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二年,二月
    内阁收到一份奏章,所奏事情非常大。
    已经大到内阁不敢处理,司礼监更加不敢多事,只能呈报朱佑樘。
    而且!
    奏章出自张山风!
    现在的掌权者——太子殿下,朱佑樘最亲近的人。
    没有人,能拦得住这份奏章!
    这是朱佑樘掌权之后,由张山风拉开改革序幕.。
    大明改革,第一项开始了!
    ……
    皇宫,御书房
    朱佑樘召集了内阁,六部尚书,以及始作俑者张山风商议。
    所有人很快的看完了奏章,上面的字不多,十几息就看完了。
    但是!
    事情很大,大到了天都塌了!
    朱佑樘率先出言:“这奏章说的,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不明白,相反这就是他的提议!
    虽然,张山风刚刚悟通官场之术,阴谋阳谋已经毕业。
    但是,这些个国政民策,他还早着呢!
    自然是朱佑樘的主意,只是朱佑樘为何装糊涂呢?
    因为,这是撇清关系!
    改革,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阻力会非常大!
    所以!
    作为掌权者的朱佑樘,从一开始,就要把自己摘出去。
    他只打算,也最好只做一个拥护者,旁观者,而不是主持者!
    一旦阻力过大,山崩地裂之时,还有回旋的余地,还能迂回的保住张山风!
    他是这场改革,真正的始作俑者。
    但是!
    他绝不能将自己,推入风口浪尖!
    他需要让张山风去跟反对者搏杀。
    而且时不时的,还要给反对者一个假的希望。
    而不是,一开始就摆明车马,不留余地的对撸。
    尤其是现在他的地位,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还不是那么稳固!
    这就是清朝唯一的明君——雍正皇帝,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雍正,不该把自己亮出来!
    把自己亮出来,不是竖起来一个巨型靶子吗?
    真正的棋手,要藏起来,退居幕后。
    然后,还要给对手假希望,假装跟他们一伙的!
    朱佑樘显然就狡猾多了,他有个性命相托的狗腿子!
    让张山风去搞事情,自己明面上只做帮凶!
    这样,反对的声音,不会第一时间,就拧成一股绳。
    因为,他们还有希望,希望能改变太子殿下。
    然后,温水慢慢煮死青蛙。
    张山风出列,很严肃的解释起来:“摊丁入亩,就是将人丁税,免去!
    以前的杂七杂八的税收,改为按田亩数量收税!
    以此来减轻百姓负担,多多生养,以增加我大明人口!”
    所有大臣还在消化张山风所说的话。
    张山风继续说得:“大明人口一直没怎么增长,自洪武年间到现在,上百年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按照常理,应该繁衍数代,人口数倍增长了。
    但是!
    事实不是这样!
    洪武年间,人口大概六千万左右,如今甚至还少于六千万,只有五千多万!
    以琼州为例,当年屯田的苗兵几千人,经过数代的屯田,已经在琼州真正的扎根。
    除了官田和军田,他们真正的土地,从之前的一家一亩左右,增长到了而今的三四亩。
    但是!
    他们这几年的人口,依旧没有增长!
    为什么呢?
    不敢生!
    他们为什么不敢生呢?”
    一时间没人回应,场面显得很寂静。
    这些人都是朝堂重臣,为官数十载,他们会不知道原因吗?
    他们不敢,也不能说罢了!
    张山风可没这顾忌,冷笑一声:“因为朝廷需要赋税,人丁要交税!
    生的多,他们拿什么交税呢?”
    户部尚书李敏不认同了:“殿下,以人头纳税,是古制!
    此法自秦立,经两汉,又过唐宋,甚至连前元蒙古,也是这般纳税!
    如果,少了人头税,朝廷等于少了一大税收。
    没了税收,如何支持国家运作,军需补给,官员俸禄,殿宇修葺……”
    张山风直接止住了李敏:“李尚书,此话差矣!
    虽然,没了人丁税,以及其他苛捐杂税,税收看似减少。
    但是,按田亩纳税,国库的收入也不会少!”
    万安事不关己,刘吉闭目养神,彭华欲言又止……
    内阁三公,皆不愿多说。
    万安和刘吉,是因为万党和新太子党失势,处境尴尬,最近一直沉默寡言。
    彭华很想说点什么,但牵涉朝廷根本,税收一事,还在思索。
    他不擅长理政,但善于找漏洞,还在挑张山风这些话的毛病。
    倒是李敏,不知可否的冷笑:“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祖宗所定之法,经千年而未改,自有其原因!
    按田亩纳税,能纳多少税?
    如果还按照三十税一的方法,那么能从百姓手里,收多少税呢?
    反之,加重赋税,乃害民之举,更加不可取!”
    “臣也认为,祖宗之法,不可改!”
    “殿下,切不可行此,数典忘祖之举!”
    ……
    这话就跟炸开了锅一样,引来一片赞同之声。
    李敏趁胜追击的责问:“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必然加重赋税。
    这是百姓都将土地,投献给士绅。
    而士绅不纳税……到时候,大家都喝西北风吗?”
