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3章 速度还能再提一提
    这是邵老最不愿见到的情形所以在战争尚未到来之前尽可能快地开发出这两款关键战机将会极大提高把握主动权的机会。

    景熵向全体研发团队保证他们会全力以赴争取早日攻克难关。

    其实相对于整体计划而言这两款新机并不是特别重要它们不过是众多陆基航母配备武器当中的一部分而已;不过既然军宫楼急需那就加快脚步便是。

    送走了邵老及各位总司令之后景熵立刻安排相关部门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小型无人机项目相比另一型号旋翼机型而言该方案的技术难度较低且规模宏大所以研发周期也可以相应缩短些。

    在前几次的测试里,收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小型无人飞行器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装备的选择。

    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给不同类型的小型无人飞行器配上不同的武器。

    比如说,有的会侧重于导弹,有的会侧重于机枪,还有的则侧重于炸弹。

    在实际执行任务时,只要根据需求组合不同类型的小型无人飞行器,并把它们派遣到适合的区域进行协同作战就行了。

    “速度还能再提一提,至少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要能飞到音速的一点五倍才行。”

    景熵对着团队成员发出了新指示。

    飞机在没有装货和满载状态下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别。

    尤其是装满武器后,额外的重量会给飞机更大的挑战。

    “开始研发专为这些小型机器设计的各种特殊武器。”

    虽然景熵的指示听起来有些模糊,但对于这种层级的研发来说已经足够了。

    底下的研究人员们自然明白他的意图,会按自己的理解继续工作。

    现在的125军工厂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这里汇聚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整体实力很强。

    这里每一个工作者如果去其他任何一个军工厂也都是能够独挑大梁的角色。

    加入125军工厂之后,大家就像搭上了一辆加速的快车,不由自主地快速成长。

    加上这里有最先进设备的支持、仪器配备、系统支持以及像景熵这样的领军人物指导,让每个人都能迅速成为能够独自负责工作的专家。

    一系列的命令从景熵那儿发出后,整个研究基地立刻变得忙碌起来,仿佛一台巨大而精密的机械开始快速运转。

    邵老和各战区的总指挥对参观的结果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回去安排起新的战术部署,为不久将来投入使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做准备。

    实验室这边也没闲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李雨燕所负责的部分。

    之前在试飞场展示的东西,其实只展示了部分功能。

    而要真正发挥小型无人飞行器的最大效能,最关键在于远程控制这项能力。

    大家曾讨论过,如果为了达到最佳控制效果,需要常年维持一支有一万人的专业驾驶队伍,随时处于警戒状态,那无论是成本还是培训难度都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飞行员培养上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于是,这个问题被重新考虑。

    最终125军工厂提出了解决方案:开发一套智能控制系统。

    利用该系统将多达一万架的小型无人机分组编号,并根据不同任务要求分配行动,根据实时战场情况灵活决策战术行动方式。

    对,125军工厂最大的目标是使这些庞大的小型无人战队变得智能且具有自控性,能够在战场上模仿人类思维来进行决策甚至自己制定战术。

    如果这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足够成熟的话,每一架小无人战斗机能实现完全自主行动。

    即使过程中有损失,但由于小无人战斗机可大规模制造,总体代价仍可控。

    这套系统的中枢就是一个军用级AI。

    早在前期阶段,这个军用AI就通过模拟游戏方式获得了许多实战经验值。

    当然现阶段的这个军用AI还只是基于模拟环境,跟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异。

    虚拟场景中的任何参数设定都无法与真实战斗情景相比拟。

    在过去,由于硬件尚未完备,所有训练只能在数字世界中进行。

    但随着小型无人飞行器基本结构已经定型,李雨燕便着手将其原有的控制系统替换成了这款新式军用AI。

    首批十几架改装完成后的首次试验也随之正式开始了。

    此次实验得到了景熵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无人战斗机的核心战斗力问题。

    单纯依靠人的反应来指挥小型无人飞行器显然不能发挥出最好效果。

    人下指令的过程总会有一些延迟,在瞬息万变的真实战场上这将是致命弱点。

    这里面得花的军费,可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这个点子肯定要调整一番。

    “三四七”的125兵工厂提出了一种办法,那就是开发一套远程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给一万架小型无人机编号,然后分成几个编队,每个编队执行特定的任务。

    这些无人机会根据战场上遇到的情况,自己选择战斗策略。

    确实,125兵工厂的目标是让这成千上万的小型无人机变得像人一样聪明,能配合着打仗,甚至还能自己策划战术。

    如果这套系统够智能,每一架小飞机都能自己决定怎么打。

    即使有时会因为出错损失几架小飞机,但这种代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量生产后,它们的成本相对可控。

    这个系统的灵魂,是一个军事用途的AI。

    这AI在开发初期就已经在九个战场试验区使用了游戏模式来加速学习和成长。

    当然,目前的这款军用AI还只是基于虚拟世界中的训练,和真实的战斗环境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管虚拟世界的设定多么真实逼真,跟复杂多变的真实战场相比始终会有差距。

    之前,小型无人战斗机还没研制出来,所有的测试都是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的,让智能AI不断学习和提升。

    但现在,小型无人战斗机已经初具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