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几艘船,以后华邦要采购军事物资,就方便多了。
华龙国什么都好,要采购什么样的生活物资都能满足华邦,而且价格便宜,但唯独对华邦最重要的武器装备,怎么也不同意卖给华邦,说是要坚持外交基本国策,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出售武器,以免落人口实。
再次感谢对王铭洋表达谢意后,宝卫国等人开始好奇的看着王铭洋让人打开的十个大箱子。
这些箱子装的是整套的机械骨骼,这种高科技,华邦的众人见都没见过。
王铭洋只好一边讲解,一边让贺一龙做示范,同时让熊文壮帮助被挑出来的七个战士穿戴。
“这套装备,叫动力机械骨骼,穿上它后,能让人的力气大增,这是最基本的功能。它可以让你轻松举起800公斤重的东西,也可以让你轻松背着1000公斤重的物资跑步行进。。。”
听着王铭洋讲解机械骨骼的神奇,周边的众人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而李甲和郭伟,则是一脸深思的样子,想象着这套装备应用在战场时的种种可能。
“怪不得王老弟说营救小队只需要10个人,原来是有这种高科技武器。”
晚上吃饭时,宝卫国一笑笑容,举杯恭维着王铭洋。
就在今天下午,接收完装备后的王铭洋,带着他的“战虎”小队,在对抗演练中,以一敌百,将宝剑鸣的精英队伍打了个落花流水。整个过程轻松至极,而且零伤亡。
顶级的狙击枪,夜视仪,热成像仪,避弹衣,战术背心,全新的步枪,冲锋枪,机关枪等等,这些接收回来的装备,让王铭洋和他的小队成员武装到了牙齿,再加上机械骨骼的助力,让他们可以在地形复杂的丛林里快速移动奔跑,而且还不用顾虑弹药不足的情况。
这些,让“战虎”小队的战斗力强得可怕。
这些常规的军事装备,都是朱宏在黑人洲通过地下渠道悄悄买来的,有些还属于欧美地区的违禁品,所以数量不太多,只有几十套。
因为在黑人洲这个几十人就可以发动军事正变的对方,一下子购买几十套最顶级的特战装备,还是很容易引起武器贩子注意的,更何况,还有几把属于禁品的顶级狙击枪。
所以,拿到货的第一时间,朱宏就跑路离开黑人洲,动用王铭洋的私人飞机飞回夏岛。
趁着贺一龙和熊文壮带领小队成员进行适应训练的间隙,王铭洋分别给李美华和姐姐姐夫陈明李泉等人通了电话。
自己此次前去营救周燕姿,万一发生意外回不来,夏岛和然浩控股的事情,都要有个合适安排。
包括AI启源,王铭洋同样做了一项设置,如果自己5天内没有上线,最高权限就会自动移交给李美华,并让它执行自己预先指定的计划。
经过一天的适应性训练后,王铭洋开始带着“战虎”小队来开密纳镇,向着卢卡和前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发的“战虎”小队,不是原定的10个人,而是十一个。
多出来的那个,是宝剑鸣。
接收装备的那天,体验过高科技带来的好处后,他就向王铭洋强烈要求加入队伍。
思考过后,王铭洋答应了。反正自己的力量足够大,可以不穿机械骨骼,把它让给宝剑鸣穿正好合适。
不穿机械骨骼,自己在行动时还可以灵活一点,真正做到随心所欲。
看着十个队员穿戴的骨骼上挂满各种武器弹药,王铭洋紧紧手上的枪。
这次行动,每个队员身上携带的物资,不低于1000公斤,但在连续的行进中,大伙反而觉得异常轻松,比以往空手徒步还省力。
在王铭洋带领队伍离开三个小时后,宝卫国发布命令,让麾下的部队开始向瓦拉底地区发起攻击。
有了王老弟资助的这批武器和弹药,华邦军一定可以击溃瓦拉底的防线,夺回前几年失去的地盘,还可以给营救行动做响应。
另一边,观察联络室,李甲和郭伟跟上级反应华邦和瓦拉底即将开战的消息,并把王铭洋拥有动力骨骼的事情详细汇报上去。
“他们的机械骨骼,总共是十具,而且技术成熟,我和郭伟体验过,穿戴起来后做战术动作时并不会感到不适,没有迟滞感。我认为,这种装备在后勤方面的作用巨大。。。”
“尽快做更详细的调查,包括这些机械骨骼的来源,还有它们在这次营救行动中的表现。”
“是,首长!还有,营救小队携带了十几台旋翼无人机,据王老板说是用于抵近侦查。”
。。。。。。
这次营救行动,总共十一人,有十个人穿戴着机械骨骼,携带的武器弹药总重量达到十吨,足够发动一场小型战争。
除了机械骨骼,还有十六架无人机,其中三架用于侦查,剩下的携带炸药。
这些炸药,被王铭泽命名为CL-30,是夏岛实验室化工研究部门最新研制出来的,其爆炸威力是cl-20的两倍,常规TNT的六倍。
王铭洋自己携带的武器,有三把,一把是M200狙击枪,有效射程超过2000米,极限射程超过4500米,一把是巴雷特107,其威力强大,可以反器材。
王铭洋携带它,是为了以防万一,因为据宝卫国所说,塞万那边有武装直升机和轻型装甲车。
最后一把,就是缩减版的加特林,凭借着强大的身体力量,王铭洋相信自己能够驾驭得住这个强暴的家伙,这是为了撤退时阻止敌人追击而准备的。
火力不足恐惧症,王铭洋找到了这病的治疗方法。
周燕姿被关押的地方卢卡和镇,离华邦军的密纳镇有200多公里,王铭洋等人计划用两天半时间赶到那。
有了机械骨骼的助力,这种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得轻松起来。
这十具动力骨骼,配备的两块电池,能量密度为1000瓦时每千克,是王铭洋让实验室的人赶工手搓出来的,非岛上那些量产货可比。
这些日子,王铭泽带领化工部门的人疯狂做实验,在智能助手的帮助下,收集了超过一万组数据进行验算,推导出了固体电池的改进路线,让固体电池的研究进展很顺利。
就连固体氢燃料电池的改进方案,也有了新的发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