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3章 捷报振奋军心动,密营筹谋赴安州
    天启七年正月廿二,1627年3月9日。

    狼林山深处的密营被厚雪覆盖,针叶林在寒风中簌簌作响,营内炉火通明,暖意驱散了山谷的酷寒。

    袁可立身着青色戎装,端坐于主位,李俊臣、虞明珠、赵贞雅、李德、黄昭、林福分座在会议桌两旁。

    他目光扫过六人,沉声道: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有三件事要宣布。”

    众人屏息凝神,静待下文。

    袁可立缓缓开口,先扬后抑:

    “第一件,是收到了弘济小友从铁山传来的捷报,东江军已于正月十五全歼济尔哈朗攻打铁山的一万五千大军,还收容了上万被建奴驱赶进朝鲜境内的饥民。”

    帐内众人脸上掠过喜色,李俊臣颔首道:

    “铁山大胜,既斩敌精锐,又收抚流民,实乃双喜!”

    林福眼中闪过好奇,拱手问道:

    “袁大人,捷报中可有详述铁山之战的过程?”

    “捷报中说得很详细。”

    袁可立颔首答道,接着便把铁山之战的过程细说了一遍。

    林福听罢,抚掌道:

    “燧发枪、迫击炮、火箭炮果然威力不凡,能一举击溃济尔哈朗的精锐,更显我军火器优势。”

    “东江军的燧发枪多是滑膛枪,都能取得如此战绩,我军中有三千线膛枪。”

    “相信在与阿敏主力的决战中,只要用好这些火器,我军定能再立奇功!”

    他现在的官职是永明镇神机营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炮兵司令,永明镇的炮兵都归他管。

    “第二件,却是噩耗。”

    袁可立话锋一转,神色凝重,

    “昨日黄昭带来消息,阿敏主力已攻破安州城,城内三万六千军民,无论老幼妇孺,尽遭屠戮,城郭化为焦土。”

    “什么?”

    赵贞雅猛地站起身,脸色惨白,双手攥紧衣襟,声音带着颤抖,

    “安州……竟遭如此浩劫?”

    她作为朝鲜人,听闻同胞遭难,难掩痛心。

    袁可立叹了口气,继续道:

    “所以我打算近日出动狼林山中集结的一万永明镇精锐,对阿敏主力展开围剿。”

    “今日召开会议,就是为了与各位商议进军方略。”

    “袁大人,”

    李俊臣率先开口,语气沉稳,

    “依我之见,此刻并非围剿阿敏主力的最佳时机。”

    “阿敏的主力才刚刚打下安州,那里还在平安道内,此时出兵,恐难尽全歼之功。”

    “何况骄兵必败,不如等他打下了汉城,正春风得意时再出兵不迟。”

    赵贞雅眼中满是挣扎,不忍地道:

    “可若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朝鲜军民还要遭受多少屠戮?”

    “汉城乃是王都,一旦被破,王室恐遭擒获,朝鲜危在旦夕!”

    “咱们若是早些出兵,安州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虞明珠起身拍了拍赵贞雅的肩头,她兼具汉人与朝鲜血统,语气温和却坚定:

    “妹妹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咱们此次用兵本来就是保密的。”

    “朝鲜上下至今不知狼林山中藏有一万大军,咱们本就没打算过早暴露行迹。”

    “况且兵法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阿敏打下汉城撤军时动手,才是最佳时机。”

    “朝鲜王室已经准备逃往江华岛避祸了,不用为他们担心。”

    黄昭接口道,

    “我也支持俊臣的意见,朝鲜北部多山,阿敏撤退的路线上险关要道无数,沿途多设伏兵,以我军火器之利,定能痛击建奴。”

    众人目光再次投向袁可立,静待他拍板。

    袁可立却摇了摇头,沉声道:

    “我虽也支持等阿敏撤军时动手,但诸位须知,现在开始行动并不算早,甚至可能还有些迟了。”

    他顿了顿,解释道,

    “从阿敏攻破安州的速度来看,其推进极为迅猛,多半会在本月底杀至汉城。”

    “则他打下汉城便可能会在二月初,从朝鲜撤军可能会在三月左右。”

    “再者,我并不打算设伏,而是要找一块开阔战场,与阿敏主力正面野战!”

    “正面野战?”

    众人皆是一惊,李德忍不住问道,

    “袁大人,建奴素来号称野战无敌,我军虽有火器优势,但以一万对两万,正面硬撼是否太过凶险?”

    林福眉头微皱,随即眼中闪过精光,道:

    “若论野战,火器便是我军的最大底气!”

    “只要摆开阵势,燧发枪射,野战炮轰,迫击炮炸,建奴的骑射又能算什么?”

    “没错,正因建奴号称野战无敌,我才要正面击溃他们!”

    袁可立目光锐利,语气笃定,

    “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打破这虚传的名声,树立永明镇的军威,让辽东与朝鲜军民知晓,建奴并非不可战胜。”

    众人皆知袁可立深谋远虑、用兵如神,见他如此有信心,虽仍有疑虑,却无人再提出质疑。

    黄昭思索片刻,道:

    “既然袁大人决心野战,那安州平原便是最佳选择。”

    “那里地势开阔,无遮无挡,可容纳数万人马展开会战。”

    “我正有此意。”

    袁可立点头,

    “只是我们这次必须隐蔽行军,不但要避开建奴的耳目,也不能让沿途的朝鲜军民知道我们的行踪;”

    “到了安州平原,还要找地方先把一万大军藏起来,等得到阿敏撤军的消息后,再到安州平原摆开阵势,等他来战。”

    “关于如何隐蔽行军,到了安州以后又如何隐蔽一万大军,各位有什么策略?”

    “安州平原肯定是藏不住兵的。”

    黄昭又道,

    “不过安州东部多山,我与顺姬在妙香山里也建有密营,可供大军驻扎。”

    “至于隐蔽行军,我倒有两条路线与相应之策,可保万无一失。”

    “哦?愿闻其详。”袁可立眼中一亮。

    黄昭整理思绪,缓缓道:

    “第一条为核心路线,从狼林山西南麓的狄逾岭东侧谷地出发,沿清川江上游河谷南下,全程以夜间行军为主。”

    “河谷冰层厚达尺许,可承载骑兵与辎重雪橇,沿冰面行进既能减少痕迹,又能提升速度。”

    “每日酉时出发、卯时歇息,白天隐蔽于河谷两侧的松林或溶洞之中,每队配备扫帚,行军后扫平辙印,开阔冰面用沿途村落的羊群踩踏,混淆脚印与蹄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