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7章 大昌新朝4
    王楠总结道:"如此几项加总起来,明年的财政缺口就会被缩小到五百万两银子以内。

    这个规模的缺口,到时候咱们再多苦一苦,勒紧裤腰带过一下穷日子,应该就能熬过去了。"

    首相王楠拍板说:"就这样吧,先把这个方案上交给陛下吧,其他的是等过年之后再想办法。”

    随后,王楠叫来内阁的文书,把内阁大臣们想到的几条解决国库缺口的办法写了下来,并润色成奏折。

    王楠顺手把奏折交给张伟:”卓然,这里你和陛下的关系最亲近,就由你去递交这份解决方法吧。"

    顺便在陛下面前多哭哭穷,多想办法从陛下的少府里面掏点银子出来。”

    王楠的话,内阁其他成员都纷纷点头同意。

    没办法,众意难为。

    张伟只得带着这个奏折去大昌帝所居的乾清宫见驾。

    内阁的驻地和大昌帝的寝宫乾清宫相距并不远。

    所以尽管张伟已经有了在皇宫大内乘轿的权利,但他还是选择走着去了乾清宫。

    张伟现在在宫内待遇和大顺帝时期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张伟在大顺帝时期,需要层层通报,才能见到皇帝。

    而现在,张伟到了乾清宫之后,直接就见到了乾清宫新任太监总管,大顺帝的贴身太监李宝。

    大顺帝走了之后,他身边的几个心腹太监都被大昌帝打发到皇陵去守陵了。

    只有司礼监首领太监刘和因为大昌帝自己身边没有合适的人选,还让他一直在留任着。

    这个李宝在大昌帝以信王的身份去刑部跟随张伟学习政务时,就在信王身边伺候了,他是知道张伟在大昌帝心中的分量的。

    因此他见到张伟一来就非常自然的行礼道:"小人李宝拜见张先生。”

    当年大昌帝还是信王时,李宝对张伟就是行的大礼。

    当时的两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等到大昌帝成为太子之后,张伟就不再受李宝的大礼了,最多只受半礼。

    大昌帝登基之后,李宝到见了张伟,倒还是一如既往的行礼。

    但张伟现在哪敢受这个新皇面前第一太监的大礼。

    张伟扶起刚刚要行礼的李宝,客气的道:"李公公,你和我这么多年旧交,何必行此大礼?”

    李宝稍微坚持了一下,就顺势起来起身道:"还是张先生体恤咱家这么些下人,对了上次咱家外甥的事,咱家谢过张先生了。”

    自从大昌帝成为太子之后,张伟对李宝也就开始关注起来。

    李宝入宫前出身极为贫寒,等到他发达后,寻找家人时只有一个外甥还在世。

    可惜这个外甥目不识丁,什么也做不了。

    正好李宝试探性地找到张伟帮忙时,张伟把他那年近二十岁外甥扔到了礼部开办的公益学堂当启蒙学童。

    等过了两年,他外甥初通文墨后,张伟就让他进了礼部当书办。

    在书办的位置上磨练了一年之后,张伟又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有官府编制,但是没有品级的令吏。

    虽然没有品级,也算是给李宝的外甥吃上了稳定的公家饭,李宝对此相当满意。

    与李宝寒暄几句后,张伟问道:"陛下在不在寝宫?"

    李宝看了看四周,小声在张伟耳边道:"张先生,陛下刚陪新晋的刘淑妃去赏雪去了。

    不过张先生放心,陛下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毕竟每天下午太子下学后过来给陛下请安时,陛下是一定会在乾清宫的。”

    男人的话果然都是靠不住的,大昌帝在继位前对外表现的都是和太子妃秦氏如何恩爱,对其他的女色如何不感兴趣。

    但是大昌帝登基不到半年,就已经先后宠爱了三位新进宫的美人。

    刘淑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居然让快四十岁的大昌帝天天陪着南方岀身的她去赏雪玩雪。

    还好大昌帝毕竟是年近四十,还有理智在。

    虽然有宠爱的妃子,但对外并没有耽误政事,对宫内也没有冷落了皇后和太子。

    所以无论还是宫内还是宫外,都由着大昌帝去了。

    李宝说大昌帝一会就到,没想到张伟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大昌帝才回到乾清宫。

    等到大昌帝回到乾清宫时,张伟居然还能清楚地听到他沉重的呼吸声。

    显然,大昌帝刚刚一定是进行了某些剧烈的运动。

    可能是玩雪玩放久了,也可能是做了剧烈的碰撞运动,或者是两者兼有之。

    张伟行礼之后就径直坐在大昌帝的下首。

    张伟知道现在已经不能真的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训身为人君的大昌帝了。

    但是大昌帝今天这个事他还是得说一说。

    于是他开口笑道:"陛下,真是好性致。"

    大昌帝嘿嘿一笑,口称还行,还行。

    张伟:"陛下,马上三十有八了吧,身体还这么好吗?

    呀,这大冬天的,陛下怎么还出了汗呢?"

    张伟这话顿时让大昌帝尴尬不已,他的身体一向偏胖,只要稍微运动就会出汗。

    因此讲他大冬天出汗了,基本上就是在指责他不爱惜身体。

    这种话如果是其他人讲,大昌帝说不定已经炸毛了。

    但是对于这位父皇给自己指定的老师,自己心里也是一直当做恩师的张伟说出来。

    大昌帝只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和尴尬。

    大昌帝左顾右盼了一会才小声道:"张先生,是朕孟浪了。”

    张伟见大昌帝认错了也没有再纠结此事。

    以张伟的身份,对大昌帝最多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

    于是张伟随后向大昌帝递交了内阁关于明年财政亏空的一些补救措施的奏折。

    大昌帝看完之后,面露不悦道:“就算这些措施全部成功了,也还有四五百万两银子的亏空,这些亏空到时候怎么办?

    并且这里还要让官员和商人们自愿捐赠银子,这恐怕有损朝廷和朕的声誉吧。"

    张伟平静的回复大昌帝道:"陛下也知道亏空不好办,那陛下还一张嘴就免除了天下田赋一半。

    一下子就让国库少了两千四百万两白银。

    臣等内阁诸人,才智有限,要不然陛下另请高明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