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注视着姬乐儿,炯然道:
    “意味着肩负起绝影族数百万生灵生存的大事。
    绝影族天气阴晴不定,每逢灾害,族人跟着遭殃。
    族中老弱为了不拖累家人,宁愿自己受冻受饿。”
    阿紫说到此处,悠悠而叹:
    “若有一线生机,谁肯向南抢地盘?
    这个痛楚,历代先祖都想过办法。
    可惜还是没找到稳妥的办法。”
    姬乐儿听完阿紫所言,心中一疼,上前握住她的手道:
    “没想到,阿姐要担负起这么大的责任。”
    阿紫望着外面,叹息地道:
    “是呀,这可能就是阿姐作为圣女的使命吧。”
    说完此言,她嘴角一抿,看着姬乐儿,微笑地道:
    “时辰不早了,咱们还是早些休息吧。”
    此言刚落,姬乐儿脸色更红,说了句“好。”
    她将杯子扔在桌上,脑袋一沉,沾着桌子便睡。
    阿紫上前轻轻地摇了摇,见她没有反应,转身去喊客栈小二帮忙。
    ******
    没过多久,两人来到桌前,将姬乐儿扶起。
    他们将她慢慢地扶上楼,送回客房。
    小二朝阿紫抱拳行礼,转身就走。
    阿紫去楼下打了盆水,用绢布擦拭着姬乐儿的脸。
    接着她收起绢布,将木盆放在一边。
    她小心地为其脱去衣衫,拿过薄被盖在她的身上。
    阿紫轻声轻脚地离开客房,又关上客房的门。
    她移步来到旁边的客房,用绢擦了擦额头,脱去外衣挂在衣架上。
    望着窗外,她翻身上床,扯过被褥盖上,闭上眼睡了。
    ******
    翌日清晨,阿紫穿好衣裙,背上包袱,走出房门。
    她正要往楼下而去,耳边却听到一声清婉的声音:
    “阿姐早,你这是要去往何处?”
    她回头一望,却见姬乐儿背着小包,拿着玉花剑。
    她走上前去,笑靥如花地说:
    “小妹这么早起床,该不会是要走吧?”
    姬乐儿“呀”了一声,摸了摸发丝,含羞地道:
    “果真瞒不过阿姐。小妹正有此意。”
    阿紫听闻,上前挽住她的手,笑道:
    “小妹有所不知,阿姐也是今日启程去中原。
    天色尚早,咱们不妨在此用完早膳再走。”
    姬乐儿听完阿紫的提议,连连点头道:“阿姐此言甚是,小妹无异议。”
    说罢,两人手拉着手,来到楼下。
    姬乐儿从怀里摸出银子,去柜台点了两个菜,两份粥。
    半炷香后,小二将食物用托盘盛了,端到桌上。
    两人用筷子夹着食物,仔细地咀嚼着。
    *********
    半盏茶后,她们放下筷子,端起木碗喝着粥。
    只听“呼哧呼哧”的喝粥声,她们就将粥喝尽。
    两人掏出手帕擦了擦嘴,意犹未尽地走出客栈。
    姬乐儿吹了声口哨,只听到远处传来“踏踏”的声响。
    一匹火红色战马朝她奔来,阿紫一见便赞道:
    “小妹好福气,这赤兔马可不是等闲人能寻到的。”
    姬乐儿摸着赤兔马的鬃毛,偷笑道:
    “此马从天山而来,自幼和小妹最亲。
    阿姐不愧是绝影族圣女,端的好眼光。”
    阿紫含笑,低吟道: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前代诗人所言非虚,此马当有此能。”
    姬乐儿听后,谦逊地道:“阿姐过誉,你的那匹宝马也非一般。”
    说罢,阿紫悄声来到拴马柱前,放好包袱,牵马而来。
    她指着浮云乌骓马,对姬乐儿道:
    “此马是家师馈赠,也是匹千里马。”
    姬乐儿“哦”了声,和她一起牵马而行。
    两人边说边笑,渐渐走出永平镇。
    *******
    在一处小树林前
    姬乐儿身子一跃,翻上马。
    她指着前边的路牌,转身对阿紫大喊:
    “阿姐,送君千里,终将一别。
    日后若有机缘,咱们总归会见!”
    说罢,阿紫眉头舒展,眼眸微眯,朝她挥了挥手:
    “小妹路上当心!
    阿姐在绝影族等待着你的到来!”
    姬乐儿颔首示意,言道:“小妹明白!阿姐保重,告辞!”
    说完,她马鞭一挥,赤兔马如一团火,朝西边而行。
    ********
    阿紫凝目望着姬乐儿的背影。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她深吸口气,脚步一点,跳跃到马背上。
    她调转马头,便朝玉门关关口而去。
    两个时辰后,她来到关口,摸出通关令牌。
    守关将士看到令牌,说了句“放行”。
    阿紫鞠躬致谢,纵马通关,直奔风陵渡。
    数个时辰后,她来到风陵渡口。
    此时排队上船的商客,足足有两百余人。
    阿紫牵着马,耐心地排着队。
    约摸半个时辰,她才打上一艘商船朝对岸而去。
    ******
    日落山西,阿紫搭船来到对岸,跟船夫结算了工钱。
    她牵着马来到前边的小镇,住在一处客栈内。
    掌柜是一个中年人,复姓东方,单名一个濯字。
    他年岁四十,面色白净,身着青袍。
    东方濯语气轻柔地对阿紫说:
    “客官是要打尖还是住店?”
    阿紫拿出一些碎银,温婉地说道:
    “我自远方来,在这里住一晚。”
    东方濯划拉两下,笑着对说:
    “这些银子足够开间上房。”
    言毕,阿紫睫毛翘起,俯身向他打探道:
    “请问东方先生,您可知去玄武关的路?”
    东方濯一听,就知道阿紫想要去往南阳郡。
    他呵呵一笑,拿出一张地图指点道:
    “姑娘,想去玄武关有两条路。
    大路比较远,岔路多,需要走五日。
    小路只需穿过前方的森林,就可到达。”
    阿紫一听,心里明白。她收起地图,侧身行礼道:
    “多谢东方先生指点!”
    东方濯朝她笑笑,好意提醒:
    “姑娘是想去南阳郡吧。
    过了玄武关再走半日就到。
    只是从南阳郡北上较为困难。
    听说南阳以北山匪横行哪。”
    阿紫听完他所言,将这些记在心中,抱拳感谢。
    东方濯道了声“不谢”,随即朝大堂喊了声“小二”。
    片刻,就有小二哥带阿紫去三楼上房休息。
    阿紫谢过小二哥,坐在椅子上。
    她拿出地图,静静地在想北上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