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天井关的防备,应该还算是比较严密的。
    至少从用来守关的各种器械来说,准备得极为充分。
    因为太行八陉中,有三陉就是直通河内。
    它们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
    轵关陉是从河东通往河内,太行陉和白陉则是从上党通往河内。
    但凡有一陉不守,那么河内难保。
    河内作为司马懿的老家,若非迫不得已,他自然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
    此前虽然高都城掌握在魏军手中,但司马懿知道,光凭守城,是很难挡住汉军的。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
    扔去。
    石头落地,又骨碌碌地向着山下滚去。
    一个正低头爬上来的汉军躲闪不起,被撞了个正着。
    但见他和山石,就这么一起滚了下去。
    看到没有?就这样,给我狠狠地砸!
    有了守将的亲自带头,再加上他带过来的督战队虎视眈眈,当场处决了好几个人。
    关上的魏军士卒,终于开始稍振精神。
    没有付出多少伤亡,就轻易到达关城下的汉军,正欣喜地只道关上没有多少贼人。
    谁料到城头的魏军突然加大了力度,汉军一时不防之下,当即惨叫声一片,不得不狼狈地退了下去。
    莫不成有埋伏?
    明明已经到关城城墙下,谁料到却又突然被逼退了下来,有人不禁惊疑。
    不可能!
    张就举着望远镜,死死地盯着关城上的动静,贼子就算是有埋伏,也不可能埋伏在关城里。
    这么多险要之地他们不埋伏,埋伏在关城里?
    就为了能击退自己的一波攻势?
    会不会是贼子示我以虚,故意引诱?
    又有人提出一个可能。
    这一回,张就没有立刻否定。
    因为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且还很大。
    毕竟天井关太过险要,就算兵临关城下,也不是说一时半会就能攻取。
    守军完全可以倚仗险关,击退来敌。
    只是……
    张就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他可不像司马师那般是初次领军。
    早在凉州时,他就已经跟随其父张恭和叔父张华平乱。
    本人更是曾被贼人挟持,直面生死一线。
    甚至还曾被某位鬼王挖坑欺骗过。
    再加上早些年又孤身前往西域,劝说西域诸国国君及酋长。
    其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其见识绝非此时才刚尝试从司马懿羽翼下走出来的司马师所能相比。
    关上魏贼守军的举动,看起来有合理的解释。
    但张就却是下意识地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然后略一思索,就立刻想到了哪里有问题:
    吾军将士,自山下仰攻关城,何其难也?
    贼军若是从初始便出全力,将士们的伤亡只会更大,何须如此多此一举?此必有蹊跷!
    来人,立刻下令,继续攻关!
    收拢了溃退下来的将士,张就很快又派了一队人马,继续进攻。
    可是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守关魏将不惜当众处决作战不力的将士,强行督战魏军。
    魏军此时正是心中畏惧而不得不力战之时。
    这一次汉军的进攻,再没有上一次的好运气。
    从一开始,就遭到了魏军的强力反击。
    关上箭如蝗飞,檑木滚石纷纷砸下。
    但听得汉军将士惨叫声连连。
    箭羽还好说,那些檑木滚石,但凡被擦中,就有极大的可能缺胳膊少腿。
    再厚的护甲,也挡不住它们所携带的巨大动能。
    若是再倒霉一些,被撞个正着,那就是成了一堆尸骨。
    可恶!贼子,贼子可恶之极!
    不等前方来报,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情景,让张就脸色大变,接着就是铁青。
    判断失误,在底下人丢了脸还是小事。
    但在自己身后不远处,还有中都护在看着呢!
    这魏贼,简直
    就是故意要让他难堪。
    感觉到了某些压力的张就,心里不由地就是有些焦躁起来。
    这让他开始怀疑起先前的判断:
    莫不成自己真的猜错了?贼子前番,就是为了诱敌?
    他却是不知,同样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况的冯都护,也是皱起了眉头。
    这魏贼的反应,怎么跟诈尸似的?
    一会几无抵抗,一会寸土不让。
    此时的冯都护,已经不是当年初次领兵,经验不足的毛头小伙。
    而是已经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沙场老将。
    此时的他,对于能不能攻下天井关并不太在意。
    所以能以更平和轻松的心态,去思考魏军的反常举动。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至于是好妖还是坏妖,一时半会还确定不下来——在这一点上,冯都护倒是比身在战局中的张就要镇定得多。
    毕竟优势在我。
    元凯?
    先生,弟子在。
    杜预连忙上前两步,拱手行礼,先生可是有何吩咐?
    冯都护遥指前方的天井关,问道:方才的情况,你可看到了?
