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3
    “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能承受这万水千山的艰险?”

    “怎能到达那灵山佛地?”

    “必须得有这匹龙马,才能够走得通。”

    行者道:

    “像他这般怕老孙,躲避不出,怎么办呢?”

    菩萨让揭谛道:

    “你去涧边喊一声‘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出来吧,有南海菩萨在这里。’他就会出来。”

    于是,揭谛便去涧边叫了两声。

    那小龙从水中翻腾,跳了出来,化作一个人形,踏着云彩飞到空中,向菩萨行礼并说道:

    “感激菩萨解救了我的性命,我一直在这里等,怎么还没听到取经人的消息?”

    菩萨指着行者说:

    “这就是取经人的大徒弟。”

    小龙看见行者,便说:

    “菩萨,这位是我的对头。”

    “昨天我肚子饿得很,确实吃了他的马匹。”

    “因为他依仗一些力量,把我斗得筋疲力尽,我只好回去了。”

    “更可恨的是,他还骂我闭门不敢出来。”

    “可是,他根本没有提过‘取经’二字。”

    行者说:

    “你从来不问我姓什么,我怎么会告诉你?”

    小龙说:

    “我哪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泼魔?”

    “你叫道:‘管什么哪里哪里,快还我马来!’”

    “哪曾听到你说过‘唐’字?”

    菩萨说:

    “那猴头,专靠自己强横,不肯夸奖别人。”

    “现在你要去时,记得先提起‘取经’两个字,心中自然放松,不用费力气,他自然会归顺。”

    行者听了菩萨的话,非常高兴,领会了其中的道理。

    菩萨上前,摘下小龙脖子上的明珠,用杨柳枝蘸取甘露,轻轻拂过小龙的身上,再吹一口仙气,喝道:

    “变!”

    小龙立即变回原来的马匹模样。

    菩萨再吩咐道:

    “你要用心偿还罪业,功德圆满之后,可以超越凡龙,最终成就金身正果。”

    小龙含着横骨,心领神会地答应了。

    菩萨让行者带着他去见三藏:

    “我回海上去了。”

    行者拉住菩萨不放,说道: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西方的路这么艰难,这个凡僧什么时候能够达到?”

    “这么多磨难,连老孙的性命都难保,怎么能成就什么功果!”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菩萨道:

    “当年你未曾成道,还是肯尽心修行;而如今,你已经脱离了天灾,怎么反而懒惰了?”

    “我们门中以寂灭成就真实,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果位。”

    “如果遇到伤身之苦,我允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若是陷入无可救药的困境,我也会亲自来救你。”

    “你过来,我再赠你一项本事。”

    菩萨摘下三片杨柳叶,放在行者的头上,喝声“变!”

    三片柳叶变作三根救命的毫毛,菩萨告诉行者:

    “如果遇到无法解脱的困境时,可以凭这些毫毛应变,救你脱离困厄。”

    行者听了菩萨的教诲,感到十分感激,便向大慈大悲的菩萨道谢。

    菩萨周围香风缭绕,彩雾飘散,缓缓转身向普陀山而去。

    行者随后飞回云头,抓住那龙马的鬃毛,赶紧来到三藏面前,说道:

    “师父,马已经有了。”

    三藏一见马,喜出望外,问道:

    “徒弟,这马怎么比之前那匹还要肥壮了些?”

    “你从哪里找到的?”

    行者回答:

    “师父,你还做梦呢!”

    “刚才是金头揭谛请菩萨来,把涧里的小龙变成了我们的白马。”

    “它的形状和之前一样,只是少了鞍辔,老孙就抓着它的鬃毛带来了。”

    三藏大吃一惊,说道:

    “菩萨在哪里?”

    “我去拜谢他。”

    行者道:

    “菩萨此时已经回到南海,没时间了。”

    三藏于是便捏土焚香,朝南方拜谢。

    拜完之后,起身准备与行者继续前行。

    行者则赶走了山神、土地,并吩咐了揭谛和功曹,然后请三藏上马。

    三藏道:

    “这匹没有鞍辔的马,怎能骑得?”

    “等会儿我们找船渡过涧,再说。”

    行者说道:

    “师父,您真是不知道时势!”

    “这种荒山野岭,哪里能找到船?”

    “这匹马在这里住了很久,必然知道水势,骑上它就能当做船过河了。”

    三藏无奈,只得听从,跨上马背,行者挑起行囊,二人便向涧边走去。

    到了涧边,只见上游有一个渔翁,撑着一只枯木筏子,顺流而下。

    行者见了,举手招呼:

    “那位老渔夫,过来!”

    “我是东土取经的。”

    “我师父到这里遇到困难,你能帮忙渡他一程吗?”

    渔翁听到后,立即撑船靠近。

    行者请三藏下马,扶着三藏上了筏子,又把马匹牵上,整理好行李。

    渔翁用力一撑筏子,风一样迅速,没多久便渡过了鹰愁涧,顺利上了西岸。

    三藏感谢道:

    “多谢这位渔翁,我来送你一些钱。”

    渔翁却一摆手说:

    “不要钱,不要钱。”

    说完便转舵朝中流驶去,渐渐消失在茫茫水面上。

    三藏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合掌谢过。

    行者却笑道:

    “师父,您不知道他是谁吗?”

    “他其实是涧里的水神。”

    “如果他没有来接我,老孙还想找机会教训他呢。”

    “如今他不收钱,算是饶了他一命,怎么敢要钱!”

    三藏一听,信也半信,便继续骑上马,跟着行者走大路,向西前行。

    天色渐晚,红日西沉,天色渐暗。此时,远处出现一座庄院。

    三藏看着远方说道:

    “悟空,前面似乎有人家,我们可以借宿一晚,明早再继续走。”

    行者抬头一看,摇头道:

    “师父,那不是人家庄院。”

    三藏问道:

    “那是什么地方?”

    行者答道:

    “那不是庄院,那里没有飞鱼稳兽的脊背,肯定是庙宇或者庵院。”

    说话间,三藏和行者已经走到门口。三藏下马,只见门上写着三个大字:

    “里社祠”,于是他们便进入了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