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章 改装前准备
    “定远和镇远自己入坞修理了,受伤不重,只是舰体状态太差,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维护。”

    刘一鸣翻看着定远镇远的检查清单,全是,密密麻麻的备注。

    本来就使用不当且缺乏维护,开战到现在,因为失去了旅顺口船坞,两艘船也只进行了简单修补,没有彻底维修过。

    这导致定远镇远身上毛病一大堆,除了重伤报废级别的问题,其他能得的毛病几乎都有。

    汤潇逸把玩着定远镇远改进模型:

    “先进行简单修补,恢复作战能力,同时看能不能加强一下人员的保护能力。”

    这两艘船有点底子,但在汤潇逸眼中价值其实已经比不上船员了。

    纪念价值不算。

    刘一鸣关上清单:

    “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能临时加强一下炮罩,给速射炮加装炮盾。”

    定远镇远使用的都是伪炮塔结构,要彻底改变需要很多时间。

    只能临时加装几块装甲板,聊胜于无。

    副炮也是,加个炮盾。

    “另外,我们已经委托夏尔洋行和德意志人接触,也以大汉大都督的名义寻求合作。”

    “但德意志人并不打算向我们出售283毫米舰炮,应该是被清国打动了。”

    汤潇逸也不是直接放弃283主炮,毕竟283炮的炮弹更大一圈,装药也更多。

    自己不能造,就问了问德意志人,德意志喜欢用283舰炮,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即便是口径小了不少,穿甲能力反而更强。

    但,德意志人拒绝向大汉大都督府提供武器,特别是舰炮这种重型武器。

    283炮,买不到了,计划也只能更改。

    汤潇逸早有预料,倒并不是很担心。

    “那就用274炮方案,向法兰西人采购舰炮和炮塔。”

    定远镇远的底子还能在二线用许久,但25倍305毫米炮已经顶不住了。

    射程近,射速慢,威力小。

    要是以普通巡洋舰为目标,这个火炮的威力有些过剩了。

    而面对装甲巡洋舰,305毫米炮弹威力就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换炮是必须的。

    换305毫米35倍径炮的话,上层甲板太窄,加上独特布局方式,305毫米35倍径放不下。

    “是,我下去就下单,那我让人开始拆除需要更换的设备了?还是等一等,等仗打完。”

    刘一鸣点点头。

    法兰西人现在在扶持大汉军,会优先供应。

    大概一个月就能到货。

    一个月时间,正好可以把老炮和锅炉拆了。

    不过更换锅炉和主机也是个大工程,需要浪费不少时间。

    这段时间,两艘船不仅要占用船坞,影响龙威级战列舰的进度。

    其本身也会失去战斗能力。

    对于数量薄弱的大汉海军来说,压力会变大不少。

    毕竟哪怕北洋舰队被重创了,舰只都带伤。

    但只要还没被歼灭,就会吸引大量的东瀛战舰前来对峙。

    给运输船护航的东瀛舰队也需要仔细小心,牵扯东瀛的力量。

    但一旦开始改造,这些威慑就都没了。

    所以刘一鸣倾向于打完再说。

    “对,得再缓缓,不用急着拆,先修补一下,顺便增加人员防护设施。”

    “马上就要过年了,得给东瀛人一个教训,让它们老实点。”

    至于德意志人,汤潇逸依旧只字未提。。

    德意志人之所以插一脚,就是为了拉拢沙俄帝国。

    如果成功,那沙俄帝国人对德意志人的威胁就化为二者对法兰西的威胁。

    这是法兰西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有军事行动?”

    刘一鸣好奇的问了一句。

    即便汤父不多说,刘一鸣也能猜到是要打仗了。

    汤潇逸也没瞒着刘一鸣,毕竟要是真打起来了,做点准备就是赚:

    “会有一点安排……”

    汤潇逸点点头……

    刘一鸣说的没错,现在图纸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安稳改造的问题。

    其他人也就罢了,还有个东瀛。

    而大汉军要巡航的距离大大延长。

    漏洞频出还可用舰只减少,确实容易引发危险。

    …………

    时间一转眼,来到十一月中旬。

    大汉海军开始了频繁动作,继续执行护航、运输等任务。

    东瀛人当然也发现了这一点,看到了突破渤海湾的机会。

    甚至于,东瀛人又想起了琉球,说准备和我们谈这件事,以琉球王的名义。

    “非常感谢。”

    东瀛的财政大臣双手接过合同,表现的非常郑重,

    “有了这笔钱,东瀛舰队一定会所向披靡,击败沙俄帝国的!”

