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下,
    大明与日本都宛如紧绷的弓弦,
    全力投入到备战的紧张节奏之中。
    战船在港口中穿梭忙碌,
    士兵们日夜操练,
    喊杀声此起彼伏;
    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沿海的军事据点,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
    锤声叮当,
    日夜赶制着兵器盔甲。
    整个大明沿海地区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仿佛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
    日本方面也是动作频频。
    在积极筹备防御与进攻的战略部署之际,
    他们决定采取一种更为迂回的策略。
    一支由资深外交官组成的特使队伍,
    在严密的护卫下,
    乘船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明的海岸。
    这些特使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怀揣着日本幕府与天皇的旨意,
    试图探寻大明此番行动背后的真正意图,
    并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化解这场看似即将爆发的战争危机。
    特使队伍抵达大明京城后,
    立刻通过官方渠道向崇祯皇帝递交了国书,
    请求面圣。
    在庄严的朝堂之上,
    日本特使们身着华丽的服饰,
    神色却带着几分紧张与不安。
    他们恭敬地向崇祯皇帝行了大礼,
    而后挺直身子,
    言辞间带着一丝质问的口吻说道:“陛下,
    我日本与大明多年来虽偶有龃龉,
    但也保持着一定的往来与和平。
    如今为何大明突然要挑起两国之战?
    这无端的战火一旦燃起,
    必将生灵涂炭,
    于两国百姓而言皆是一场浩劫。
    还望陛下能给我等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好让我日本有所准备,
    不至于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轻易破碎。”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
    崇祯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
    面色冷峻,
    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深沉的思考。
    他静静地审视着下方的日本特使,
    心中暗自权衡着利弊。
    良久,
    他缓缓开口道:“特使大人,
    此事并非我大明无端挑起事端。
    近年来,
    我大明沿海地区屡遭倭寇侵扰,
    百姓生活不得安宁,
    商业贸易也遭受重创。
    而如今,
    朕听闻贵国在沿海一带频繁调动兵力,
    修筑工事,
    其意图不得不让朕心生疑虑。
    我大明此举,
    不过是为了保卫疆土和子民,
    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安宁。
    若贵国能约束自身行为,
    停止对我大明沿海的侵扰,
    或许这战争尚有转圜的余地。”
    日本特使们听闻此言,
    心中暗自叫苦。
    他们深知,
    日本国内的一些海盗势力确实长期在大明沿海为非作歹,
    但那并非日本官方的直接授意,
    如今却要为此承担起可能引发战争的责任,
    实在是有些冤枉。
    然而,
    他们也明白,
    此刻在这朝堂之上与大明皇帝争论是非曲直并非明智之举,
    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大明的底线和真实的作战计划,
    以便回国后能为日本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于是,
    特使们再次恭敬地行礼,
    说道:“陛下所言,
    我等定会如实转达给我国天皇与幕府将军。
    但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我日本也希望能与大明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
    此次前来,
    除了询问战争的缘由,
    也希望能与大明共同探讨一个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案,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崇祯皇帝微微皱眉,
    心中明白这日本特使所言不过是缓兵之计,
    但他也想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日本的虚实,
    同时也向日本展示大明的纵使实力与决心。
    于是,
    他点头说道:“既如此,
    朕便命相关大臣与你们进行商谈。
    但朕丑话说在前头,
    若贵国并无诚意解决问题,
    仍执意与大明为敌,
    那我大明也绝不畏惧战争,
    必将倾尽全力扞卫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
    朝堂上的气氛依旧紧张凝重,
    这场看似外交谈判的交锋背后,
    实则隐藏着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利益博弈和实力较量。
    而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
    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两国的上方,
    和平的曙光似乎显得那么遥远而又脆弱……
    崇祯端坐在那威严无比的龙椅之上,
    听着日本特使言辞间虽带着质问,
    却又透着几分无奈与心虚的话语,
    心中不禁暗自窃喜,
    嘴角微微上扬,
    可脸上依旧维持着那副冷峻威严的神色,
    没让底下的人瞧出分毫来。
    他在心里不住地想着:“哼,
    往日里总是被你们日本那些倭寇在沿海搅得不得安宁,
    烧杀抢掠,
    我大明子民饱受其害,
    如今可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也轮到我们大明主动一回,
    让你们尝尝被威胁、
    被步步紧逼的滋味了。”
    想着想着,
    那股暗爽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仿佛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郁闷都在此刻得到了些许释放。
    而后,
    思绪又转到了威远公身上,
    崇祯的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赞赏与得意之色。
    他暗自思忖道:“威远公着实厉害啊,
    这一番谋划,
    竟能让日本这般紧张,
    主动派特使前来质问,
    看样子是把他们吓得不轻。
    不愧是朕看中的人,
    有勇有谋,
    有他在,
    此次出征日本,
    胜算怕是又多了几分呐。”
    朝堂之上,
    大臣们还在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着,
    日本特使们则一脸忐忑地等待着崇祯的回应,
    浑然不知这位大明的皇帝此刻心里正打着别样的算盘,
    沉浸在自己那暗暗得意的小世界里呢。
    不过崇祯也很快回过神来,
    清了清嗓子,
    重新换上那副庄重严肃的神情,
    继续应对起眼前这关乎两国局势的重要场面来。
    日本特使眼见着崇祯皇帝那副威严又高深莫测的模样,
    再听着他话语里虽看似留有余地,
    可实则态度强硬的回应,
    心里便明白,
    今日这朝堂之上,
    怕是很难再争取到什么有利的结果了。
    特使的脸色越发阴沉,
    心中满是愤懑与愤懑,
    暗暗咬牙想着:“这大明皇帝分明就是故意刁难,
    仗着自己国力雄厚,
    如今竟想反过来拿捏我日本,
    实在是欺人太甚!”
    可身处这庄严肃穆的大明朝堂,
    又不敢太过造次,
    只能强压着心头的怒火。
    他朝着崇祯皇帝再次行了一礼,
    语气中却难掩那愤愤不平的情绪:“陛下既已如此决定,
    我等再留在此处也是徒劳,
    只是望陛下莫要小瞧了我日本扞卫自身的决心,
    此次回去,
    定会将陛下所言如实转达我国天皇与幕府将军。”
    说罢,
    便一甩衣袖,
    带着身后同样满脸不甘的随从们,
    转身快步走出了朝堂。
    一路上,
    特使们皆是面色铁青,
    脚步匆匆,
    那沉重的步声仿佛都在宣泄着他们内心的不满。
    出了皇宫大门,
    望着那繁华却又透着陌生的大明京城街道,
    特使忍不住冷哼一声:“哼,
    大明这般咄咄逼人,
    真当我日本是好欺负的不成,
    咱们走着瞧!”
    随后便气呼呼地登船,
    踏上了返回日本的路途,
    只留下那在风中摇曳的船帆,
    似也在诉说着他们此次出使的狼狈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