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可以考虑适当地扯扯唐宪宗李纯的后腿!
    老郭所在的郭家,自从郭子义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兴之臣,被封汾阳王后,在唐朝一直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

    虽然郭子义在晚年被唐德宗罢免了所领使职、副元帅等军职,但其家族成员凭借汾阳王的威望得以进入唐朝的政治核心圈,并通过跟皇室联姻巩固其政治地位。

    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进宫嫁给唐宪宗当元贵妃。

    郭子仪的侄子郭昕,托李唐之福,现如今不仅是朝廷位高权重的武威郡王、安西大都护,更是西北王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得李唐信任的重臣。

    郭暧次子郭钊,之前是朝廷左金吾大将军,眼下是西北王府辖下领军大将。其三子郭鏦娶了唐顺宗长女汉阳公主,四子郭铦娶了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

    元贵妃郭氏因为郭昕和郭钊在西北王府深得李唐信任,加上郭家跟皇室的姻亲关系,被唐宪宗李纯乾纲独断立为皇后,在宫里的地位更在原孝明皇后郑氏之上。

    可以说,老郭家已经跟大唐皇室血脉相连,是皇室最强的外戚家族。

    前有汾阳王郭子义,后有武威王郭昕,一门双王。让郭家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就连五姓七望这等世家门阀也要逊色三分。

    这样的政治资源,如果不能为西北王府服务共享,那李唐不如干脆找块豆腐一头撞死得了。

    对大唐中原,李唐一直是想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策略,以和平演变为核心战略。

    老郭和长孙玥,无疑是李唐插入中原腹地的两颗钢钉。

    郭家身为皇室外戚,一直跟五姓七望这种老牌世家门阀有着很深的隔阂。

    特别是郭氏被李纯立为皇后后,原孝明皇后郑氏背后的荥阳郑家已经把郭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李纯这厮也相当有心计,故意不立太子。明显是有心让老郭家和荥阳郑家斗个你死我活。

    这种情况不但李唐知道,郭昕心里早就跟明镜似的。

    此前郭昕父子远在安西,对长安鞭长难及。郭钊奉旨离开长安去兰州后,郭皇后在宫里有些力不从心独木难撑。

    而今,郭郡王回归朝堂。这位铁血郡王只需要在长安待着,什么都不用做,也是一座旁人无法逾越的高山。

    凭老郭家的背景和资源,想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发展靖安卫外围成员,简直不要太容易。

    “王爷,原西川节度使刘辟,节度副使刘朋,前些天被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押回长安砍了脑袋。”

    郭昕揣摩李唐的心意顺着他刚才的话说道:

    “昨晚高崇文和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来老臣府上拜访。听他俩言下之意,是想表明若非王爷虎威镇慑吐蕃蛮子,他俩此行剑南奉旨平叛不会赢得如此轻松。”

    李唐沉吟片刻,缓声问道:“这二人在当今朝堂算不算实力派?”

    郭昕答道:“军事指挥上,按以前的冷兵器作战方式,高崇文和李元奕称得上有勇有谋。这二人能在宪宗帝登基后执掌左神策行营和神策京西行西兵马大权,也算是深得宪宗帝信任。

    不过,这二人都是寒门出身,在军中的根基不深。手中的兵权都来自于宪宗帝的信任。然伴君如伴虎,一旦讨逆战败失职,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

    这不,宪宗帝已经下旨让高崇文和李元奕带兵接着讨伐江南镇海节度使李锜。他俩心里没底,是以特意跑到老臣府上拜访问策。估摸着是有想法投靠老臣门下。”

    李唐闻言后没直接接话。脑筋飞快转动,消化老郭话里的隐藏信息。

    唐宪宗李纯登基后杀伐果断,接连派兵削藩平叛,利用各藩镇之间的矛盾,先解决了西川节度使刘辟,紧接着打掉江南镇海节度使李锜,整顿江南财赋,随之招降河北三镇最大的藩镇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弘正。

    但在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过程中,可就不太顺利了。

    高崇文、李元奕此行出兵讨伐江南镇海节度使,基本上没什么悬念。

    但如果想在这次削藩战争中给李纯这厮添点堵,也不是不行。

    接下来的好几年,中原内战战火不熄。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李纯这货老是变着花样给本王找不痛快,本王怎么着也得还之以颜色。

    真让李纯把中原各地藩镇平定降服,搞出元和中兴,使得天下节度使尽归心,那还不得让李纯把尾巴翘上天。

    “老郭,你想办法联络江南镇海节度使李锜,派人明确告诉他,如果不想死,就投效本王!”

    李唐的语气很认真地说道:“与其让那些底层将士死在朝廷内斗的战场上,还不如想办法把调来到西北,为本王所用。

    另外,你可以告诉高崇文和李元奕,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其肩负的职业使命是在对外战争中抵御外敌,搏取战功,光宗耀祖。

    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揣摩圣意,玩弄权术搞窝里斗搞内耗,其人一辈子也就那样,成不了大器。跟着本王为大唐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才是职业军人该干的事。”

    郭昕当即说道:“老臣明白!请王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王爷说得对,不能让那么多的大唐将士死于朝廷内战。

    凭老夫在当今朝廷确立的功勋威望,不论哪个藩镇节度使胆敢不忠朝廷拥兵自重,老夫亲自请旨带兵平乱。

    宪宗皇帝不是担心老夫不遵朝廷旨意吗,呵呵,老夫主动请旨替朝廷分忧,这样总没二话可讲了吧。

    还是王爷站得高看得清。

    中原的种种乱象,根源都在世家门阀。

    各大藩镇背后若是没有世家门阀在背后支持,借给那帮节度使十个狗胆,他们也不敢置朝廷的威仪而不顾。

    历史已经证明,但凡中原生乱,必是世家作妖。

    历代皇室只不过是名义上坐江山,全天下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

    皇室如果不能把全天下土地尽归朝廷所有,座下的江山只能虚浮在沙滩上。

    不是历朝历代的皇室看不明白,而是他们没有王爷掌握的那种经天略地的无上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