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1
    却说师徒二人策马而行,直至山门前观看,果然是一座宏伟的寺院。

    只见那:

    殿阁层层相叠,廊房重重相连。

    三山门外,万道彩云萦绕,如巍巍仙境;

    五福堂前,千条红雾缭绕,光彩夺目。

    两侧青松翠竹成行,一片桧柏林立而生。

    那松竹历经岁月,依旧清幽静谧;

    那桧柏苍翠挺拔,尽显高贵雅丽。

    再往里看,还有钟鼓楼巍峨高耸,浮屠塔险峻挺拔。

    禅堂内僧人静坐修行,树间鸟儿自在啼鸣。

    这里寂静无尘,真是清心寡欲之地;

    这处清虚幽远,果然是修道圣地。

    诗云:

    上刹只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长老下了马,行者也放下行李歇息,正准备进门,却见门内走出一群僧人。你看他们是这般模样:

    头戴左笄帽,身穿无垢衣。

    铜环双坠耳,绢带束腰围。

    草履行来稳,木鱼手内提。

    口中常作念,般若总皈依。

    头戴左笄僧帽,身穿干净素衣。

    铜环垂坠双耳,绢带束紧腰际。

    脚踏草履行路稳当,手提木鱼轻声敲击。

    口中时时念诵经文,所皈依的尽是般若真理。

    三藏见了僧众,恭敬地站在门旁,行了问讯礼。

    那和尚连忙回礼,微笑着说道:

    “失礼了。”

    接着问道:

    “您是从哪里来的?”

    “请到方丈坐坐,奉茶款待。”

    三藏回答道:

    “贫僧是东土钦差,奉旨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

    “今天途经贵地,天色已晚,想借贵寺一夜休息。”

    和尚听了说道:

    “请进,请进,里面坐。”

    三藏于是叫行者牵马一同入内。

    那和尚忽然看到行者的相貌,心中有些害怕,问道:

    “牵马的这是什么东西?”

    三藏赶紧劝道:

    “莫要胡说!莫要胡说!”

    “他性子直,如果听到你这么说,会生气的。”

    “他是我的徒弟。”

    和尚闻言打了个寒战,咬着手指头说:

    “这样一个丑头怪脑的,怎么收他做徒弟?”

    三藏笑道:

    “你看不出来罢了,他虽然丑,却十分有用。”

    和尚无奈,只得带着三藏和行者进了山门。

    门内正殿上挂着一块匾额,写着“观音禅院”四个大字。

    三藏见了非常高兴,说道:

    “贫僧屡受菩萨圣恩,还未及拜谢,如今能遇禅院,仿佛见到菩萨一样,正好拜谢。”

    和尚听后,立刻叫道人打开殿门,邀请三藏上前朝拜。

    行者拴好马,放下行李,也跟随三藏一同上殿。

    三藏身躬匍匐,面向金像虔诚叩拜,并倾心祷告。

    三藏祝祷完毕,那和尚停了鼓声,可行者却还在撞钟,或紧或慢,敲个不停。

    道人忍不住问道:

    “拜都拜完了,怎么还撞钟?”

    行者这才停手,笑着说道:

    “你们不懂,这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钟声惊动了寺里的大小僧人,他们纷纷从各处房舍涌出来,叫道:

    “哪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

    行者跳了出来,厉声道:

    “是你孙外公在玩耍呢!”

    僧人们见到行者的模样,吓得跌倒滚爬,跪伏在地,喊道:

    “雷公爷爷!”

    行者大笑道:

    “雷公是我重孙儿!”

    “别怕别怕,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

    众僧闻言,这才安心起来。

    众僧见三藏后,都上前礼拜。一位本寺院主上前邀请道:

    “几位老爷,请移步后方丈奉茶。”

    说罢,僧众解下缰绳,抬起行李,领着三藏师徒绕过正殿,进入后院。

    院主奉上香茶,又安排素斋天色尚早,三藏起身道谢。

    这时,后院里两个小沙弥搀扶着一位老僧走了出来。

    这老僧的装束十分特别:

    头戴毗卢方帽,帽顶镶嵌猫眼宝石,光辉夺目;

    身穿锦绒褊衫,金边闪亮,辉映翡翠;

    脚穿八宝僧鞋,手持嵌星拐杖;

    面容满是皱纹,如骊山老母;

    双眼昏花黯淡,似东海老龙;

    牙齿脱落,口中漏风;

    腰驼背屈,筋骨枯老。

    众僧纷纷行礼,口称:

    “师祖来了!”

    三藏连忙上前施礼道:

    “弟子拜见老院主。”

    老僧还礼后,与三藏落座叙话。

    老僧说道:

    “刚听小徒禀报,说是东土唐朝来的贵客,这才赶来奉见。”

    三藏谦逊道:

    “轻率打扰宝地,实在不懂规矩,请多包涵!”

    老僧回道:

    “哪里哪里,不敢当。”

    接着问:

    “老弟,从东土至此,有多远路程?”

    三藏答道:

    “从长安边界出发,行过五千多里地,途中越过两界山,收了一个徒弟,又经过西番哈咇国,两个月后,再行五六千里,才到贵寺。”

    老僧叹道:“已是万里之遥了!”

    “我这一辈子虚度年华,连山门都未曾出去,真是‘坐井观天’,愧为樗朽之人。”

    三藏接着问:

    “老院主高寿几何?”

    老僧答道:

    “愚僧年已二百七十岁了。”

    行者闻言插嘴道:

    “这还算是我的万代孙呢!”

    三藏连忙瞪了行者一眼,呵斥道:

    “慎言!莫要胡说,冒犯尊长。”

    和尚不以为意,只当是疯话,也不再追问,命人献上香茶。

    一个小沙弥端着羊脂玉盘,盘中放着三只镶金法蓝茶盏;另一个沙弥提着白铜壶,斟满了三盏香茶。

    只见茶汤色泽艳如榴花,香气胜过桂花,三藏见了连连赞叹:

    “好茶!好茶!真是美味美器!”

    老僧笑道:

    “污眼之物罢了,老爷乃天朝上国之人,见多识广,这点器物怎值得您过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