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有点嘈杂,虽然还算有秩序,但是发言非常踊跃。
    基本上前面一个人说完,立马就有人跳出来。
    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火爆。
    最终,刘璋为首的工部,拼尽全力,依旧被怼得体无完肤。
    检阅道路?
    这都不是个事儿,是功绩。
    但是!
    不是什么拿的上台面的大功绩;
    治理苏州、松江的运河河道;
    别扯了!
    运河每年都要清理,这玩意儿也算功绩。
    但是!
    不能每年都算吧!
    其他的修修补补,什么查漏补缺,都是泥瓦匠滴干活。
    算!
    也算功绩。
    但是!
    这功绩有多大?
    屁点大的功绩!
    工部尚书刘璋,当场气的摔了乌纱,负气而走。
    顿时,场面有点安静。
    不过!
    几息之后,恢复平静。
    他心眼儿小,别理他!
    咱们刚说哪儿了?
    哦,对了!
    是咱们兵部!
    兵部决定啊,今年年底在鞑靼人来之前,要做好全面防范,一定要……
    不对!
    刚说到我们吏部,吏部准备在年底的官员考核上,以及人才的甄选上……
    起开!
    刚明明说到我们礼部……
    现场恢复如初,甚至更加纷乱。
    似乎刘璋的离开,未曾发生一样。
    或者说,所有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工部,是最容易看到政绩的地方!
    你们工部不走,趁着最后两个月,再搞点大动作,大家能分到什么?
    朱佑樘打了个哈欠,这种场面,司空见惯。
    可以预料的是:早朝肯定是讨论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了。
    人多口杂,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基本上就是聊聊,让所有人参与一下。
    让门外的人,体验一下做官的感觉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佑樘经常会叫内阁和六部,一起私下商议。
    然后,告诉所有人结果就行。
    就是因为,早朝根本讨论不出方案!
    ……
    下朝,乾清宫
    不出意外,小桌会议,连刘璋都抱着最后的希望,前来参与。
    只是,他注定失望了。
    早朝,几十张嘴,说不过上千张嘴。
    现在,想一挑十几个?
    那也是做梦!
    回家洗洗睡吧!
    刘璋又一次的,气得摔门而去。
    他最后的希望,也被磨灭。
    所以!
    后世那些公司老板,都会跟员工,签订一个薪资保密协议。
    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年终奖分配不合理,是会让员工有情绪,甚至大量离职!
    朱佑樘和张山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保密,反而公开讨论。
    然后,两人就从头到尾的吃瓜、看戏。
    因为!
    这就是他们要的结果——分化文官集团!
    对于刘璋的离去,效果立竿见影!
    对此,所有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当一回事,讨论继续。
    朱佑樘止住了邀功式的发言:“张爱卿啊,你一向很有主见。
    而且!
    你没有参与分润,立场居于中立。
    年终奖的想法,也是你提出的。
    想来你肯定很有想法,说说看!”
    目的已经达到了,你该出手了!
    张山风感受到众人注视的目光,顿时心情倍儿好。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臣以为,今年第一年,可以均分!
    因为,要让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
    以后要是拿不到这个标准,就说明你干的活儿,没到位,没人家干的好!”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尴尬了。
    他们刚刚联手,把工部尚书刘璋,给气跑了……
    结果,还没捞到好处!
    似乎……
    好像……
    应该是……
    有点不讲道义的,把刘璋得罪了,还没多分润银子。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东阳点了点头,有些认同张山风:“此法甚好!
    第一年所有官员,还不知道能分多少银子,没必要一上来就撕破脸的争功劳。
    不过,始终要以政绩说话,今后怎么办?”
    张山风淡定的一笑,拿出一份大明钢铁厂的文书。
    文书第一页,印着赤色鲜红的绝密二字。
    这表示:这份文书的机密程度,极高!
    一般情况,能看到这份文书的,不会超过五个!
    张山风将文书,递给所有人,然后说道:“这是大明钢铁厂,去年年底,各大分厂给出的计划书。
    我称之为工作计划。
    里面详细记录了,去年年底各大分厂,计划今年准备招多少人,炼多少铁,预计开支多少,收益多少。
    我作为钢铁厂,最大的幕后掌柜的。
    首先就要看每年的计划书,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大致想好了,怎么给钢铁厂分润年终奖!
    年底,其实我要做的很少。
    仅仅将今年钢铁厂,所有的收入整合,按照炼铁的多少,以及是否完成了计划,分给下面各大分厂。
    超额完成的,自然能多分一份。
    没完成的,自然少分一份!
