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姐半躺在床上休息,她看着老喇嘛,眼神很静,说。
    “我还是那个问题。”
    “十年前。”
    “在你庙里修整过夜的那支商队,我想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
    老喇嘛坐在那里,肩膀靠在墙上。
    他看着桌上的酥油灯,忽然苦笑,然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口气,似乎耗尽他的心气,连带着肩膀都垮了下去,他说。
    “我就知道,那件事没完。”
    “总有一天会有人翻出来。”
    他从酥油灯上收回目光,重新落在吴小姐脸上,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
    “只是没想到,都过了快十年了,你们才来查。”
    十年,很长, 足以改变很多事。
    长到能让青丝染霜,长到能让磐石风化,长到能让活人的名字,变成墓碑上的碑文。
    那件事,有人忘了,当然也有人记着。
    忘了的,未必是福。记着的,也未必是苦。
    只是,十年后的风,吹不到十年前的人。
    而十年前的血,却能染红十年后的夜。
    撬开秘密的代价就是血,很多人的血。
    外面的夜,静得像死了一般,只有老喇嘛的声音,在房间里断断续续。
    他从十年前那个同样黑的夜晚说起,说了很久。
    直到说完时,他泪流满面,头,深深垂下去。
    十年前那支商队的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样的荒唐,这样的可怕。
    吴小姐见过狠的,见过毒的,却没见过老喇嘛这样丧心病狂的。
    人心,原来比魔鬼更像魔鬼。
    索命靠在一边,脸藏在阴影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睛里没有光。
    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听完一切,他什么都没说。
    曲宗曼巴缩在角落,他的手,在抖。
    他听不懂那些复杂的阴谋,看不懂那些扭曲的人心。
    他只知道,老喇嘛的声音里,有恐惧,有悔恨。
    还有一种……连死亡都洗不掉的肮脏。
    如果老喇嘛说的都是真的。
    那他背负的,就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十足的罪孽。
    老喇嘛口中那支商队从哪里来?不知道。
    没人问,问了,也没人会说。
    领头的枣红马鼻孔里喷着白汽,鬃毛上凝着霜,蹄子踏过结冰的河床时,溅起的雪沫子粘在鞍鞯上,倒像是从更北的冰川里跋涉而来。
    商队在走,很慢,像一串被冻僵的虫子,在雪地上爬。
    领头的汉子是个独眼龙,左眼瞎了,只露出右眼,那只眼瞳也是浑浊的黄。
    他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狰狞伤疤。
    谁也说不清他是从中原来的,还是从冰山峡谷深处来的。
    他们要去哪里?同样不知道。
    商队的牦牛驮着鼓鼓囊囊的毡包,雪风吹过的时候,偶尔有包角松开,露出半块矿石,或是白色的盐巴。
    他们是要去山外的城镇换酥油,还是往更深的雪窝子里送盐巴?
    不知道,只有牦牛脖子上的铃铛在响。
    独眼龙总在队伍末尾勒着马,独眼里的黄瞳转得极慢,缰绳在他左手里绕了三圈,左手还缺了截小指,断口处结着厚厚的茧,像是被刀剁掉的。
    只知道的是,他们的行进路线有一段跟吴小姐等人此次相同,也是从强巴白玛林到措仁达瓦村。
    那个时候,包括现在,在鸾台地区行商都是暴利。
    做买卖的,都想来,来的,都想发财。
    山高路险,环境恶劣,使得流通的货物利润很大,大到十倍,百倍。
    但,这里风险更大,大得能吞掉无数人命。
    不光是环境恶劣路难走。这一路上还有匪人劫货。
    匪的刀,比风雪还冷,他们等在冰洞暗处,等路过的货物,也等路过的倒霉人。
    不仅如此,还有店,当然是黑店。
    这些店大多开在行商路线上的村子里。
    店里的酒,可能有毒,店里的笑,可能是刀。
    坑点钱还不算什么,更多的黑店却是要命,图财害命,杀人越货。
    进去了,就未必能出的来。
    在鸾台,白和红这两种颜色,总是离得很近。
    白的是雪,红的是血。
    独眼龙的商队到达措仁达瓦村外围时,头顶的雪云压得很低,像是随时会塌下来。
    把山梁上的人和牲口都埋进万古不化的冰雪里。
    暴风雪随时会来,牦牛脖子上的铜铃还在响,闷沉沉的。
    商队进了村子,打算躲避暴风雪,等雪过了再说。
    措仁达瓦村,独眼龙以前来过,这里有家客店,但他这次并没有去住。
    因为他曾经去过这家店,老板娘端来的羊肉汤,油花底下只有半片羊肉,结账时却要按一整只羊算钱,这让独眼龙耿耿于怀。
    所以,独眼龙没去客店,带着商队去了寺庙借住,就是老喇嘛的庙。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害死了所有人。
    谁都没有想到,包括独眼龙,他也没有想到,本该济世为怀的寺庙,却是个杀人越货的贼窝。
    措仁达瓦村的老喇嘛丹增嘉措和他在强巴白马林的堪布哥哥罗追嘉措一样,也是六根不净的贪婪之人。
    独眼龙就站在寺庙门口,他那只瞎眼用块黑布蒙着,另一只黄色的眼,一眨不眨地望着老喇嘛。
    对于独眼龙的借住请求,老喇嘛应允了。
    商队的人开始七手八脚地卸牲口,把牦牛背上驮着的货物搬进院子,老喇嘛也去帮忙卸货。
    卸货时,老喇嘛发现,这支商队走的货很多,不只是数量多,种类也多。
    有捆得很结实的皮货,摞起来比人还高,油光水滑的狐狸皮、狼皮。
    还有茶叶,油纸包得严实,隐约能闻到陈茶的醇厚。
    还有成堆的盐巴和成堆成堆的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矿石。
    货物被卸下来,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座小山。
    傍晚,锅子支起来,在院子里,炊烟升起,又被风吹散。
    晚饭吃完了,商队的人都待在一个房间里休息。
    酥油茶在碗里,冒着热气,笑声,谈话声,从门缝里挤出来。
    老喇嘛并没有睡,他站在院子里,呆呆的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货。
    老喇嘛喉结涌动,咽了咽口水,这么一大批货要是全归了自己……那真是好几年都不用愁了。
    货物不会动,但他的手在动,指尖在发抖。
    夜,还没深,但有些东西,已经暗了。
    比如人心。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