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 周生如故35
    崔风的婚事终于敲定下来,然而,就在他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际,父亲崔广却因身体原因无法支撑下去,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尽管心中悲痛万分,但崔文君还是决定遵从父亲生前的嘱托,无论如何都要在孝期内为崔风和辛华公主筹备婚礼。

    在婚礼前夕,崔风独自一人来到了宏晓誉的住所。当他见到宏晓誉时,那个曾经熟悉的美丽女子如今却显得有些憔悴。宏晓誉凝视着眼前这位英俊的男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沉默片刻后,宏晓誉终于开口说道:“崔风,其实我对你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她的声音略微颤抖着,似乎在努力克制内心的波澜。

    随着话语的继续,宏晓誉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在她的眼眸中打转。她害怕被崔风察觉到自己的脆弱,于是迅速扭过头去,倔强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待情绪稍稍平复后,宏晓誉深吸一口气,转过头来对崔风说道:“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崔风,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她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试图掩盖内心的痛苦。

    崔风默默地凝视着宏晓誉,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她的灵魂。他仔细观察着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试图从她的眼神中找到一丝不舍或眷恋的痕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崔风的心跳也愈发急促。他多么希望宏晓誉能够开口,告诉他她其实并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只要她说出这句话,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去解除那令人窒息的婚约,与她一起逃离这个充满束缚的世界,共同度过余生。

    然而,崔风的希望最终还是破灭了。宏晓誉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留恋,只有无尽的无奈和决绝。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丝毫波澜。

    崔风的心如坠冰窖,他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他知道,这就是他们的结局,无法改变,无法挽回。

    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中,每个人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身不由己。崔风想起了他的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与父亲的婚姻,从此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而如今,轮到他来为家族奉献自己的幸福了。

    尽管心中有万般无奈,但崔风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他知道,这是他作为家族一员的责任,也是他无法逃避的命运。崔风紧闭双眼,努力平复着内心翻涌的情绪。过了一会儿,他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声音略微低沉地说道:“是我对不起你,希望你以后能遇到一个真正疼惜你、保护你、深爱着你的人。”

    宏晓誉凝视着崔风,目光深深地落在他的脸上,似乎想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刻在心底。然后,她毅然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让她心碎的地方。

    崔风默默地站在原地,看着宏晓誉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一阵刺痛。然而,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脚步,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他转身回到崔家,开始操办崔广的丧事。

    与此同时,周生辰来到了灵堂。他神情肃穆地走到灵前,恭敬地上了一炷香。上完香后,崔时宜迎上前,带着周生辰来到了花园。

    在花园里,崔时宜停下脚步,面对着周生辰,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轻声说道:“师父,十一食言了,不能如之前所说回到西洲了。”

    周生辰微微一笑,温柔地安慰道:“无妨,西洲随时都可以回去。瑶儿和我们都在那里,不必挂念。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崔时宜缓缓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崔广的突然离世,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彻底打乱了她原本的计划。原本,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与周生辰一同返回西洲,然而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却因为守孝的责任而变得遥不可及。

    按照家族的规矩,崔时宜必须要为父亲守孝两年,这期间她是无法离开崔家的。这两年的时间,对于崔时宜来说,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她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为何总是在她最期待的时候给她重重一击。

    与此同时,萧晏在与周生辰一同返回西洲之前,进宫拜见了刘徽。刘徽对萧晏的身份心知肚明,他对这位智勇双全的谋士颇为赏识,甚至想要赐予萧晏一个封号。

    然而,面对刘徽的好意,萧晏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复仇。尽管刘徽再三劝说,萧晏仍然不为所动。

    最终,刘徽无奈地叹了口气,但他并未放弃。他深知萧晏的才能和决心,若能将其留在中州,必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刘徽再次向萧晏提出请求,希望他能留在中州。

    萧晏自然明白刘徽的心思,但他对复仇的执念太深,根本无法割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萧晏决定答应刘徽的要求,接受这个封号。

    然而,萧晏虽然得了封号,却并不愿意留在中州。他向刘徽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能与周生辰一同前往西洲。刘徽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他既不想让萧晏去西洲,又不想让周生辰回西洲。

    周生辰对刘徽的挽留同样不为所动,他以卢瑶还在西洲等待他为由,坚决地拒绝了刘徽的要求。刘徽见状,也不好再强求,只得勉强同意让周生辰和萧晏一同返回西洲。

    当周生辰准备返回西洲时,谢崇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谢崇一脸凝重地告诉周生辰,他决定留在京中,不再与周生辰一同回到西洲。

    周生辰心中一阵愧疚,因为他始终对未能救下刘元一事耿耿于怀。而如今,谢崇竟然选择留在京中,这让他对谢崇的愧疚感愈发沉重。

    谢崇和周生辰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同时又如同师如父一般。他们彼此信任、相互扶持,感情深厚无比。然而,让谢崇独自一人留在京中,周生辰实在放心不下。

    谢崇似乎察觉到了周生辰的为难,他缓缓说道:“我在来中州的路上起了一卦,卦象显示我必须留在京中。而且,这也是我自愿的选择。不过,如果我真的遭遇不测,希望能回到西洲。”

    周生辰敏锐地听出了谢崇话中的危险意味,他立刻回应道:“不行,本王带出来的人,本王一定要一个不少地带回去!”

    谢崇见状,知道周生辰心意已决,他郑重地向周生辰行了一礼,说道:“王爷,还请您慎重考虑西洲的百姓和王妃。”

    最终,周生辰在谢崇的苦苦哀求下,无奈地答应了他留下来。大军出征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清晨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土地上,给人一种既庄重又肃穆的感觉。

    周生辰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城门口,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谢崇身上。谢崇的脸上写满了不舍和忧虑,他默默地看着周生辰,眼中的泪水似乎随时都可能滑落下来。

    周生辰缓缓地走到谢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道:“崇叔,我走了,你要保重自己。”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深沉。

    谢崇点了点头,强忍着泪水说道:“殿下,此去路途遥远,还望你一切小心。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的。”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内心的痛苦已经难以抑制。

    周生辰微微一笑,安慰道:“崇叔,不必担心,我定会平安归来。待到凯旋之时,我们再把酒言欢。”说罢,他转身跨上战马,率领着大军缓缓离去。

    谢崇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望着大军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他的心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他知道,今日这一别,恐怕就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