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削藩序幕
    弘治九年,腊月

    年近过年,气氛有些诡异,欢乐中夹杂了很多火药味。

    不用想了,年终奖的分配!

    这时候,朱佑樘从头到尾没怎么睁眼,一副昏昏欲睡的肾亏模样。

    他懒得看下面的人,为了各自那点银子,慷慨激昂的吵翻天。

    张山风则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狗咬狗,一嘴毛,喜闻乐见的一幕。

    他在物色,下一个该挖谁的墙角?

    曾鉴还不错,而且之前合作过,干活还行,是个人才;

    徐贯是也不错,但是他刚刚坐上工部尚书,恐怕一时半会儿官瘾还没玩够,难度系数有点大;

    马文升就算了,七十多岁了,一大把年纪了,挖过来,没干两年就嗝屁了,还要付丧葬费,划不来!

    还有那个谁谁谁,脾气太臭了,到时候我是领导,还是他是领导?

    不行!

    换人!

    再就是那个……

    最后,看了半天,也就大概撬一撬曾鉴,其他人都不太合适。

    回头有机会,找他聊聊!

    ……

    差不多午饭时间了,终于也讨论出了一个大概。

    朱佑樘问都没问一句,懒得操心,敷衍道:“兵部得分77,是各部中最高的。

    工部最少,33分,回去反省一下。

    ……

    如果诸位没有意见,那么年终奖的分配,就这么定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反正!

    你们自己讨论的,愿怼服输。

    大家摆明车马的,一起摆出功绩,晒业绩,打分呗。

    你干不过别人,怪不得谁了。

    内阁四人组,一脸微笑。

    他们是永远的大佬,别看啥功绩没亮。

    但是,没人敢动内阁,每人两千两的分润。

    好在内阁人不多,也都不算贪,一共八千两,对于三四百万的分润总数,那都不是个事儿。

    所有人都还算轻松,虽然斗输了的人,不太服气。

    但是,每人保底的几十两银子,还是有的。

    至少,这个年,应该过得很滋润。

    这种年终奖制度,不仅在官员中,在民间也广受追捧。

    现在的大明,工厂和作坊的工人,辞职的时间,因为年终奖的出现,全改到了过完年之后了!

    最近,连内廷也玩起了年终奖制度。

    萧敬今年没少分润,也是一脸喜色。

    听到朱佑樘话之后,萧敬非常积极的,亲自喊道:“退……”

    这事儿一般都是小太监干的活儿,他一个太监一号人物,要不是实在太乐呵了,怎么会跑来干这种活儿呢?

    不过!

    他尴尬了!

    退朝没喊完,就被人打回去了。

    “诸位,且慢!”

    呸!

    又是这货!

    杀胚出声,必没好事!

    果然!

    张山风不急不缓的,掏出一份奏章。

    然后,递给了萧敬:“启禀陛下,臣有要事要奏。

    关乎大明国运,万代昌隆的大事!”

    万代昌隆?

    关乎大明国运的大事情?

    所有人官员脑海中,不知不觉的都想起一个词——削藩!

    最近,朱佑樘不停的表达,对藩王的不满。

    张山风也有事没事的,就列举藩王问题。

    各地御史和地方官,纷纷奏报藩王一连串的不法之事。

    大明如今农业发达,农税收到了亘古未有的千万两大关。

    不得不让所有人,往这方面想。

    如今!

    百姓不说丰衣足食,但只要肯干活儿的,饿不死是肯定的。

    大明的商业,蒸蒸日上,商税改革之后,逼近两千万的大关。

    连商税都能这么屌,那些商户和工人,不就都有加盈利了吗?

    大明如今的毒瘤,只剩下一个:藩王!

    前些日子,人口清查的结果一出,藩王就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御史弹劾的奏章,漫天飞舞。

    不管是冲业绩,还是真心为了大明着想。

    反正!

    听到或者看到的事情,都被写入奏章,送进京城。

    一个个地方官,都要求查办藩王!

    这还只是朝廷内部的不满和弹劾。

    在民间大明报社,一篇《藩王这些年做了什么》的文章,被匿名报道。

    而且,人口数据被剪切过。

    只留下了琼州府、苏州府、扬州府、顺天府、应天府等地。

    用来对比藩王就藩的成都府、南昌府、太原府、西安府等地,做人口对比。

    这一招,太恶毒了!

    拿优等生的成绩,去对比倒数的差生!

