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很多人来敲门,全被我打发走了。”
    “很多人都想要见你一面。”
    二狗说了句。
    黄东胜心情不错,万元包南方大厦房间的效果,确实出来了。
    点头:“我知道了,去吧。”
    “中午给我送烧鹅啊,南方大厦的烧鹅不错。”
    “再加点叉烧。”
    “好,胜哥我知道了。”
    二狗说完从窗户外面直接跳了下去。
    黄东胜赶紧到窗户口看了下。
    一看二狗落地后没事人一样。
    嘀咕了句:“也不知道注意点安全,这么跳来跳去的。”
    宿舍里刚吃完油条准备出门。
    外边老金突然走了进来。
    鼻子特别灵敏,对着空气中嗅了嗅:“怎么会有油条的气味儿?”
    “谁吃了油条?”
    说完看向了黄东胜。
    黄东胜打了个招呼:“老金同志,早。”
    “侬吃了油条?”老金怀疑的小眼睛审视着他。
    黄东胜反应很是自然:“你觉得我吃的起油条不。”
    “也是。”老金昨天离开这里的时候,在厂里打听了一下黄东胜的背景。
    听说是厂长从外面捡回来的。
    打了个哈欠。
    “不说了,睡觉了。”
    “南方大厦的宝岛同志们太热情了。”
    “你说我都四十多岁了,硬拉着我去歌舞厅跳舞干嘛。”
    “咳,盛情难却啊。”
    黄东胜是什么人。
    前世风风雨雨,形形色色什么人都见过。
    一看这老同志是在他面前装逼。
    也不揭穿他:“我听说过南方大厦,那里是州城最高档的地方。”
    “听说在里面随便吃一顿饭就要花费三四十块,想上点档次,估计上百都有可能。”
    “哈哈,不错啊小黄同志,这你也听说过。”老金脱鞋脱袜。
    “你讲的没错,他们最有名的还是烧鹅烧腊。”
    “一份烧腊卖七八块,卖金子一样的贵。”
    “我在里面吃腻了,感觉也就那样。”
    “也就是这些宝岛来的人的钱好骗。”
    “不说了不说了,太困了,晚上还要去找他们。”
    “行,老金同志,您休息。”
    黄东胜不揭穿他。
    拿着毛巾洗了把脸后出门。
    虽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厂里的气氛是真的不错。
    每天早上七点,他们还要在工厂后面做广播体操。
    和学校里一样。
    厂里到处都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很多地方都算比较的阴凉。
    没有订单,工人每天按部就班的混日子。
    当柴波光这个支书的声音在广播里响起之后。
    工人们像是泄了气一样,睡觉的睡觉,下棋的下棋。
    因为柴波光很喜欢过来啰嗦他们。
    这会柴波光现在在讲广播,自然过不来,每个人都可以干自己的事。
    黄东胜也准备找个阴凉的地方补觉。
    不过地方刚找好。
    厂长于得乐找到了他:“小黄同志,准备休息?”
    感觉挺奇葩的。
    一个厂长,跑到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人们这个样子,并没有点火气。
    刚刚还是从外边一张棋盘跟前被骂走的。
    因为他只要看人下棋,总喜欢在边上多嘴。
    黄东胜一阵尴尬:“厂长,昨天晚上有点热,所以……”
    “没事没事,小黄同志。”于德乐一屁股坐在了他边上。
    掏出了一盒烟丝,用小片白纸卷了根递给黄东胜。
    黄东胜说我不抽。
    于得乐自己用火柴点燃:“上次,你和我说个人承包的事,你有什么好建议。”
    “是这样的,昨天我见了一个宝岛过来的人,他想承包我们厂。”
    “你年轻同志脑子转的快,帮我拿拿主意。”
    “宝岛的人过来承包?”黄东胜微微皱了下眉头。
    因为他目的是自己背后拿下这个工厂。
    混进来几天时间,是自己唤醒了这个厂求变的思想。
    结果好了,突然有宝岛的人过来承包。
    这是要让我给他人做嫁衣。
    黄东胜想了一会儿后说:“万一哪一天,两边干起来?”
    话没说透,但于德乐立马想通了这个问题。
    对他说:“对对对,你倒是提醒了我。”
    “那你认为我们后边应该怎么做?”
    于得乐现在很相信黄东胜。
    主要黄东胜头几天和他接触的时候,给他描述的场景太庞大。
    黄东胜说:港城,宝岛的订单大量进入国内,但也都是欧洲的一些代加工订单。
    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实际不过也是因为吃欧洲,米国人不要的。
    他们那边的企业,越来越对低端,污染严重的产业不感兴趣。
    因为自己要开工厂,要管理庞大的工人。
    几乎是重资产运营,那边的人工成本也特别大。
    于是这些企业想到了代加工。
    他们跑到亚洲,找到了港城,找到了宝岛。
    和他们当地人合作,订单给你们加工,你们赚点人工费,大头利润我拿。
    这样品牌方日子可以过的特别舒服。
    现在是内地打开了市场,这边的人工更低的令人眼红。
    所以港城,宝岛的人一想,我干嘛不去内地,人工更低,我赚到的利润不更高吗?
    故而,前世八十年代,来内地投资的都是一些港商,和宝岛的人。
    只是后来欧洲人一看。
    好家伙,华夏的人工这么低?
    而且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很不错,加上他们肯吃苦,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都不喊累。
    于是他们很多品牌一脚踢开了宝岛,港商这些中间商,自己找本地人合作。
    第一,利润更高。
    第二,更加方便管理。
    黄东胜和于德乐灌输的就是这些东西。
    他说,未来会有大量的人过来投资代加工。
    但,他们会提出一定的标准。
    国内当下的工厂内,很多国营厂里的机器,还是当年苏联援助的,老古董的东西了。
    根本没办法生产出欧洲人所需要的标准产品。
    国内很快就会进行一次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机械进口的风潮。
    而国外的企业特别黑。
    比如说,一条用了十几年的生产线,都准备拆了卖废品。
    他们最后尝试着卖给华夏国营厂,结果真有人要,还是求着要。
    最后这条流水线我们用了十几年,卖给华夏的时候,竟然比我们买的时候还贵。
    等于我们白白用了十几年,最后卖给别人还赚到了钱。
    华夏人的钱不要太好赚了,于是很多企业开始纷纷效仿。
    只要自己厂里不要的垃圾,就往华夏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