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校尉一脸严肃地说着。
    “这么多白银啊?看来你们收获不少呀!”
    “那这次也该给自己留点了吧?”
    明武宗听到后,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终于不用那么拮据了吧?真是太好了!”
    “……”
    面对皇上的意外之语,禁军校尉有点儿茫然,按理说是应该庆祝国家财富增加、夸奖大臣办事利落才对呀。
    为啥变成了高兴自己人手头宽裕起来了呢?
    “祝贺皇上喜得白银入库...”
    旁边的刘谈瑾等人赶紧趴下来恭喜道。
    “想要让高鸿志多点存款,真是不容易啊!不过总算是有所成就了!”
    对于增加这么多金银财宝,明武宗其实不太在乎。
    他在意的是,这批款项中的一部分肯定能分给他,估计怎么着也有个几十万可以落到高鸿志手里。
    就算是高大人把很大一部分用来做慈善,应该还是会有剩余吧?
    这个场面实在让人惊讶,从未听说哪位皇帝主动帮手下加薪。
    不过想想高鸿志这个人选的话,似乎倒也合理。
    前阵子皇上赐给他那么多赏银,结果高大人却全部买了粮食等日用品送给城里百姓,还不忘嘱咐受惠者感谢的是皇家恩典,无形之中提升了君主的声望。
    后来又在河南那边以皇上名义捐出去许多钱物救助民众,赢得一片赞誉。
    京城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对于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好官,明武宗时刻关心其生活状态确实说得过去。
    “记住以后只要看到高鸿志带队就直接放行,无需询问!”
    明武宗挥挥手对校尉讲完,转身对身边众人说:“咱们出去迎一迎他吧。”
    然后他率先朝外走去。
    其他随从迅速紧跟而上。
    他们对明武宗会出乾清宫迎接高鸿志的事早已习以为常。
    在皇帝心中,高大人的重要性显然超过了这些宫廷侍从。
    过了片刻,
    高鸿志率先到达,率领着浩大的车队来到了乾清宫前。
    看到这么多车辆和随行人员,明武宗的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下了马后,高鸿志几步走到明武宗跟前,恭敬地作了个揖:“臣高鸿志参见皇上。”
    “参见皇上。”数百名护卫也陆续下马或离开马车,向明武宗深深鞠了一躬。
    “都平身吧。”明武宗笑着挥手道。
    “谢皇上恩典。”包括高鸿志在内的所有侍卫感激地说。
    此时刘谈瑾已经开始安排将这一百辆货车上的银两转移到皇宫内库中去了。
    “高大人,最近你们怎么有这么多收获?”明武宗好奇地问高鸿志。
    他真没想到锦衣卫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筹集这么多财富。
    “启禀皇上,虽然我们确实缴获了不少,但总数并没有达到两百万白银,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一半左右,”
    高鸿志稍作思考,“我想既然将来这些东西都是要上交给皇上的,干脆凑整一百万直接给您送来好了。”
    听闻此言,明武宗感慨道:“也就是说你们大部分收入都给了朕了?”
    高鸿志点头回应:“是这样的,陛下。”
    “下次不必如此了,”明武宗说道,“之前已经说了只需交纳一半。
    另一半你留下一部分自己使用,另一部分供整个组织运营。
    这样你自己岂不是一点都没有了吗?还能保证正常运转吗?”
    对此问题,高鸿志轻松地笑了笑:“目前还足够支撑日常运作,并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
    而且我们总有办法保证不会缺钱花。”
    闻言,明武宗深吸一口气感叹道:“如果我朝每个官员都能像爱卿这样忠心耿耿,何愁江山不稳啊!”
    “皇上太过奖了,这不过是作为臣子应尽之责而已。”高鸿志谦虚地说。
    “的确难能可贵啊!然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明武宗赞许地说。
    这时他又想到一个问题:“话说回来,这段日子你应该也攒了些积蓄吧?总得保留一些给自己用才行。”
    沉吟一会儿,高鸿志答道:“感谢皇上的关心,其实我只有那份薪水而已。”
    这让周围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他竟然什么都没为自己留下。
    “哎……朕本想让你留点财产也不容易啊,”明武宗无奈地说。
    “不过以后还是希望你能稍微取用一点。
    毕竟除了工资以外,生活也要有些其他来源嘛。”
    “其实我也拿了些钱出去办事。”高鸿志正色解释说。
    “只不过全部用来帮助那些需要救济的人了。
    这也是我作为朝廷官员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之一吧。”
    最终,明武宗只得摇头叹气:“罢了,你说服力太强了。
    那么现在告诉朕,除了钱外,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无论是什么要求朕都可以考虑满足!”
    “嘶……”
    听到明武宗的话,刘谈瑾等人的脸色都变得震惊起来。
    只有高鸿志还镇定一些,如果换成别人这样说,他们恐怕会怀疑明武宗是不是头脑发热了。
    高鸿志思考了一下,一脸认真地说:“陛下如果一定要赐我点什么,那么斗胆请求陛下把两个人赏给我。”
    “两个人?”
    明武宗皱眉问道,“不知道高爱卿想要谁?”
    刘谈瑾等人也很好奇地看着高鸿志,能让高大人这么上心的人,到底是谁?
    “翰林院编修李寻欢。”
    “贵州龙场驿站的驿丞王守仁。”
    高鸿志向明武宗拱手说道。
    这两人都是他急需的人才。
    李寻欢是众所周知的才华横溢之人,如今已是弘治十八年殿试的探花。
    目前他还在翰林院任职,并未辞职。
    至于王守仁,他的学识贯通儒释道三家,既能挥剑杀敌又能文思泉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学者。
    更关键的是,在未来的历史中,王守仁被誉为真正的圣人!
    对于这样的人才,高鸿志自然是心向往之。
    他知道王守仁是在贵州龙场领悟到真谛的,但没想到在这个世界里,他已经在那里呆了三年。
    据说弘治帝已经看到了王守仁的潜力,于是把他从正五品的兵部贬为小小的驿丞,希望能好好锤炼他,为将来的大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