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2
    这袈裟照山川,惊虎豹,照海岛,动鱼龙。两侧有销金锁,叩领处有白玉琮。”

    诗曰:

    三宝巍巍,道可尊;

    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

    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

    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佛制袈裟后,

    万劫谁敢断僧?

    唐王听了,心中大喜,又问:“那九环锡杖有什么好处?”

    菩萨答道:

    “这锡杖是铜镶铁制,九节仙藤,永驻颜面。

    入手时,青骨瘦弱,下山轻带白云归。

    摩呵立祖,游天阙;

    罗卜寻娘,破地关。

    不染红尘,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听后,命人展开袈裟,从头到尾仔细查看,果然是一件宝物。于是说道:“大法长老,实不相瞒,我如今大力推动善教,广种福田。在化生寺有一位德行高尚的法师,法名玄奘,我打算将这两件宝物送给他使用。您定的价格是什么?”

    菩萨闻言,合掌道:“既然有德行的法师,贫僧愿意将这件袈裟和锡杖赠送给他,不收一文钱。”

    说完,菩萨便准备离开。唐王急忙喊住萧瑀,问:“你之前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既然我愿意购买,为何你不收钱?莫非是觉得我强求你们的宝物?”

    菩萨回答:“贫僧本有愿望,愿意将此物送给有德行的法师,若他敬重三宝,随喜善缘,我愿意赠送,不收任何金钱。见陛下德行高尚,敬佛心切,理应奉上。”

    唐王听后十分感动,立刻命光禄寺安排素宴,感谢菩萨。菩萨再三辞谢,便离开了宫殿,回到土地庙中隐匿不再显现。

    后来,太宗设了午朝,派魏征将旨意传给玄奘。玄奘正在聚众讲经,接到召令后立即下坛,整理衣袍,与魏征一起入宫见驾。

    太宗说道:“法师辛苦了,今日我无物回报。早些时候,萧瑀迎接二位僧人,愿送给你一件锦袈裟和一条九环锡杖,今天特召你来,领受这些物品。”

    玄奘叩头谢恩,太宗接着说道:“法师,如果不嫌弃,穿上这袈裟,让我们看看。”

    玄奘便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站在阶前。

    君臣众人都为之欣喜,确实是如来佛的化身。

    你看他:

    凛凛威颜,显得雅致非凡,佛衣合体,犹如量体裁做。

    光辉闪耀,照亮天地,彩光交织,凝聚宇宙。

    明珠闪亮,排列上下,金线交织,穿梭前后。

    四面锦边,环绕兜罗,万种奇异图案织成绮丽绣品。

    八宝装饰,束缚丝扣,金环束领,攀附绒扣。

    佛天的大小,排列高低,星象的尊卑,分明左右。

    玄奘法师缘分深厚,堪承受此宝物。

    宛如极乐世界的阿罗汉,超越西方的觉悟圣者。

    锡杖叮当,九环相击,毗卢帽映照,极为丰厚。

    的确是佛子,非虚传,胜过菩提,真实无误。

    当时,文武百官在阶前鼓掌喝彩,太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命令法师披上袈裟,手持宝杖,并赐予两队仪仗,许多官员跟随送出朝门,指示他沿大街行走,前往寺庙,就如同状元高官外出显赫一般。

    玄奘再三拜谢,沿街行走时,长安城内,商贩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相观看、称赞,纷纷说:“好个法师!真是活罗汉下降,活菩萨降临。”

    玄奘直到寺庙,僧人们赶来迎接。一见他披上袈裟,手持锡杖,所有人都认为是地藏王菩萨降临,各自归依,侍奉左右。玄奘上殿,点燃香火,礼佛并述说圣恩,众人各自回到禅座。

    又不觉太阳西坠。正是那:

    日落烟雾迷漫草木,帝都钟鼓初鸣。

    三声钟响,断了行人步伐,街道前后寂静。

    寺庙内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

    禅僧入定,理残经,正是炼魔养性的好时机。

    光阴如指尖流逝,七日正会的时光到来。玄奘再次向唐王上表,请求拈香。此时,善声充满天下。太宗亲自排驾,率领文武百官、后妃国戚,早早赶往寺庙。全城的百姓,不论贵贱大小,纷纷前来聆听讲法。

    菩萨与木叉说道:“今天是水陆正会,一七继七七,足矣。我和你混在人群中,一则看看会场如何,二则看看金蝉子是否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听他讲的是哪一部经典。”

    两人随即进入寺庙。果然是缘分使然,遇见了旧相识,般若归本,法门依旧。进入寺庙后,真是天朝大国,远胜裟婆;超过只园舍卫,甚至不亚于上刹招提。

    那一派仙音震天,佛号响彻。菩萨走到多宝台前,果然是金蝉的智慧相。

    诗曰:

    万象澄明,绝无尘埃,

    大典玄奘坐高台。

    超生孤魂悄然到,

    听法高流,市上来。

    施物应机,心路遥远,

    出生随意,藏门开。

    对看讲出无量法,

    老幼人人放喜怀。

    又诗曰:

    因游法界,讲堂中,

    逢见相知,不俗同。

    尽说目前千万事,

    又谈尘劫许多功。

    法云容曳,舒群岳,

    教网张罗,满太空。

    检点人生,归善念,

    纷纷天雨,落花红。

    法师在台上,讲《受生度亡经》,谈《安邦天宝篆》,又宣讲《劝修功卷》。菩萨走近,拍打宝台,高声厉喝:“那和尚,你只会讲‘小乘教法’,可会讲‘大乘教法’吗?”

    玄奘听后,心中大喜,立即下台,跪拜道:“老师父,弟子愚昧,罪无可赦。看到前面许多僧人讲的是‘小乘教法’,我不知道‘大乘教法’为何物。”

    菩萨道:“你讲的‘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只能平庸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脱苦得乐,能修无量寿命,能作无来无去之身。”

    正讲时,司香巡堂的官员急忙上奏唐王:“法师正讲高妙的法,而两位游僧扯下来乱讲胡话。”

    唐王下令将二僧擒拿,见到太宗时,那僧人未起身行礼,仰面说道:“陛下有何事?”

    唐王认出他来,问:“你就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菩萨答道:“正是。”

    唐王道:“既然你来此听讲,应该静心听法,为什么扰乱讲堂,妨碍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修得无坏之身。”

    唐王神色正色,喜问:“你那大乘佛法在哪里?”

    菩萨道:“在大西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唐王道:“你记得吗?”

    菩萨道:“我记得。”

    唐王大喜,命令法师引导菩萨上台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