    然后,今年年底,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对比一下计划书和结果,再做出比例调整。
    也就是说,每个分厂的标尺,不仅仅有别的分厂,还有去年的自己!
    所以,诸位今后,第一件事,就是拟好计划书!”
    这是后世非常常见的东西,文官并非不懂。
    他们也有类似的雏形。
    内阁和六部,每年也会计划什么,商议和展望什么。
    但是,不够详细,不够书面化。
    此刻,计划书这个概念,很容易就被他们理解。
    但是!
    理解不等于接受!
    礼部尚书倪岳有些不太认同:“虽然朝拜庆典,如使臣来贺,陛下、后宫、皇子诞辰的宴会,以及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是固定的日子。
    这些尚可以预料,写入计划书。
    但是!
    世事多变,礼部每年筹办的礼仪并不固定。
    如天旱祈雨,洪涝祭祀,陛下偶尔也会祭天等等。
    这些都无法预知,如何写计划书?”
    张山风淡然解释:“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倪尚书所言极是!
    但是!
    变化之后,你可以再计划。
    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懂?
    例如,鞑靼去年进犯的是宁夏,今年可能是延绥。
    马尚书明明去年年底计划了一大堆,结果并没有用处。
    发现鞑靼有进犯其他地方的迹象,就要重新拟定计划书!
    到了年底,对比功绩的时候,自然是用已经生效的计划书!
    至于年终,如何分配这笔钱。
    你们还要写年终的总结报告!
    报告一下完成情况,报告一下有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以及问题之类的。”
    这方面,在场人也差不多理解。
    每年年底,扯皮拉筋的时候,都会有这方面的事情。
    不过,就是没这么正规化,有点太繁琐了。
    张山风没理会他们的叽叽喳喳,继续说道:“本官认为,个人的功绩先别看。
    先按衙门,定下大的比例。
    首先,先从大的内阁、六部、通政司,督察院,大理寺等等。
    先根据你们的计划书,以及有没有计划之外的,重大贡献和问题,调整分配比例。
    相信有了计划书和年终总结书,诸位到了年底互相可以看看,内阁和陛下做最后的决断。
    这个,本官称之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结果,关系各大衙门的年终奖分配。
    每年,年底的时候,陛下都会和诸位,一起专门根据工作计划书,讨论分配比例。
    到时候,就是各位列出成果的时候了。
    至于具体怎么分配,不是光凭一张嘴!
    本官建议——打分制!
    例如,兵部守住鞑靼人,一分;
    打退鞑靼人,两分;
    战胜鞑靼人,三分;
    大胜鞑靼人,四分!
    如果没守住,根据伤残结果,减分。
    工部也一样,完成加分,修的东西超时或者超了预支,如果没有合理解释,也要扣分或者不加分。
    刑部就不必多说了,大盗加分,小盗加少一点,长时间没抓住的扣分!
    ……
    最后,大家根据这些分数,进行加减。
    得出的结果,相信大家心服口服吧!”
    说到这里,张山风瞟了一眼所有人。
    虽然,大家纷纷赞同,而且互相恭维。
    但是,其中眼神的闪躲和精芒,显示暗中斗法依旧很激烈。
    张山风假装看不懂,最后补充道:“至于下面府县,年终奖的分配。
    原则上是诸位决定,原本不该本官多说。
    但是!
    为了公正起见,本官依旧是这一套。
    让下一级的衙门,也呈上计划书和总结报告。
    根据这两样,分别打分。
    然后,将你们各自衙门,收到的银子,分发给下一级。
    各地方也一样!
    布政史根据分得的银子,审核各大知府衙门。
    各大知府衙门根据银子,再审核各县!
    以此类推,防止有些人舞弊,乱用职权!
    本官将话撂在这!
    要是有人乱用职权,胡乱分配,将有功之人放在一边,将无功之人给与厚报。
    本官如果查实,一定奏请陛下,将其充军发配!
    就算陛下碍于面子,让你们致仕。
    本官也一定让徇私舞弊者,死于途中!”
    一时间,所有人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真正公正的人,肯定有,但是绝对不多。
    谁没点私心,谁不想给关系好的心腹,多分一点?
    不过!
    肯定没人当场说出来,所有人都一致奉承:“理当如理,就该公平对待!”
    扯淡!
    没有绝对的公平!
    在场的都是人精,能考上进士,熬了这么多年,做到这个位置,都不是傻子。
    他们都清楚一点:这事儿又不是数银子,哪有一二三四五?
    政绩多少,只要别太过分,其实根本没人看得出来!
    张山风的话,仅仅是威慑那些胆大妄为的人罢了。
    对此,张山风和朱佑樘无能为力。
    人非机器,孰能无情?
    别太过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