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4
    原来,悟空从来不喜欢被人训斥。

    他听三藏一直唠唠叨叨,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了,终于爆发道:

    “既然你说我做不了和尚,上不了西天,那你就别再这么啰里啰嗦地骂我了,我回去了!”

    三藏还没来得及答应,悟空便用力一跳,说了句“老孙去也”,往东去了。

    三藏一抬头,已经看不见悟空的踪影,只听见一阵风声,悟空已经飞出去了。

    三藏站在原地,孤独地叹息,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怨恼:

    “这家伙!怎么不听劝告!”

    “我只是说了几句,他怎么就没影了,径直走了?”

    “——算了,算了,算了!看来我命里注定不能收徒弟,不能教人!”

    “现在想找他已经找不着了,叫也叫不应,去吧!”

    “去吧!”

    这正是“舍身拼命归西去,莫倚他人自主张”的道理。

    三藏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马上,不骑马,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拉着缰绳,孤单凄凉地向西走去。

    走了不久,他看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手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戴着一顶花帽。

    三藏赶紧牵马,站到右边让路。

    老妇人问道:

    “你是哪里来的长老,怎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走在这里?”

    三藏回答道:

    “弟子乃是大唐东土奉圣旨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

    老妇人说道:

    “西方的佛陀在大雷音寺,位于天竺国,那地方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

    “你这么单枪匹马,又没有同伴、没有徒弟,怎么能走得了那么远?”

    三藏叹道:

    “之前收了一个徒弟,他性格泼辣、顽固。”

    “我只说了几句,他不愿听劝,便匆匆离开了。”

    老妇人说道:

    “我有一件绵布的直裰,一顶嵌花的帽子,原本是我儿子用的。”

    “他做了三天和尚,不幸早亡。”

    “我去寺里给他哀悼了一番,辞了他的师父,将这两件衣物带回来作为纪念。”

    “长老,你既然有徒弟,不如收下这些衣服和帽子吧。”

    三藏答道:

    “承蒙老母厚赠,但我的徒弟已经离开了,我不能接受。”

    老妇人问:

    “他去哪了?”

    三藏回答:

    “我听见他叫了一声,便往东去了。”

    老妇人说道:

    “东边不远就是我家,他应该去了我家。”

    “我那里还有一篇咒语,叫做‘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咒’。你可以默默地背熟,记在心里,千万不要泄露出去。”

    “我会追上他,叫他回去跟你,你再将这衣服和帽子给他。”

    “如果他不愿意听从,你就默念这咒语,他一定不敢反抗,也不会离开。”

    三藏听了老妇人的话,低头谢恩。

    那老妇人化作一道金光,朝东而去。

    三藏知道这是观音菩萨传授给他的《定心真言》,急忙拿起土块点燃香火,面朝东方恭恭敬敬地跪拜。

    拜完后,他将衣服和帽子收好,藏在包袱中,坐在路旁默默地诵读《定心真言》。

    他来回念了几遍,渐渐熟悉,心中牢牢记住了。

    与此同时,悟空离开师父后,腾云驾雾,一筋斗飞向东洋大海。

    他按住云头,分开水面,径直飞到水晶宫前。

    龙王早就听到消息,出来迎接他。

    两人坐下,互相行礼。龙王说道:

    “听说大圣最近有些不顺,失礼了!”

    “我猜你应该是想重修仙山,回古洞吧?”

    悟空答道:

    “我也有这个打算,不过我现在已经是和尚了。”

    龙王诧异道:

    “什么?你成了和尚?”

    悟空答:

    “是的,幸得南海菩萨劝我修善,教我正果。”

    “我跟随东土唐僧,西行求佛,皈依沙门,现称‘行者’。”

    龙王道:

    “这个真是可喜可贺!”

    “这才是改邪归正,修身养性。”

    “既如此,怎么不西行,而反而回了东方呢?”

    悟空笑道:

    “是唐僧不懂人情,几个山贼劫道,我打死了他们,唐僧却一直叨叨说我不好。”

    “你看看,我能忍受这种气吗?”

    “所以我甩下他,打算回花果山,顺便来看看你,喝个钟茶。”

    龙王笑道:

    “承蒙大圣光临!”

    “请稍等。”

    说完,龙子、龙孙马上捧上香茶。

    喝完茶,悟空转头一看,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有一桥,上面写着“圯桥进履”。

    悟空问:

    “这是什么景象?”

    龙王答道:

    “大圣您不认识,这幅画叫‘圯桥三进履’。”

    悟空问:

    “‘三进履’是什么?”

    龙王解释道:

    “这仙人是黄石公,画中的人物是汉代的张良。”

    “黄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把鞋子掉到桥下,便叫张良去捡。”

    “张良三次跑去捡鞋,每次都恭恭敬敬,毫不怠慢,黄石公因此非常喜欢他,夜晚传授他天书,让他辅佐汉朝。”

    “后来张良果然帮助刘邦出谋划策,获得了胜利。”

    “天下太平后,他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从赤松子那里学习,最终成仙。”

    “大圣,你若不保护唐僧,不尽心尽力,甚至不愿接受教诲,那么你终究不过是妖仙,无法修成正果。”

    悟空听后沉默了片刻。

    龙王继续劝道:

    “大圣应该自律,不可放纵,不能因图一时自由而误了大事。”

    悟空道:

    “别再说了,我还是去保护唐僧吧。”

    龙王听后非常高兴,说道:

    “既如此,不敢多留,请大圣早日回去,别耽误了你师父西天取经。”

    悟空见他催促,便急忙起身,告别龙王,驾云离开。

    正当此时,南海观音菩萨出现了。

    菩萨问:

    “孙悟空,你怎么不听劝告,不去保护唐僧,来这里做什么?”

    悟空急忙在云端中施礼,答道:

    “菩萨,您曾教我,唐朝有僧人带着压帖来救了我,我便跟随他做了徒弟。”

    “可是他怪我凶蛮,我只好一气之下离开了他,现在我准备回去保护他。”

    菩萨道:

    “快去吧,别错过了机会。”

    话音刚落,两人便各自离开。

    悟空飞行片刻,在云端看到三藏坐在路旁。

    他飞身落地,走上前去,问道:

    “师父,你怎么没有赶路?”

    “你是在这里等我吗?”

    三藏抬头说道:

    “你去哪了?”

    “你走后,我没有走动,一直就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