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够能耐的,都敢打进宫门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弑君啊?”
    永宁帝愤怒的质问道。
    本以为避而不见,群臣就该自动退去。
    先帝时期,每次惹出麻烦,都是往皇宫中一躲。
    等风头过了,百官的怒气消了,再出面解决问题。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情况发生变化。
    一众官员居然强闯皇宫,前去拦路的宦官,还挨了一堆拳脚。
    这打的不是宦官,打的是他这位皇帝的脸。
    “臣等不敢!”
    嘴上说着不敢,可众人脸上的怒火,还是没有消去。
    致仕的阁老,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哼!”
    “你们都敢打进皇宫,还有什么不敢的?”
    面对皇帝的嘲讽,群臣也不免有些尴尬。
    他们过来只是想讨个公道,至于打进皇宫,那完全是意外。
    从头到尾,也就几名太监拦路,连一名侍卫都没有。
    论起拳脚功夫,他们这些文弱书生,哪里是宫中侍卫的对手。
    或者是干脆学习先帝,躲在后宫之中。
    皇宫这么大,百官也不可能乱闯。
    大家能来的地方,也就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
    到了地方见不到皇帝,大家自己就会退去。
    “陛下,言过了!”
    “今天能来的,都是我大虞朝的忠臣。
    大家急着面圣,那是为了江山社稷!”
    徐文岳硬着头皮回答道。
    百官之首不好当,遇到事情的时候,那就必须顶上去。
    尽管他还不是首辅,可是作为内阁中资历最老的,站在了文官的最前列,就必须肩负起重任。
    哪怕明知道会得罪皇帝,还是要代表群臣表明立场。
    这种时候当软蛋,大半辈子积累起来的名声就没了。
    “好一句江山社稷!”
    “敢问徐阁老,发生了何事,居然威胁到了江山社稷?”
    永宁帝强忍着怒火问道。
    “陛下,可知万阁老遇害?”
    徐文岳尽量控制语气说道。
    可惜再怎么控制,从百官的表现来看,也是怀疑上了皇帝。
    万俊辉在首辅任上,取得了不小的功绩,前段时间还出手压制了勋贵系。
    在文官群体中,拥有很高的声望,百官对万俊辉担任首辅,并没有异议。
    这样一位首辅,突然自己辞职,本身就不正常。
    随着万俊辉之死,当日皇宫中那场冲突,也暴露了出来。
    刚得罪皇帝不久,离京就发生意外。
    如此凑齐的事情赶在了一起,结合永宁帝上位后的一系列不靠谱操作,一下子成了百官怀疑的对象。
    “锦衣卫在查了,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
    永宁帝没好气的说道。
    万首辅遭遇意外,他也很生气。
    正心烦着,百官又跑来搞事情,搞得他是一肚子的火。
    “陛下,此案交给锦衣卫,怕是查不出什么结果。”
    谷嘉熙面无表情的上前一步说道。
    如果是皇帝授意下面人干的,锦衣卫查出来的“真相”,那只会是皇帝想让大家看到的真相。
    别说讨个公道,搞不好还要当皇帝的刀,替他清除异己。
    这样的结果,无疑不是百官能够接受的。
    作为当日争吵的见证者,他非常清楚,永宁帝当时对万俊辉起了杀意。
    心中有了怀疑,结合皇帝现在的做法,越发坚定了他的判断。
    “能不能查出结果,那要查了才知道。
    如果你们觉得锦衣卫不行,那就一起派人去查啊!”
    永宁帝恼羞成怒的说道。
    被人怀疑的滋味不好受,尽管众人没有直说是他干的,但那意思却是在不断暗示。
    生气的同时,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此案查不清楚,他身上的嫌疑,就永远都洗不清。
    拖的时间长了,百官认定是他干的,那就完犊子了。
    本来经历一场叛乱之后,皇权就遭到削弱,再出这档子事,往后谁还愿意为大虞朝卖命啊!
    “臣等遵旨!”
