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这太子之位,朱标也没有放弃自己能力的提升】
    【当时,有一位武官,名字叫做周宗,十分崇尚武学】
    【在见到朱标后,他便心潮澎湃,请求教太子武艺】
    【这件事传到朱元璋的耳朵之中,他也感到十分高兴】
    【毕竟,在他看来,朱标是要成为日理万机的皇帝,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应允了周宗的请求,让他做了带刀舍人】
    【朱元璋还将能征善战的徐达封为太子少傅,足智多谋的李善长封为太子少师,勇猛无畏的常遇春封为太子太保】
    【此外,一些为大明政权作出极大贡献的臣子也都被安排到了太子朱标身边】
    【要知道,一株幼苗经过精心呵护便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更何况朱标是一株本就崭露头角的幼苗,在名臣勇将的拥护下,必然是能优秀到极致】
    【朱元璋同样抱着这么一个想法,他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标儿一定可以青史留名】
    ……
    秦朝
    嬴政的脸上泛出笑意,原本的淡漠的眸子溢满了泪水。
    他不仅仅是为朱元璋对朱标尽到大爱而感动,更多的是想起了自己的扶苏。
    比起朱元璋,他差了点耐心。
    对待扶苏,他没有去真正关心,一味地拔苗助长,可最后扶苏心中却没有一丝怨恨。
    拥有多么好的一个儿子,可久居高位之上,忽略了他。
    ……
    唐朝
    李世民内心一颤,似乎是被光幕中的做法所触动。
    他脸色微变,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自己是否全心全意地对待乾儿?
    在乾儿腿瘸的一瞬间,他心中是否产生了一丝抵触和厌恶?
    对于乾儿,他是否有着亏欠?
    ……
    【朱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善解人意的他知晓父皇的用意】
    【于是,更加勤奋好学】
    【每天早起熟读史书,听候朝议】
    【处理一些困难的问题的时候,他都能出谋划策,为相关的官员化解窘境】
    【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却是在风起云涌的官场中,保住了不少高官的乌纱帽】
    【因此,对于大明朝这个未来的太子,他们是由衷地感激】
    【听闻朱标在朝廷上的所作所为,朱元璋非但没有斥责阻止,还鼓励他多出谏言】
    【为此,一条不明文的规定便初出茅庐】
    【皇帝处理的政务以及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事都可以交给太子朱标来抉择,然后再上交于朱元璋即可】
    【二十出头的朱标夜以继日地投身于奏折的海洋之中】
    【虽然繁重,可他从没喊过累】
    【照顾太子生活起居的侍从们都是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元璋对朱标的表现十分满意,毫不吝啬的在朝堂之上夸赞朱标】
    【对于朝政,朱标十分严肃】
    【但对于自己的血亲,却是十分和善】
    【譬如对待自己的几位弟弟,朱标更是关怀备至】
    【当时他的二弟朱樉、三弟朱棡经常触怒朱元璋,朱元璋忍无可忍,要对其施加处罚】
    【千钧一发之际,朱标就突然出现,将弟弟护在自己身后】
    【朱元璋这才无奈作罢】
    【有一次,朱棡谋反的密信不知被何人送到了朱元璋的卧室之中】
    【朱元璋怒气冲冲,便要派兵去镇杀】
    【朱标听说后,慌慌张张地从东宫一路跑到朱元璋跟前,为自己的弟弟求情】
    【涕泗横流,情真意切,让得朱元璋放弃了出兵的念头】
    ……
    宋朝
    苏轼和苏澈兄弟二人在桌子前对饮,他们同样是对朱标赞不绝口:
    “这朱标,真是一个优秀的太子。”
    “的确,能在各方势力中如鱼得水,解除一系列登上皇位的威胁,稳坐钓鱼台,以后定然是个明君。”
    ……
    【到了这时,朱元璋终于知晓了朱标的仁慈会成为他最大的缺点】
    【因此,在之后的朝政议事中,朱标每每向朱元璋提出要实行宽容之策的时候,朱元璋都摇头拒绝】
    【作为一位皇帝,仁慈可以有,但不能太多】
    【这样,镇不住手下权力滔天的臣子,镇不住手下拥兵自重的武将】
    【朱元璋想亲自教给朱标的,便是这一课】
    【很显然,朱标领会到了朱元璋的意思】
    【因此,在接下来爆发的一件大事中,朱标那柔弱如水般的眼眸头一回坚定了下来】
    【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突然出现一支急行军】
    【他们势不可挡冲进当时的宰相胡淮庸的府中,将府中上下,全部逮捕,押送到牢狱之中】
    【重审之下,胡淮庸最终被定了个谋反的罪名】
    【朱标知晓了其中的缘由】
    【可当朝廷大开杀戒的时候,一向怀柔的他并没有站出来为胡淮庸有关联的人求情】
    【而是斩钉截铁地对朱元璋说道:“胡淮庸一派,可尽杀之,但不可牵连无辜之人。”】
    【听到此话的朱元璋,很是欣慰,自己的标儿成长了,已经可以完全承继大统了】
    ……
    明朝
    朱元璋看着光幕中浮现的朱标模样,再次长泣起来。
    不只是朱元璋,许多深居府邸的臣子们也哭泣起来。
    ……
    【如今,只要解决最后一个迁都的小问题,他便可安然无忧了】
    【于是,他便让大明王朝的储君,他最看好的太子朱标亲自前往长安一带考察】
    【朱标到达长安后,很是认真地观察了周边的地形】
    【对于一些重要的关卡,他还亲自前往,绘制出了一份地图】
    【三个月后,朱标返回朝廷,向朱元璋谈论了迁都的事宜】
    【可不知为何,几日后,朱标便卧床不起】
    【朱元璋认为是此次远行太过劳累,于是让侍从们精心照料】
    【可很快,朱标的病情开始恶化,脸色泛白,气息虚弱】
    【看着自己爱子每况愈下的样子,他召集名医为其治疗】
    【然而,无力回天,三十八岁的朱标阖然长逝】
    【朱标,大明王朝的柱石,于庙堂之高,有名臣武将的支持;于江湖之远,有黎民百姓都爱戴,
    本该成功继位,大展宏图,可最后重病缠身,无缘皇位,可称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