    结果,自然是一片哗然。

    老百姓群情激愤,甚至有人围困了成都的蜀王府,将蜀王困在府中半月有余!

    最后,朝廷援兵赶到的时候。

    蜀王府的粮仓,已经被瓜分,蜀王和一众王妃,被迫躲进了密室,啃了十几天的生米!

    民变!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如果是历史上的弘治皇帝,大概率是斥责一顿,然后发点钱粮给老百姓,安抚安抚。

    基本上,这事儿就算解了。

    但是!

    朱佑樘不是历史上的那位“仁君”!

    他很不客气的,将蜀王押解进京,兴师问罪!

    问题来了!

    兔死狐悲的道理,各家王侯都是懂的。

    不仅那些八竿子打不着,都不知道是九代,还是十代的亲王,纷纷求情。

    一个个的疯狂递奏章,请求陛下开恩,赦免蜀王。

    就连一些外地的伯、侯,甚至国公都出面了。

    他们看的很清楚!

    今天连蜀王都给办了,明天就不能办一个伯爷,侯爷?

    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

    吃饱喝足,霍霍老百姓。

    就算有些名声还不错的,如黔国公沐琮,也发出求情的奏章。

    他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不会变成那样!

    礼尚往来,今天我救你一命,明天你不得还我一命呀?

    于是,事情就这么僵持着。

    蜀王就被押着,也差不多要到京城了。

    所有官员,都憋着一股笑意。

    他们敢肯定:此时此刻,张山风冒出来,十有八九,就是为了藩王一事!

    然而!

    他们错了!

    在没有绝对把握,能控制所有藩王的前提下。

    张山风再怎么样,也不会自己出面,去动藩王!

    他不能让朱佑樘牵扯进来!

    否则!

    闹出跟朱允炆一样,藩王纷纷造反的事情,不就尴尬了?

    他只能偷偷的动手。

    比如:蜀王府为什么会被围攻呢?

    还不是他派人鼓噪的!

    也就稍微煽动了老百姓,就好多流民跟随。

    然后,用亲兵伪装成了老百姓,将蜀王府的侍卫,打得落花流水。

    否则!

    满脸菜色,瘦不拉几的老百姓,就凭锄头和木棍,闯进王府?

    他们凭什么打得过手持刀剑,武装了弓箭,而且膘满肥肠的侍卫呢?

    正规军之所以是正规军,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好的装备,还有好的体魄。

    大明军队到了这个时期,虽然疏于操练,被将领抽了不少军饷。

    但是!

    军队吃的,还是比普通百姓好多了。

    可以这么说,一个正儿八经的士兵,徒手跟两三个农户搏杀,胜算很大!

    所以,纵观历史,历代靠造反的,泥腿子帝王。

    他们身边的名将,不是杀猪的,就是屠狗的!

    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有一副好的身板!

    这些人才有做将领的本钱!

    普通老百姓,想都别想!

    这一次,有张山风的帮助和鼓噪下,才有了这次蜀王府的混乱。

    不过!

    这样的手段,显然可一可二不可三!

    藩王不是傻子,弄了一个,弄了两个,你还想弄第三个?

    想都别想!

    保证立马就叫齐人手,跟朝廷对着干了。

    到时候,如果不想天下大战,必须有人买单!

    所以,张山风都没想弄第二个。

    风险太大了!

    大疯哥有儿有家,活得这么滋润。

    为嘛要吃力不讨好的,干这活计呢?

    这一次,蜀王押送京师,他和朱佑樘另有计划。

    既然是计划,就不是棍子和斧子一通乱砍,然后就宣布削藩那么简单。

    大义!

    虽然,这个词语很古老,很没用。

    但是,却是必须占据的。

    可惜!

    而今的大明,王侯的危害,虽然明显,但还不致命。

    这个时候削藩,就算能镇压藩王的反抗,终归会令蒸蒸日上的大明,遭遇一场寒冬。

    老百姓也会再次被打回原形。

    工业时代,经不起战乱!

    更何况,现在只具备一丢丢工业时代的影子。

    他们玩不起战乱!

    不过!

    张山风和朱佑樘,已经成竹在胸。

    藩王,终究只是藩王。

    他们的权力和特权,始终是皇权赋予的!

    只要,坐在龙椅上的朱佑樘想削藩。

    那么这一战,张山风有信心,胜算无限大。

    蜀王府的暴乱,蜀王被押送进京。

    只是掀起这一场削藩的序幕罢了!

    好戏!

    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