    英吉利驻东瀛公使微微一笑,满意的看着合同附加项目。

    英吉利借了一千五百万英镑给东瀛,解了东瀛的燃眉之急。

    当然,因为情况不同,东瀛并没有受到优待。

    刚刚签订的英日友好通商条约、废除外国在东瀛特权,现在已经成为一张废纸。

    “当然,祝你们成功。”

    驻东瀛公使高傲的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办公室。

    刚离开不久,他的助手就忍不住询问:

    “爵士,我们已经贷款给了华夏,并且数额比东瀛的还大。”

    助手不理解,

    “华夏和沙俄帝国必有一战,我们已经选择了其中一支军队,再选一个,不会影响效率吗?”

    助手还是太年轻了,让公使不太好意思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伦敦也不知道究竟应该下注谁,后来干脆一起。”

    公使吸了口气,点燃雪茄,压低了声音,

    “华夏太大了,而且单一民族占据庞大比例,影响力巨大,让他们发展起来并非好事。”

    “但遏制沙俄帝国,也必须要华夏出力才行,或者说必须把华夏推到沙俄帝国的对立面。”

    “一方面,我们希望华夏能在陆地上遏制沙俄帝国,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东瀛能在海上遏制华夏。”

    助手还是不明白:

    “可是,沙俄帝国支持清国,与大汉军大都督府反目成仇,即便不需要我们挑拨,双方也……”

    公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如果清国失败了呢?作为一名外交官你得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更别提大汉大都督府和法兰西人向来来往密切,而法兰西人又和沙俄帝国来往密切。”

    “如果沙俄帝国的干涉失败,清国消失,那么双方就失去了大部分利益冲突。”

    “再有法兰西人居中调停的话,成为朋友也并不令人惊讶。”

    公使想到这儿就有些气馁。

    英吉利尝试使用印度方式拖住华夏,也就是挑拨各族群之间的关系。

    等两方打起来了,消耗的差不多了,英吉利人再出来当和事佬。

    威胁解决了,面子也有了,皆大欢喜。

    但,华夏不接招。

    除了极为偏远的地方,其他地方英吉利就算挑拨了,过几分钟也就又和好了。

    浪费资源。

    加上大汉大都督府身上的法兰西印记太明显了,所以英吉利人才坐不住的。

    “爵士,淞沪的电报,大汉海军好像有了新动作。”

    电报员匆匆跑来,

    “原北洋舰队、大汉海军主力舰,加起来有十几艘,护送着数十艘民船,航向向北。”

    公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这个消息转发给了东瀛人。

    这样才公平(打的够狠,她想看血流成河。)。

    接到消息后,东瀛舰队判断大汉军是想巩固刘公岛,甚至夺回旅顺口。

    不然没必要倾巢而出,更不用带着这么多运输船。

    东瀛的反应很激动,联合舰队重新集结,不过并没有直接派出去。

    因为东瀛人突然想起来,战争已经结束了(自认为)。

    而且大汉海军最擅长声东击西打偷袭,东瀛人想以不变应万变。

    结果却不是很好,因为大汉海军变得比他们想到都快。

    ……

    十一月20日,大汉海军袭击了旅顺口,但只是袭击。

    因为旅顺口的建设还没铺开,东瀛人正在忙着在东京置办产业,所以旅顺口基本没有攻击价值。

    现在顶多作为一个系泊地。

    “大都督,情况并不理想。”

    李和在附近海域搜索了两天,啥也没看见,

    “东瀛人并不上当,非常谨慎。”

    汤潇逸苦笑的看着电报,摇了摇头:

    “回去吧,没用了,回去给定远镇远进行改造升级。”

    汤潇逸是在进行改装前的准备,甚至不惜自己跟着船出来当诱饵,当然,是跟着自己的装甲巡洋舰。

    汤潇逸本来想勾引东瀛舰队出来,然后打一场蓄谋已久的“遭遇战”。

    为此他特意让炮厂加班加点的生产了装填猛炸药的炮弹。

    相比于黑火药,威力提升了不只五倍,一发炮弹爆炸,就能让一艘巡洋舰重创甚至沉默。

    可惜,一切都准备好了,东瀛人不上当。

    不能搞定东瀛人,那这份计划就失去了价值。

    而且是否能按时开始改造并获得胜利。

    李和想起了在山上的情况,民众民心还是有些的。

    “转向,去琉球。”

    小孩儿不爱过年,或者说体会到的味道不同,发发疯很正常。

    汤潇逸今天就是要逼迫带小孩和老人,buff叠满了。

    (兄弟们新年快乐,下面都快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