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章 文人士子,可笑的第四波攻势
    弘治九年,十月

    科举改革动的不仅是文官,还有文人!

    动了文人,后果有多严重?

    这个各地的文人士子,各种讨伐声,又在预谋一次,集体北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事情闹大了!

    张山风挑选的时间刚刚好:春闱结束才半年!

    刚刚参加完科举,三月考试等放榜,四月看了结果,一众儒生才离开京城不久。

    离京没几个月,大批学子靠一双腿走回家的。

    到家之后,大概率刚刚恢复,舟车劳顿的疲倦。

    然后,他们就被告知:狗官进献谗言,要改科举!

    别闹了!

    真的假的,敢对一千多年的科举动手?

    不信!

    不信看看大明报社,最新一期的报纸,直接看头条就行了!

    嘛嘛p!

    狗官……真的改科举了!

    不行,干他!

    兄弟们,组团了!

    开始团战了!

    于是,文人士子又一次准备集结。

    第四波攻势,正在酝酿。

    很可惜!

    这一次,朱佑樘做了充足的准备。

    朱佑樘准备……

    借粮!

    听说士绅粮食多?

    动不动就能资助十几万的文人士子,搞什么进京游行?

    正好!

    鞑靼人又有南下的趋势,边境要打仗了,捐点粮食呗!

    前几次赞助过文人士子的士绅,现在家里都出现几个太监。

    这些太监,乐呵呵的看着一个个才子,气呼呼的,从士绅富户家里走出去。

    ……

    江南,徐家

    江阴巨富,祖上出过很多当官的,家里的田产不计其数。

    至于,有多富裕?

    可以算一笔账:徐家在这一代的子孙——徐经手中,由盛而衰。

    自从,开始直线下跌,一代不如一代。

    但是!

    就算如此,传到徐经的曾孙手中,也就是徐霞客的老爹手里的时候,分家还能分到一万两千多亩的田地!

    经过四代人的挥霍,坐吃山空。

    还有上面好几代人的分摊,还能有上万亩的田地。

    保守估计,这会儿徐家恐怕不下几十万亩的田地!

    几十万亩?

    跟某个人相比,零头都不够?

    但是!

    注意!

    那些不是张山风塞外的垃圾土地,是大明纳粮最多的江南!

    有钱都未必买得到的!

    这么说,就知道徐家有多富裕咯!

    妥妥的,超级大地主!

    此时!

    徐家主事者——徐经,并未露面。

    徐经的老爹,很有才华,一度被成化皇帝看好。

    虽然,他也顺利做了官。

    但是,短命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徐经的老爹,死的早!

    徐家由一个妇人——徐经的母亲薛氏打理,负责招待一群才子。

    宾客方面,也都很有才气。

    其中,更是有江南着名的才子唐寅、文征明等人。

    所有才子义愤填膺的,来到徐府,求见徐经。

    一番客套,一众才子表明来意。

    唐寅怒气冲天:“狗官,又蛊惑陛下,肆意更改祖制也就罢了!

    而今,连科举也要增加一项什么算学!

    这不是要将我等读书人,与商贾、匠人混为一谈吗?

    此乃吾辈读书人的奇耻大辱!

    学生等人,特来邀请徐兄,一同赴京,声讨那狗官!

    还请伯母代为转达!”

    薛氏面露难色,然后叹了口气:“我儿最近受了些风寒。

    大夫给开过药了,李大仙也给算过了,不见好转。

    最近,他实在不宜出门,还望你们见谅!”

    什么一同赴京?

    还不是想白嫖!

    让徐家出钱,你们跟着蹭呗!

    文征明等人一脸疑惑,气势一顿,十分关心道:“徐兄身体如何?

    大概什么时候能病好?”

    薛氏更加为难了,坐立不安道:“这可说不准,我一个妇道人家,可不懂这些!

    还得看李大仙的法事,做的如何。

    据说,这次缠着经儿的女鬼,厉害着呢!

    你们啊,最近别出去鬼混,万一着了道,可就不得了了!”

    其实,薛氏是想说,你们回家老实待着,别瞎起哄。

    不然,有你们受的!

    显然!

    一帮才子没听进去,但也不好强求。

    他们在寒暄几句之后,纷纷找其他的路子了。

    他们走后,徐经才从后堂走出来。

    他压根儿没病!

    薛氏冷着脸看着徐经出来,冷声说道:“最近,哪里都不许去!

    好好的,在家看书!”

    这些人的来意,薛氏一清二楚!