    百官的回答,气得永宁帝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说了一句气话,万万没想到这帮人,居然蹭鼻子上脸。
    “陛下,为了避免有人毁灭证据。
    臣提议,厂卫的人全部待在家中,不得私自出京!”
    赖耀华上前提议道。
    不是他想出风头,纯粹是下面的小弟,逼着他不得不出这个风头。
    在许多御史心目中,万首辅遇害就是厂卫干的。
    原因非常简单,万俊辉这种大员致仕,锦衣卫会派人护送。
    一方面是皇帝给老臣的体面,另一方面也是警告当事人,回去不要乱说话。
    毕竟,当朝阁老掌握的朝中机密太多,随便泄露点儿出去,都会天下哗然。
    “呵呵……”
    “现在就要软禁厂卫,是不是下一步就该软禁朕了?”
    永宁帝冷漠的质问道。
    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是如此的无助。
    百官如此不给面子,分明是要借万俊辉案,打压皇帝的权威。
    今天若是做出让步,往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过这显然是想多了,大家真没这想法。
    倒不是大家不想约束皇权,主要是现在矛盾的关键,在于查清万俊辉案的来龙去脉。
    约束厂卫的行动,既是为了避免他们搞破坏,也是在为皇帝找替罪羊。
    本质上大家闹腾,也只是想要皇帝认个错,保证今后不再犯,而不是真的要搞死皇帝。
    真要是冲着皇帝来的,大家也不会明牌,而是暗地里谋划政变。
    当然,主要是文官集团手中缺乏武力,想要搞政变也没那份实力。
    光靠官员府中蓄养的那点儿家丁,刚出门就被巡街的官兵给镇压了。
    “臣等不敢!”
    又一次百官齐声回答,直接搞得永宁帝没了脾气。
    他继位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见,百官这么齐心过。
    包括他提拔起来的亲信,也跟在人群队伍中,只是故意落在了后面。
    “够了!”
    “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一起共查此案。
    甭管是谁干的,都必须给朕把凶手揪出来!”
    永宁帝语气冰冷的说道。
    文官们信不过他这位皇帝,他同样信不过这帮文官。
    真要是把查案主导权让了出去,搞不好这帮人直接把黑锅扔厂卫身上。
    ……
    升龙城。
    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安南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了下来。
    包括李牧在内的一众官兵,纷纷把家属接了过来。
    随着年关将近,城中的年味也渐渐浓郁起来,连带着商业也繁荣起来。
    各种过年物资,都成了抢手货。
    衙门穷,不等于官兵们也穷。
    作为战争受益者,靠战争财发家的不在少数。
    平常舍不得花钱,那是节俭惯了,过年的时候总得奢侈一次。
    “在忙些什么?”
    看着忙个不停的自家夫人,李牧疑惑的问道。
    安南不是京师,在这里汉水侯就是天,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
    以往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现在通通都不需要考虑。
    就算是过年,也是别人过来拜年,见不见都看他们夫妻的心情。
    “一些老亲的人情关系往来。
    因为距离的缘故,好多事情我们都赶不上,但礼却不能少。
    前些日子忙着搬家,我不小心搞漏了一些,现在得赶紧补上。”
    景雅晴皱着眉头回答道。
    人情往来开销,一直都是侯府支出的大头。
    单纯从礼物价值来看,送出去的礼物,还不够路费的。
    宗族社会体系下,人情事故往来,这是必备的开销。
    一些走下坡路的勋贵,甚至有人被人情事故拖垮。
    对处于上升期的汉水侯府来说,这些开销不是问题,麻烦是安排上。
    府中的主子数量少,李牧经常忙于公务,其他事情都落在了景雅晴头上。
    稍不留神,就会出纰漏。
    “漏了的话,补上便是。
    距离这么远,光消息传递一来一回都得几个月,有延误大家也能理解。
    前些天不是还收到一批,祝贺为夫荣升总督的贺礼。”
    李牧笑着说道。
    其实这些都算好的,最麻烦的是红白喜事,距离远了真心没办法。
