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帝都,皇宫。
    景仁帝端坐在御书房中,正看着手中奏报。
    他面前的桌案上放着数本已被阅览过的奏报,这些全都是关于北境的。
    此时此刻,景仁帝苍白的脸上古井无波,但双眼之中却不时迸发出异样的光芒。
    就连他抓着奏报的手都不禁握紧了几分。
    景仁帝心中激动万分。
    镇北王宋啸死了!
    北境四州和镇北军彻底重归朝廷麾下。
    自他登基以来就梦想着要做到的事情,没想到,如今终于成了现实。
    “杨爱卿果真是我九黎一员福将,自他上任短短不到月余,整个北境重归朝廷麾下,功不可没!功不可没!”
    景仁帝对杨凌大加赞赏道。
    他原本只是想拿回镇北关,以防北面出现异动。
    当雍王姬天南提出召集朝廷高手想一举拿下镇北王宋啸时,景仁帝一开始是反对的。
    以朝廷探查到的情报来看,镇北王府和北境世家大族以及宗门势力勾连太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
    更何况,镇北王府又有太虚圣地和凌霄宗的关系,很容易就能得到十万大山里的不少宗门势力的支持。
    稍有不慎,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若拿不下宋啸,那对方很可能倒打一耙,抓住机会顺势反叛朝廷。
    如此一来,就给了宋啸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实。
    一旦北境出现乱子,那其他地方也有可能闻风而动。
    这可不是景仁帝现在想要看到的局面。
    可最终还是架不住姬天南的再三恳求,景仁帝无奈只得派出朝廷高手前去支援,也算是豪赌一把。
    当昨日听到下面人紧急汇报,此番前去北境的朝廷人员的命牌全都破碎之时,景仁帝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以为北境一战朝廷败了。
    接下来,镇北王府必然会对朝廷反戈一击。
    那整个九黎境内很快就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一时间,景仁帝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顿时乱了阵脚。
    至于雍王姬天南和老太监曹少乾的死,他这个皇帝根本不在乎。
    甚至,他心里还破口大骂二人废物!
    直到杨凌派人向帝都传回奏报,景仁帝那颗七上八下的心才算彻底平复......
    ......
    景仁帝继续翻看着手中奏报。
    然而,就在这时。
    “陛下,长公主在外面求见。”
    景仁帝身边的一位太监走进来禀告道。
    闻言,景仁帝放下手中奏报,抬起眼来。
    他的脸色略有不喜。
    沉吟片刻后,方才开口道:“去告诉长公主,就说朕有些乏了,不便见她,让她回去吧。”
    “是,陛下!”
    那位总管太监听罢,便要躬身退下。
    “回来!”
    景仁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另外替朕转告长公主,近日南境边陲,妖族频频袭扰不断,长公主需尽快返回南境坐镇,不得有误!”
    吩咐完总管太监。
    景仁帝便挥了挥手,示意其退下。
    然后,他又叫来一位传旨太监。
    “传武陵侯,内阁首辅萧文江,镇魔司副指挥使费启忠,前来御书房见驾!”
    “是,陛下!”
    传旨太监听令,立刻躬身退了出去。
    景仁帝拿起桌前的一份奏报。
    这份奏报是杨凌亲笔所写。
    里面写道。
    他请求朝廷派一员有威望的大将军、数十名朝廷官员以及镇魔卫高手,前往北境。
    北境缺人......
    景仁帝放下手中奏报,幽幽一叹。
    他知道杨凌准备要对北境世家大族和宗门势力下手了!
    ......
    与此同时。
    御书房大殿外。
    景仁帝身旁的总管太监,刚把皇帝的话传达给长公主姬洛瑶。
    “陛下的话老奴已经带到,还请长公主殿下回去吧。”太监总管拱手道。
    姬洛瑶微微颔首,没再坚持见驾。
    随后便转身带人离开了御书房。
    离开御书房后。
    姬洛瑶身旁的侍女雪舞忍不住小声开口道:“殿下,陛下这是何意?为何不让您见驾?”
    “唉!”姬洛瑶口中叹息一声。
    “看来父皇对我有意见了!”
    “可他如此放任北境发生的事情,算是彻底得罪了世家大族和宗门势力,恐怕要不了多久,他们私下里很可能联合起来反抗朝廷。”
    “境内的宗门势力倒在其次,若得罪了十万大山中的宗门势力,那我姬家的基业恐怕再难保全!”
    “一旦北荒得到宗门势力的暗中支持,那北境天险就荡然无存,一个小小的镇北关根本挡不住北荒铁蹄!”
    姬洛瑶相信自家父皇肯定懂得其中的道理,却不知为何甘愿放任那杨凌如此行事。
    难道他真的以为凭杨凌和那不曾露面的背后势力,就能抵挡全天下宗门和世家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