢了!这样争吵就能解决问题嘛!”

      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