    一些长辈故去,等他们收到消息,人家七七都结束了。
    打发人过去吊孝,直接赶上周年忌。
    小孩百日宴,礼物送到的时候,周岁宴都过去了。
    一般来说,这种尴尬局面不会长期出现,要不了几年大家就会慢慢疏远。
    汉水侯府的情况特殊,李牧身上的价值太高,想靠上来的多不胜数,有关系的自然不会主动疏远。
    距离,从来都不是阻碍人际交往的关键。
    “这倒也是。”
    “对了,前些日子黔国公府送年礼的时候,还送来了一份书信。
    希望在三宣六慰的问题上,同我们合作。
    看样子,沉寂了多年的黔国公府,想要找机会复出。”
    景雅晴点了点头说道。
    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在一众人脉关系中,原本距离最远的黔国公府,一下子成了邻居。
    距离近了,联络也就多了。
    本该是当家人之间的沟通,怎奈当代黔国公年幼,无力肩负重任。
    “我记得当代黔国公,现在也就十四五岁。
    除非天纵奇才,不然这样的年纪掺和政务,怕是很容易被人坑。”
    李牧皱着眉头说道。
    三宣六慰,早就被他视为囊中之物。
    黔国公府在云南的势力再大,手中的军事力量,也就那么点儿。
    若是有能力南征,缅甸王国也不会崛起。
    现在谈合作,他们能够提供的价值太低了。
    如果黔国公再年长点儿,能够在朝堂上说上话,那还勉强有一谈的资格。
    “或许是提前谋划吧!”
    “毕竟,黔国公府一直都是勋贵中的支柱。
    前些年退了下去,国公府的许多权力,都落入了巡抚衙门手中。
    想要重新拿回权力,可没有那么容易。”
    景雅晴想了想说道。
    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在当地的根基,远不是几名流官能比的。
    一旦站出来争权,获胜的概率非常大。
    不过想要达到目的,必须先获得勋贵系支持,顶住朝中文官的压力才行。
    这一点没有难度,勋贵系肯定会支持他们。
    政治上的支持有了,那么在边界上挑起战争,无疑是最佳的介入点。
    以云南的军事力量对上缅甸王国,本身就不占什么优势。
    加上国公府拖后腿,吃败仗是必然的。
    战事进展不利,黔国公府站出来主持大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只是这么一来,他们就必须保证要打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遗憾的是当代黔国公府,武风没有那么鼎盛。
    苦心打造的云南边军,也在此前的平叛战争中损失惨重。
    战后补充了编制,却没有恢复战斗力。
    在这种背景下,找武力爆棚的汉水侯府联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先应付着便是,合作的事情,直接推到为夫身上。
    如果他们给出的条件不错,大家联手经略三宣六慰,也未尝不可。”
    嘴上说的客气,实际上李牧并没把这当成一回事。
    没有直接和他联系,只是内宅相互试探,明显是黔国公府底气不足。
    挑起战火容易,结束战争难。
    云南的财政困难,指望朝廷拨款,也不怎么现实。
    一旦战争开打,黔国公府只能想办法自筹军费,搞不好还要是自己腰包中往外面掏钱。
    不同于刚刚起步的汉水侯府,传承十几代人的国公府,内部早就滋生出多个派系。
    想要他们从兜里掏钱,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嗯!”
    “回头我就给他们回话,让他们当家人出面和你谈。
    相公,这些府中的账册,你也看一下吧!
    最近收入增长的太快,我都有些怕了。”
    景雅晴打趣道。
    财力这一块儿,汉水侯府绝不逊色于一众老牌勋贵。
    在搞钱的问题上,李牧表现的太过优秀。
    府中产业看似不多,但架不住每一项都收益丰厚。
    “有什么好怕的,难道为夫现在,还怕怀璧其罪不成?”
    说话间,李牧顺手接过账册。
    看着账目上的数字,他的心情大好。
    经过数年的布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收入占比最高的无疑是海洋贸易,靠着侯府这颗大树,船队发展很是顺利。
    从北边的高句丽、日本,到南边的身毒,都有自家的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