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0章 书籍出版
    国家图书出版社近日正式推出《唐代基建指南》和《唐代乐舞手册》这两部极具价值的学术着作。

    由于书中涵盖了极为丰富的专业内容,目前主要面向专业领域的学术界资深人士销售,其定价也因内容的专业性和稀缺性而相对较高。

    清华大学考古文博院的副院长在图书馆偶然接触到这两本书后,便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与研究。

    书中关于唐代建筑的记载极为详实,像在建筑未曾损毁之前就进行过精准测量一样。

    以含元殿为例,其斗栱尺寸记录与 1973年出土时的遗址榫卯误差精确控制在小于 0.3毫米的范围内。

    这一数据的精准度令人惊叹。

    书中还收录了 79座唐代木构建筑的数据,其中包含大量已在历史中损毁的建筑参数。

    麟德殿梁架倾斜角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远超目前通过现存遗迹所能获取的数据完整度。

    在唐代乐舞研究方面,书中首次复原的破阵乐“四门抉荡”乐章成果显着。

    经研究发现,其鼓点频率与唐代青铜铃铎共振峰值高度吻合。

    这一发现有力地印证了史书中“声震铜铃”的记载。

    副院长看完深吸一口气,不禁感慨:真是能人辈出啊!

    他登录学术论坛,打算向众人推荐这两本书,刚一进去,就瞧见里面满屏都是在探讨纪由在期刊发表的论文。

    【楼主:本科生的期刊把我 cpU干烧了】

    【楼主:你们快去瞧瞧纪由发表的文章,短短时间引用率超高,质量高的夸张】

    【1L:已拜读,对大佬顶礼膜拜】

    【2L:楼主真会吸引眼球,那个本科生可不是寻常本科生,这研究自信与独立研究能力不必多说】

    【3L:救命,文章末尾写着: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4L:参考文献:无,问就是我自己测的】

    【5L:学术圈的灭霸响指】

    【6L:上次看到这种狂拽论文还是钱老写《工程控制论》】

    【7L:建议知网单独开个'纪由专区'】

    两本专着首印2000册即被全球137所高校抢订,剑桥东方研究院甚至为此修订《龙国建筑史》课程大纲。

    当常规研究还在依赖残碑断简时,纪由已建立起超越现存史料的一手数据库。

    这场由一手数据引发的学术海啸,标志着唐史研究正式进入“实证重构”时代。

    历史真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

    唐朝。

    雨水轻敲,芭蕉叶微微晃动。

    纪由站在小茅屋里,目及之处,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将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何故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翠花: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多芭蕉在洗澡】

    纪由噗嗤一声笑出来,“你真是被网友腌入味了。”

    翠花逗完他操控机器人。

    顷刻间,一把舒适的椅子摆到纪由身后。

    茶几上放着一盏还氤氲着热气的香茗。

    纪由发着呆,思绪仿佛也被雨水洗涤。

    雨渐渐停歇,湿润而清新的空气弥漫开来。

    纪由放下茶杯展开双臂伸了个懒腰,“长风自天来,冉冉吹我怀。”

    【翠花: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不错,符合意境。”

    打趣完,纪由让翠花指路去找李世民准备搜刮宝贝。

    李世民正伏案处理着政事,瞧见纪由踏入殿内,赶忙放下手中的竹简。

    他整了整衣袍,神色恭敬地走上前,俯身行礼,“帝君,许久未见。”

    自打上回帝君赐下那件仙器,诸事顺遂了许多。

    虽说仙器无法像夫子授课那般,手把手教导具体的行事方法,可每次碰上难题,它总能在关键时刻指明大致方向。

    纪由上前一步扶起李世民,身后的机器人托着一个造型奇特的物件,放到李世民跟前。

    他介绍道:“二凤啊我给你带了礼物。”

    “这玩意儿叫天文望远镜。”

    “透过它,能瞧见平日里肉眼看不到的奇妙景象。”

    “天上的星辰,不再只是一个个模糊的亮点。”

    “它们的模样有的像燃烧的火球,有的周围还有一圈圈漂亮的光环。”

    “不过白天不能看。”

    李世民经常夜登观象台,他略懂一些天象。

    主要是怕被钦天监坑害,史书上历朝历代都有着记录。

    昔武王伐纣,毕宿有流星贯月。

    汉祖入关,东井现五星连珠。

    李世民案头的《甘石星经》密密麻麻批注了三百处。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他才终于悟得“天垂象,见吉凶”的真意。

    满天星斗仿若高祖与太宗的眼睛,高悬于天际,审视着人间的一举一动。

    想到此处,他再次恭敬地向纪由行礼,言辞恳切:“谢帝君赐。”

    纪由上前拍拍他的肩,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说道:“二凤,咱们先去逛逛你的文学馆,晚上我陪你看星星。”

    【翠花:多浪漫啊,要不是你觊觎别人收藏就更浪漫了】

    李世民对书法痴迷至极,自登基后便迫不及待地建立了文学馆。

    他将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到“尽善尽美”的超凡高度。

    李世民甚至亲自撰写《王羲之传》,毫不吝啬地在赞辞里倾泻自己的倾慕之情。

    为了搜罗王羲之的真迹,他可谓煞费苦心,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馆内王羲之的真迹已达 1300余件。

    此时不薅这羊毛,更待何时。

    李世民听完纪由的提议,毫不犹豫地带着他往文学馆走去。

    帝君陪着观星象,到时候叫史官好好记录一下。

    再说了。

    别的方面不好说。

    但在书法收藏这一块,他就是底气十足。

    馆里藏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

    放眼天下,罕有人能与之匹敌。

    毕竟,好歹藏着《兰亭集序》真迹。

    【翠花:果然,所有人都逃不过人前显圣】

    【纪由: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不装逼的人生将毫无意义,虚荣心比自律更让人有动力】

    【翠花:不装逼的人比拼夕夕新用户还珍贵】

    【纪由:都叫你不要跟那些沙雕网友乱学了,你看你都成什么样了?!】

    【翠花:你啰嗦了】

    【纪由:你好尖酸刻薄】

    【翠花: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