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章 侠义之心
    “公主身份?”

    玉宁惨然一笑,

    “一个连自己幸福都无法追求的身份,有何值得炫耀!”

    “你……”

    太后气得说不出话来。

    玉宁颤抖着身子,含泪对太后说道:

    “母后,玉宁所言句句属实,此事确实是儿臣一厢情愿。

    是儿臣丢了皇家的颜面,自当接受责罚,但此事确实与他无关,求母后明察秋毫。”

    然而,太后已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什么都听不进去。

    在太后眼中,皇家的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她挥手示意桂嬷嬷。

    “把他带下去,哀家不想再见到他。”

    桂嬷嬷领命,点头示意。几名身强力壮的内侍立刻走过来,架起文卓。

    文卓心知自己今日凶多吉少,看着泪流满面的公主,长叹一声,

    “公主,文卓能得您垂青,已是此生之幸。此次一别,愿公主日后……”

    话音未落,玉宁已俯身叩首道:

    “母后,儿臣愿意与南楚和亲,”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玉宁的泪珠如断线珍珠般不断滑落,但态度却坚如磐石。

    “儿臣对文先生之情,纯属倾慕,从未有半点逾越之举。

    但不论怎样,儿臣此举也确实损害了皇家颜面。

    为挽回皇家声誉,儿臣甘愿远嫁南楚,如此,一切纷争自会烟消云散。

    只是……文先生实属无辜,儿臣恳请母后将他逐出宫廷,只需留他一命,儿臣便心满意足了。”

    望着玉宁泣不成声的模样,太后与明德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心疼不已。

    事已至此,和亲或许真是解决此事的最佳途径。

    太后无奈地点点头,长叹一声:

    “好吧,若你心意已决,那便如你所愿。”

    玉宁谢过恩后,再次抬头,眼中已满是决绝与坚定。

    “公主……”

    文卓心痛不已,含泪呼唤道。

    然而,玉宁却未曾再看他一眼,只是决然地说道:

    “文先生,过往是玉宁年幼无知,未曾顾及你我身份之差。

    今日一别,便是永生再无相见之日。望你多加珍重。”

    言罢,她毅然转身,快步走出大殿,未曾有丝毫犹豫与回头。

    大殿内,只留下一片心碎与无尽的遗憾,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玉宁公主和亲的事情并没有外传。

    明德只是告知了钧天,钧天大喜。

    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秘密筹备大婚事宜。

    太后依照约定,仅将文卓逐出宫廷。

    而明德则将涉及此事的相关人等悉数关入枢密院,严加看管,以免走漏风声。

    他深知此事绝非偶然,背后定有人暗中操控。

    果然,不久之后,范恒前来禀报,馨芳阁的侍女沉璧乃是齐贵妃的耳目。

    因上次玉宁帮助沈清歌,齐贵妃怀恨在心,故而利用这件事陷害了玉宁。

    明德气愤不已。

    只是,这件事情既要密不透风,便不能公开审判。

    明德思虑再三,还是将事情压了下来。

    眼下先不再追究,只待合适机会,一并与齐贵妃清算。

    而齐贵妃听说沉璧被抓,心中忐忑不安,生怕沉璧供出自己。

    于是整日躲在绮霞宫中,不敢弄出丝毫动静。

    齐王得知此事后,传信痛骂齐贵妃。

    玉宁原就是他一直觊觎的人,如今却被逼远嫁南楚,他自然失去了机会。

    更何况,此举让明德得到了南楚的支持,对他日后夺取皇位无疑增加了难度。

    不过,齐王并未将这番心思完全表露出来。

    他深知自己这个妹妹对明德一片痴情。

    若让她知道自己的图谋,以她那有勇无谋的性子,只怕会闹出更大的乱子。

    数日之后,宫中恢复了一片寂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过。

    然而,对于玉宁公主来说,心中的波澜却难以平息。

    馨芳阁内,玉宁寝食难安。

    一方面,与心上人的分离让她痛不欲生。

    她深知文卓对自己并非无情,只是碍于身份差距,不敢轻易表露真情。

    此次一别,两人恐怕再无相见之日。

    回想起往日的种种,玉宁肝肠寸断。

    而另一方面,自己面临着即将远嫁至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想象着自己将要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与一群素未谋面的人共同生活,她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阵的不安。

    她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

    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勇敢地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这种惶恐和不安,如同一块巨石般压在她的心头,让她难以喘息。

    没过几天,玉宁便消瘦了一大圈,憔悴不堪。

    沈清歌安插在慈宁宫和文渊阁的内应,对于玉宁和亲的具体事宜并不知情。

    他们只知道玉宁公主因某些事情触怒了太后,导致太后大发雷霆。

    随后相关人员便神秘消失,这件事情的线索也因此中断。

    沈清歌也曾尝试过前往馨芳阁探望玉宁,却被告知公主身体不适,无法相见。

    她只能无奈离开,只待有机会时再行帮助。

    这一日,沈清歌按照惯例前往凤鸣宫向萧皇后请安。

    得知萧皇后近日噩梦缠身,沈清歌便主动提出帮她抄写《心经》,以期助她早日摆脱心魔的困扰。

    回到清音阁后,沈清歌没有片刻休息,立即开始抄写。

    慧心见状,吩咐绿萱为沈清歌准备一碗银耳羹,自己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为她研墨。

    初夏的天气已带有些许暑气。

    沈清歌在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已工整地抄写了数篇《心经》。

    娟秀的字体跃然纸上,而她的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慧心见状,拿起一把扇子,轻轻地为她扇风驱热,希望能为她带来一丝凉意。

    沈清歌感激地抬头看了慧心一眼,两人相视一笑,屋内弥漫着默契与温馨的气息。

    慧心凝视着沈清歌姣好的侧颜,心中感慨万千。

    她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沈清歌的情感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从最初的感激之情,到如今深深的尊重与敬佩,这份情感在她心中愈发坚定。

    后宫之中,从来不乏美人,但许多人一旦得势,便变得傲慢不逊。

    然而,对于沈清歌来说,尽管拥有绝世的容颜和过人的才学,却始终保持着谦卑与善良。

    而且她的善良既散发着温柔的光环,又具备了必要的锋芒。

    尤其令慧心钦佩不已的,是沈清歌那股不屈不挠的坚韧。

    若非这一段时间来沈清歌的不懈坚持与倾力付出,又怎能赢得萧皇后的宽恕与认同!

    为了维护与太后和皇后的和谐关系,这一个月来,沈清歌几乎没怎么休息。

    始终如一地晨昏定省,尽心尽力地履行着宫中的礼仪。

    “慧心,帮我把这些抄好的经文给皇后娘娘送去吧。”

    沈清歌轻声吩咐,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