    徐家家大业大,她并不在乎这点银两。

    而且,还能让儿子,结交一群有名的才子,她也乐意。

    这对徐经有莫大的好处。

    所以,前几次北上,去声讨张山风,薛氏不曾阻拦,还广撒钱粮。

    但是!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宫里来了个镇守太监,还在后堂听着着。

    刚才,只要她一松口。

    哪怕,给出了一个铜钱的路费。

    后堂那位,就有借口敲诈几万石,甚至是几十万石的粮食!

    这是监督,也是威胁!

    徐经唯唯诺诺的点头:“是,母亲,孩儿去读书了!”

    后堂有个小太监,则一脸失望:“哎!

    陛下还想从江南弄点钱粮,看来是没指望了!

    这些人,比猴儿都精!”

    他在江阴,一共也就弄到了不到一万石的粮食。

    走到哪儿,哪儿哭穷。

    唯一庆幸的是:没有一家敢资助文人士子。

    任务,算是完成了。

    ……

    从徐家出来,唐寅带着一票好友,又走访了几家。

    结果都差不多,一无所获。

    有几个聪明的,如文征明,家里做官的,对于连续跑了几家士绅富户之后,都是病了或者出门了。

    他们终于感觉不对劲。

    原本想回家问问,谁知道被家里禁足了。

    回去了,就没再出来。

    为此!

    官宦出身的文征明,还跟屌丝唐寅吵了一架,最终不欢而散。

    江南的才子,大部分无奈的,只能选择了放弃北上。

    没钱,能咋样嘛?

    ……

    山东,曲阜

    作为儒家的根本,科举对于孔家的意义是什么,自然不必多说。

    同样的一大波文人,齐聚孔府。

    他们可就不是那么文雅的邀请同行,而是直接伸手要钱,赞助他们进京。

    可惜!

    有人先来一步!

    宫里来人开口贼狠,一上来就说:“要打仗了,听说孔家很富有!

    陛下要筹集军粮八百万石,银子五百万两,特来邀请孔家捐献一点!”

    我滴个乖乖!

    孔家就算能拿出来,这也是放血,飙得满地都是。

    差不多等于,一刀割到了骨头,连筋骨都挑出来了!

    绝不能答应!

    捐不得,整个是伤筋动骨的节奏!

    孔家当然选择哭穷:“孔家实在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粮!

    上下养这么多人,又要交税,还要办学院,还有……”

    反正,东拉西扯一大堆,就是没钱,没粮食呗!

    宫里来的人,干脆也不走了,就在孔家住下了。

    他们住到了,文人士子前来求赞助。

    几十个太监,将孔家大大小小的分支,都盯得死死的。

    他们就等着,孔家大手笔的,再来一波赞助。

    当场,给你抓一个现行!

    你不是说,家大业大,连养活仆人的钱粮都没有吗?

    那你还有钱,赞助读书人搞什么劳资的游行?

    欺君之罪,是可以抄家灭族的!

    孔家看着一大波的文人士子,义愤填膺,很无奈啊。

    孔家是真的很想,豪气大发的,丢出几十万两,搞一波浩浩荡荡的游行,将整蛊科举的张山风,彻底弄死。

    可惜!

    想想而已。

    不起眼处,有个品着茶水的太监。

    一脸风轻云淡的,敲击着木桌,嘴里念叨着什么。

    这是时时刻刻的,提醒着衍圣公孔宏泰。

    仔细观看嘴型,就能辨别出,他说的是:

    八百万啊,八百万!

    五百万啊,五百万!

    ……

    孔宏泰悲愤交加,心情极其复杂。

    最终,他不得不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将一众拥护他的文人士子,给打发走了。

    否则!

    孔府的金库和粮仓,大概率会被搬空一半以上!

    ……

    大明各地,这种场面太常见了。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一帮太监,就断了文人士子的粮道。

    让这帮文人士子,也就嘴上过过瘾,一点实际的行动,也组织不起来。

    两个月后,各地零星的文人士子,三三两两的进京。

    他们压根儿组织不起,任何有效大的游行,就被丢出了京城。

    从头到尾,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文人士子的这波反扑,被朱佑樘轻松瓦解。

    这一次,成为了根本没组织起来的,可笑的第四波攻势。

    这也同时宣告:今后所谓的文人士子,再无法组织像样的攻势!

    朱佑樘把这一招的弱点,拿捏的死死的!

    一帮嘴炮王者,只会之乎者也的文人士子,能有钱一路风流潇洒的进京吗?

    别闹!

    都是穷b!

    他们离不开这些士绅富户的支持,没了有钱的同窗好友陪同,翻不起什么风浪!

    这会儿,那些勉强进京的几百个才子,最关心的,不是科举改成什么样子。

    而是!

    谁能赞助一下……

    不然……

    怎么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