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透着笑容,欢快的为长辈背着农具、竹篮之类的,跑在前面,追逐打闹。
    司隶各郡县的官吏,早在光熹年间就换上了实干派。
    都是荀彧挑选,虽然当初换人的事,出过不少动荡。
    可吕布都将之扫清了。
    留下一个极其稳固的基本盘。
    那日议政时,有一半人反对天子出征。
    他荀攸是其中之一。
    他认为国库还是太穷,他身为河南尹感触太深了。
    国库能拨给各郡的粮食一次比一次少,水利也早就修不动了。
    他多次找卢植要钱,都没能要出来一个子。
    和刘备在任时相比,他叫停了绝大多数项目,专注于耕地的事。
    这一切无不是在说明,之前收上来的赋税,以及天子亲征带来的那价值几十亿的粮食,目前没剩下多少了。
    他拒绝就是因为此,怕好不容易有点的起色,一夜回到光熹之前。
    荀攸把手伸进斗中,抓起一把粮食,双眼闪过些许迷茫。
    他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县令在一边解释道:“荀大人,这都是百姓们藏在陶陶罐罐里的最后一点余粮,他们自发的送到下官这来了,说要拿给天子,下官没那个能力,恳求荀大人能代劳,这是本县七万百姓的愿望。”
    荀攸回过神,转身问道:
    “一共有多少?”
    县令早就算过,回答道:
    “一共二十七万斤,都是好粮,是百姓的糊口粮,不少还是粮种呢。”
    荀攸沉默了,他只听说过百姓会藏一口救命粮在地窖里,防止官吏来抢……
    深深地吸了口气,荀攸继续问道:
    “他们为何不自己留着?”
    一个问题把县令问懵了。
    他也答不出来,思索再三后,只能这么回答:
    “粮种用不上,现在耕种用的都是国府拨出来的,至于吃……还有可能百姓觉得有官府的粥的喝,又或者地里成熟了,马上就能丰收了?”
    他同样百思不得其解,几日前夏侯惇率领屯田军,来到他们这开垦荒地时,还有百姓自发的去给他们送水。
    或许是因为天子亲耕的影响已经传来,又或许是那句汉民子弟兵让百姓感到亲切……
    荀攸默默点头,掏出纸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
    写到最后,荀攸恍惚了一下,想起天子的一句,于是引用在了这里。
    皇帝辩曾曰: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将之高举起……
    荀攸安抚完这一郡,又奔赴下一地,弘农郡尤其让他头疼。
    因为各地官吏的汇报中,弘农郡的动静最大,一堆缺胳膊少腿的老兵嚷嚷着要进京,跟天子打到兖州去。
    来到弘农,这里的景象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荀攸勒住马匹,往远处看。
    一条条河流之水,被引进田地的沟渠中。
    百姓们在田间劳作,为麦子进行着灌溉,犹记得去年来时,这里白雪皑皑,还曾爆发过一场大战。
    一个新年的功夫,枣祗、于禁、夏侯惇他们,竟在此处开垦出这么多田地?
    国库的投入是值得的,说起来,朝廷手中最大的军队,就是屯田军了。
    发展到现在,足有十万余人。
    再往远处看,甚至搭起了不少草庐,也是他们的功劳。
    荀攸继续深入弘农郡,见到了独特的一幕。
    田间许多缺胳膊少腿的人在劳作,他们动作虽然慢了很多,但并未懈怠。
    领头的是个年轻人,大约十五六岁,穿着麻衣,带着大家耕作。
    荀攸认出来了,此人就是杨修。
    荀攸翻身下马,朝田野走了进去。
    杨修发现来了,直起腰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来人是谁。
    他赶紧放下农具,擦了擦手,朝荀攸迎了上去。
    “荀大人。”杨修率先抱拳。
    荀攸还了一礼,严肃道:
    “德祖,你们弘农郡最近阵仗不小啊,听说还有不少人上街嚷嚷,要到洛阳去?”
    士人子弟为了方便,很早就会取字。
    “是啊,确有此事。”杨修干脆的点头,脸上还带着骄傲。
    天子让他来做弘农郡守,不就是要将弘农郡,打造成新朝的标杆?
    要不然怎么会用他?
    所以杨修这段时间,除了贯彻朝廷的耕种命令以外,就是到处宣传天子的仁政。
    他能拍着胸脯说,弘农人比洛阳人还爱君!
    荀攸脸顿时黑了,刚想开骂,杨修眉飞色舞道:
    “荀大人,我弘农十一县共拿出了九十五万石粮食,除了一些家庭实在有困境的没捐,其他的平均一人捐出了四五斤粮呢。”
    荀攸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
    按现在的粮价,一斤也要七八钱啊。
    但很快荀攸就反应过来不对,他是来处理事情的,不是来收粮的。
    他又不是大司农。
    “别扯那么远,我就问你一句话,那么多百姓嚷嚷着要去洛阳,你想干什么?”
    “百姓们怕天子出征会遇到危险,自发的要去保护天子怎么了?”
    杨修不满反驳,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百姓们都关心天子,生怕天子倒了,好日子就不复存在了。
    荀攸看着杨修这副德性,脸都黑了,用力戳了一下杨修的脑袋。
    “你怎么就不把聪明用对地方?没有天子诏书,弘农的百姓敢往洛阳涌,你看你事后有几个脑袋可掉?”
    一句话让杨修愣住。
    片刻后他冷汗冒了出来。
    只顾着想天子爱民,应该会非常高兴,所以他就没阻止。
    但现在经过荀攸一点拨,他忽然意识到,可能是要命的事。
    荀攸见他开悟了,摇了摇头,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继续道:
    “你还年轻,自作聪明前想想后果,将来你的成长空间还真大啊。”
    杨修心想,你也没比我大太多啊。
    可自己今日确实是受教了,他虚心接受道:
    “多谢荀大人提点,我这就去好好跟百姓们说说,粮食我也让他们领回去。”
    “诶等等等等。”
    荀攸拽住杨修。
    杨修疑惑的看着他。
    “咳。”
    荀攸咳嗽了一声,这才道:“粮食都是百姓的一片心意,我拉回洛阳去,让天子瞧瞧。”
    大司农就大司农吧。
    反正天子也没少说他老操大司农的心。
    杨修莫名其妙,不是说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