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1章 人口普查
    “联络国内的三山五岳,让道教和佛教的各大派系,到东华国来建设寺庙!”

    说干就干,南美各处也有很多风景名胜的山川景胜。

    是建设庙宇的好地方。

    想到这里;

    冯瑞科又补充一句:“让各地,每个县城建设一个文庙和武庙!”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虽然儒家,被后代人给读歪了,不值得推崇学习;

    但是孔子,已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之一,理应重视。

    有了这些,一方面使华人不至于去信仰狗屁天主教。

    也可以想办法影响原来天主教的那批人,若不能,至少让新生一代人受影响。

    “殿下放心,此事相信各地会很乐意办理。”

    黄坤生欣然领命。

    这些年,各地紧张建设各种建筑,文庙和武庙,也是当地官员的主要政绩。

    毕竟;

    东华国现在的官员,都是读圣贤书的,特别是有功名的人,正是在乎。

    正是碍于资金等,没有大面积普及,或者规模都不大。

    “嗯,接下来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民政局去办--人口普查!”

    “现在已经满十年,各地行政划分、土地分界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在系统性的重新厘定一次,同时将所有人口重新编户,户口上增加广义和狭义两个民族分类。”

    虽然;

    冯瑞科从一开始,就想让制度足够完美,避免后续治理树大根深不好修改。

    但是,人力有穷,很多东西不是他能考虑全面的。

    只能定期修正,以适应时代。

    “殿下是想确定现在国家总人口数,以及民族成份比例?”

    黄坤生的民政局,虽然有统计新移民的到达数量。

    但这些年出生人口,以及原来土地上的人口,都统计不精确。

    特别是藏在山里的殷人。

    “是的,这种人口普查和县域划分与分割,以后每10年进行一次,你们形成惯例。”

    虽然人口普查,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不得不进行。

    “臣领旨!”

    黄坤生知道,接下来这一年,他有的忙了。

    “殿下,臣等这两年,一直在商议一件事情,请您定夺!”

    “哦?”冯瑞科有些疑惑,什么事情需要商议这么久。

    “说说看?”

    黄坤生看了看周围其他几个民政部官员,相互点点头后,说道:

    “殿下,经过我们各处调研,以及试点,我们认为东华国所有人,取名都改为汉名最为妥当。”

    这件事;

    他们也是思考需求,一方面要考虑那些白人和殷人的意见。

    也要考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毕竟很多白人也在政府中,担任高官。

    “今日,听殿下的分析,我分为改汉名,也是同化的一步。”

    “好!很好!”冯瑞科在桌子上拍了拍,赞赏的看了他们一眼。

    “你们能思考这方面,可见你们用心,这可不是普通的一步,可以说是同化的关键。”

    听到冯瑞科的夸奖,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

    逼迫别人改名,那可是得罪人的事情,现在既然国王都同意了,谁还敢反对。

    “我们也是看到,很多白人都改汉名,由此想到此政策。”

    冯瑞科点点头,中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用汉名汉姓。

    可谓是除了户口登记为少数民族,但其实和汉人根本没啥区别。

    这才是同化。

    “嗯,你们将汉人的所有姓氏和典故来源,制成一本书。”

    “人口普查重新登记户口的时候,讲给他们听,让他们选择用哪个姓氏。”

    东华王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字,都是汉语,北方几个省的白人,都已经能灵活运用。

    想来阻碍不是很大。

    而南方新得到的土地,会有一些难度,于是他对黄坤生说道:

    “有什么困难,就向我反馈,地方驻军,将是你们的后盾。”

    “谢过殿下!”

    ——

    告别了民政部,冯瑞科来到教育部,教育部部长,依然是容闳。

    这个本来有美国国籍的人,被冯瑞科特批允许双国籍。

    毕竟;

    同时具有美国国籍,能办很多事情。

    “恭迎殿下莅临教育部!”容闳躬身行礼迎接。

    “中学的教材,编撰完毕了吧?”

    自从1856年9月,开始普及教育,第一批小学生入学,到现在六年。

    初等教育的六年学完,现在应该已经升学到了中等教育的中学。

    “殿下,中学五年的各科教材,在蓝田研究院的各位大才呕心沥血之下,编撰完毕。”

    “现在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虽然很多学生,因为年龄问题,跳级早已升入中学。

    但真正的人才培养,现在才到中学一年级,要等中学毕业,大多数投身社会还需要4年。

    到那时;

    具备中学知识的大量人才出来,投入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方面,东华国的整体国力将会大增。

    而若是再等八年,少部分开始从高等教育毕业,东华国尖端人才,也有了基础。

    这些人;

    极少数再进入蓝田研究院,东华国的大量黑科技技术,也有了人研究。

    有飞船智能系统提供资料和思路,这些人照本宣科。

    也许;

    蘑菇弹研发出来,也只需要数十年了。

    “现在各地学校建设,能满足学生入学吗?”

    “老师目前足够吗?”

    冯瑞科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教育的发展,重中之重。

    他没法和英国和美国比底蕴,就差在教育了。

    “殿下,教育部目前发展很顺利,有您提供的资金,我们从上到下都很有干劲。”

    “只是……”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载着一些数据:

    “根据各地学校的反馈,很多家庭,在女孩小学毕业后,不允许他们上中学!”

    冯瑞科闻言眉头一皱,目前小学是男女同校;

    在他的威信下,老百姓还是愿意家里所有小孩都入学;

    能认识一些字,他们知道是有好处。

    但学了六年之后,老百姓就认为女孩不能再读。

    “有分析过原因吗?”

    冯瑞科心中有一些大致的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