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三色笔记2
    3、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

    (1)对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一般为租赁期开始日,即土地使用权、建筑物进入出租状态、开始赚取租金的日期。

    (2)对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为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计提折旧的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下月起不提。[折与不折, 都在下月]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5、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除最后两年,其他年限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100% (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计提的折旧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x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x年折旧率

    6、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改造前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本化的更新改造费用-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7、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会计核算:

    (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固定资产盘亏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

    8、哪些不属于无形资产?

    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9、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

    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研发支出一费用化支出”科目 。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一资本化支出”科目, 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一费 用化支出”科目,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支出如果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发生的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处理,通过管理费用核算。

    10、无形资产摊销的范围和时间: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摊 与不摊,都在当月]

    11、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12、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

    (1)可以转回的减值准备: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跌价准备。

    (2)不可以转回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3、长期待摊费用业务举例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第五章负债

    1、无法归还的应付账款如何处理?老总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

    2、商业汇票到期无力偿付如何处理?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转为对银行的短期借款;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力偿还,转入应付账款。

    3、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其他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4、 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价税合计),计入相关资产 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5、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有哪些?

    A.将购进的货物等事后改变用途(如用于简易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 ;

    b.发生非正常损失。(是指因 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

    符合以上情形,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或待认证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6、初级常用的损益类科目:

    1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3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损益)的利得:营业外收入。

    4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损益)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7、应付股利包括哪些内容?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8.应付债券

    有图

    第六章所有者权益

    1、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产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如何核算?

    通过资本公积一-资 本溢价(股本溢价) \"科目核算。

    2、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果溢价发行股票的,

    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

    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有盈余,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

    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有亏损,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提取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账户余额的含义:

    (1)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所属其他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2)“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累计未分配的利润;

    如果余额在借方,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

    (3)“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明细科 目的余额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填写金额。

    5、亏损弥补的方式:

    (1)盈余公积弥补

    (2)税前利润弥补

    (3)税后利润弥补

    注意:本年利润补亏,属于自然弥补,无需作会计分录,因此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

    弥补亏损的主要途径:

    -是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从“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转入“利润分配一-未 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利润分配一未 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一未分 配利润\"科目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

    二是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一个调减项,对于企业利润核算而言,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仅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并不影响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因此亦无需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

    三是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则需要作账务处理,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

    其他转入“科目。

    6、期末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计算公式:

    (1)期末未分配的余额=期初未分配利润余额+本年净利润(或-本年净亏损)提取的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宣告的现金股利-发放的股票股利

    (2)期末所有者权益的余额=期初所有者权益余额+本年净利润(或-本年净亏损) -宣告的现金股利+追加的投资额

    第七章收入、费用及利润

    1、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

    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等实现的收入。

    2、收入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对价未达到“很可能收回\"收入确认条件,再发出商品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计入”发出商品”科目。

    3、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1)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边 履约边受益]

    (2)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客户能够控制在建的商品]

    (3)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不 可替代用途+有权收取合理款项],

    4、特定交易业务

    1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2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3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4售后回购

    5、哪些税费记入“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环境保护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5、财务费用包括的主要内容?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6、三大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 投资损失) +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 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资产处置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7、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指因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非流动资产发生的清理收益)、盘 盈利得(仅限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盘盈)、捐赠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主要包括:

    非流动资产损毁报废损失、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