    作为冯都护的亲传弟子,杜预自然有某些特殊待遇,他的手里同样也有一副望远镜。
    回先生,弟子看到了。
    冯都护转过头,看了他一眼,说道:
    你曾有提及,说只要能让司马师再败一场,大汉就能挟大胜之势,趁机攻下天井关。
    那你觉得,以贼军方才的表现,我们这一次,当真能攻下关城否?
    杜预略一沉吟,然后回答道:
    回先生,学生愚钝,确实看不出贼军方才的举动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过学生此时仍然相信,天井关必定能下。
    哦?冯都护拉长了声音,为什么?
    因为守军不足。
    杜预指向关城,依学生所见,关上的贼军,并不算多。
    就算是学生先前判断有误,贼军屡败而仍有勇气想要守住天井关,但在先生的筹谋之下,天井关已是先生的囊中之物矣。
    这番话,说得冯都护都忍不住地脸上露出笑容:
    说事就好好说事,莫要胡乱奉承。你凭什么认为关城守军不足?
    先生这就是在考我了吧?
    杜预听到冯都护半笑半骂的话,也不害怕,而是又指向天井关周围的山头隘口:
    正所谓孤城不守。天井关虽地势险要,但也要注意结合周围地势,才能发挥出作用。
    比如说,若在关城两侧,多设坞堡寨子,犬牙相错,互为呼应,相为犄角,此方可谓天险难攻。
    如今贼子弃周围山头隘口,只顾守关城,此与缩守孤城何异?
    依学生看来,此非魏贼不知守关,而是兵力不足的无奈之举,故学生认为,此关必定可下是也。
    虽然知道杜预乃是天才型人物,但此时听到他的发言,冯都护仍是面露赞许之色。
    还没等他把称赞的话说出口,杜预又是一脸钦佩地说道:
    学生先前在先生面前献丑,却自以为得计,却实是没有想到,魏贼在两连败之下,犹有余勇守关。
    还是先生想得周到,筹谋周密,不但要败司马师,还要设法调动贼军,使其空有守关之心,无有守关之力。
    冯都护微微一愣:调动贼军?
    先生这又是在考我耶?先生派虎步与武卫二军
    进逼洛阳,让司马师只能仓皇回援洛阳,无力再守天井关。
    杜预脸上的崇拜之色更浓:此可谓致敌而不制于敌耶?
    哦,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啊。
    冯都护摇头,笑道:我派张将军领武卫军,让他设法偷渡茅津渡,本意是为了配合虎步军拿下函谷关与陕地。
    原计划里,倒是真没有想到能逼得司马师回师洛阳,给了我们一个拿下天井关的好机会。
    所以你啊,也不用这般神态,有道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再好的计划,都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
    我既非全知,自是不可能把计划做得毫无纰漏,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据阵前战况,不断修改计划。
    以冯都护如今的地位,已经不需要故作神秘来给自己装饰。
    杜预毫不犹豫地说道:
    只要能把计划做得比贼子好,那便是算多胜算少,有备胜无备,先生就算得上是毫无纰漏了。
    哈哈哈!
    虽然知道自己学生是在拍马屁,但冯都护还是忍不住地笑出声来。
    他指了指杜预,你啊你!
    这样吧,既然你这般说了,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
    我派你去张将军身边学习,协助张将军攻下关城,如何?
    杜预大喜,连忙拜谢:弟子多谢先生。
    冯都护挥了挥手:去吧。
    喏!
    一个被无前军拿来练手实战的天井关而已,顺便再多加一个自己的弟子练练手,无所谓了。
    反正前往洛阳的道路已经差不多被打通了,打通前往河内的这三陉,对冯都护来说,已经变得没有那么迫切了。
    待到第二日,兴冲冲跑去给张就当临时参谋的杜预,看着攻关的将士再一次败退下来,再看到张就的脸色已经变得难看起来。
    他终于趁机进言道:
    张将军,依预之见,天井关正前方的山道难以通行,一味强攻不是办法。
    不若分兵先取关城左右两翼险要,以成胁迫之势,再想办法攻关城,将军觉得如何?
    虽然中都护说过,放手让自己攻关城。
    但张就又岂会不知,这时间拖得越久,自己在中都护眼中的表现就越差。
    只是面对如此险关,关上的贼军只要占尽了优势,若是他们献关投降,一时半会,又如何能攻得下来?
    正焦虑间,听闻杜预这么一说,张就眼中顿时就是一亮。
    只见他一拍大腿:害呀!我这两日光顾着……
    说到一半,他没说完,转而对杜预说道:
    杜郎君,多谢你的提醒了!
    自己这两日,光顾着如何尽快攻下关城,以图在中都护面前表现一番。
    却是没有想到,已经是犯了较死劲的错。
    杜预腼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