    张山风摆手,止住了其他人要说话的人:“诸位,谁说士绅不纳税呢?
    摊丁入亩,士绅要一体纳税!”
    这两条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摊丁入亩是惠民,士绅一体纳税是利国。
    唯一吃亏的是士绅!
    但是!
    当官的,都是士绅!
    有钱的,都是士绅!
    所以,大臣纷纷反对!
    “不可!”
    “此举有违祖制!”
    “乡绅自古就不纳税,已经延续千年。
    连本朝开国皇帝洪武高皇帝,都不曾动过这条规矩!”
    ……
    一时间,如同炸药炸开。
    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三公,也纷纷反对,一脸怒意的看着张山风。
    张山风亦是冷笑:“不可,为什么不可呢?
    原因就是,诸位手上,田地不再少数!
    如果按田亩纳税,士绅一体纳税,诸位都要交不少银子!
    朝堂上,假装忧国忧民的诸位,不是一口一个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吗?
    真的要为国出力,为百姓分忧,轮到自己要交税,就急了吗?
    一亩地,掏出几十文钱的时候……
    你们还记得,自己说过的仁义道德吗?
    还记得,自己张口闭口的,为了天下百姓云云吗?
    祖宗之法,经千年而不改?
    呵呵!
    这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你们这样的人,把持着朝政,自私自利,所以才不想改……!”
    彭华一声怒喝,打断了张山风的话:“混帐!
    你是什么身份?
    一个五品郎中,竟敢大言不惭的,评论一二品的朝廷大员?
    你有资格吗?
    朝廷决议,赋税收取,自有内阁和六部尚书决断!
    你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凭什么指手画脚?”
    张山风也怒喝一声:“凭本官为百姓做事!
    凭本官做第一个,为国交税的大臣!
    凭本官,每年能交数千白银给国库!”
    也不等众人有何反应,张山风往地上一跪。
    他朝朱佑樘一拜:“太子殿下,臣有琼州田地,大约十万亩。
    塞外田地,大约九十万亩!
    其他地方,零零散散也有十多万亩!
    臣愿第一个交税,不像这些满口忧国忧民,却一分钱税都不交的伪君子!”
    “嘶!”
    数道凉气!
    养气功夫,已经登峰造极的大臣,纷纷惊呼。
    百万亩田地!
    这是何等的巨富!
    这要交多少税?
    所有人背后一凉,他们都为张山风感到肉疼!
    这货一个人,每年就要交银子,万两以上!
    比他们加起来都多!
    顿时,原准备再反驳的张敏,巴拉巴拉嘴,收回了迈出去的半只脚,闭目养神。
    他是户部尚书,赋税交的多,户部亏空越小。
    国库越充盈,他的压力越小。
    如果,真的如张山风说的那般……
    或许,国库充裕,也算一大政绩,他还有再进一步,入阁的可能。
    甚至百年后,也不是不可能青史留名。
    朱佑樘一听,顿时脸上浮现一抹喜色:以后可以多敲诈一点!
    随即,朱佑樘咳嗽了一声:“咳!咳!洪武年间,统计有五百多万顷土地。
    一亩地,算少点,假如就一石收成,也就是五钱银子。
    三十税一,一亩地也就是十几文钱。
    百姓比以前,少交了人头税等杂税,负担会小几倍!
    相反,国库收入并不会减少,每年至少有八百万两的收入,是以往的几倍!
    此乃利民,且充盈国库之举,我相信父皇也会赞同此举!”
    成化皇帝当然会赞同!
    他被每年的亏空,搞得焦头烂额,如果能提升国库的收入,成化皇帝早就干了。
    万安不乐意了,出言道:“殿下,张郎中为国分忧,忠心耿耿,我等都知晓。
    可是,此举……
    臣认为,极难实施!
    士绅从前不纳税,突然按土地纳税,恐怕……”
    他是万党的首领,虽然处境尴尬,也还是内阁首辅。
    这道政令现在要由他完成!
    真的实行,他也要被卷进去。
    太子夺权之后,现在他的地位本就是摇摇欲坠,致仕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再来这么一出,不知道还要添出什么乱子。
    此举得罪的士绅,将数以万计!
    恐怕,就算他到时候能平安致仕,回归乡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地方乡绅,等着拆了他的老骨头。
    这道政令,绝不能在他的手里发出!
    不过,朱佑樘并不给机会让万安说完:“实行难,本宫知道,可以慢慢来。
    本宫心意已决,摊丁入亩将是国策,势在必行!
    所以!
    试行也就算了,本宫不想等了。
    直接在两京一十三省,全面推广!
    今年开始,全国免收人丁税,废除苛捐杂税,一律改收田亩税,士绅也要一体纳税!”
    一般新的政策,都会找地方试行,用来检测方案是否可行。
    但是,朱佑樘知道,摊丁入亩是经过后世的检验,绝对可行。
    他不打算给士绅找机会翻盘,直接就将这条,定位为国策!
    这是增加人口,减少土地兼并,最为彻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