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依旧。
    呼啸的风声在城门前徘徊不散,带着刀锋般的凌厉。
    旌旗猎猎作响,厚重的吊桥在风中微微颤动。火油的腥味还未散去,士卒们的呼吸却早已急促得仿佛要烧着空气。
    韩守义低着头,手中死死攥着那块兵符与腰牌。
    掌心沁出一层冷汗,冰凉的铁质符牌仿佛在灼烧他的血肉。
    ——确实是大尧制式。
    腰牌上的花纹、刻字、封印,一丝一毫都没有问题,连符牌的重量、材质、纹路,都是韩守义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最熟悉不过的。
    这种东西,根本造不了假。
    他呼吸急促,胸口起伏,目光一寸一寸扫过兵符。
    大尧掌军所持的兵符凭证,独一无二。
    纵然他心中千般怀疑,可此刻看着这铁证在手,内心还是被狠狠震撼了一下。
    ——莫非,这人真的是援军?
    ——莫非,皇帝真的派人来了?
    韩守义的心口,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住。
    一瞬间,所有的冷汗都冒了出来。
    他下意识抬起头,看了眼不远处的萧宁。
    少年仍旧背负双手,站得笔直,面色平静。
    眼神清冷,带着一种无形的锋芒,仿佛在等着所有人来证实他的话。
    那份笃定,那份从容,竟让韩守义心头一阵恍惚。
    这三天里,自己多少次听见这小子说:
    ——“援军必至。”
    ——“三日之限,援军必来。”
    那时候,他几乎要笑破肚皮。
    觉得这小子是疯了。
    觉得这小子痴人说梦,在生死边缘还做着荒唐的幻梦。
    可如今——
    兵符和腰牌就摆在他手里。
    眼前的事实,似乎正一步步把他逼到角落。
    “难道……”
    韩守义心头一颤,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
    ——这小子,早就知道了?
    ——他不是在胡言乱语?
    ——而是真的胸有成竹?!
    他的心脏猛然收紧,血液涌上脑门,整个人都僵了一瞬。
    若真是如此,那这几日里,自己在众人面前的斥骂、嘲讽、打压,不是全成了笑话?
    韩守义的呼吸急促,眼神闪烁。
    他不敢承认,却也不能否认。
    尤其是身后数万双眼睛,正在死死盯着自己。
    他们眼神里,有期盼,有疑惑,有惶恐,有愤怒。
    这无数情绪,汇聚成山,沉甸甸压在韩守义肩头。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兵符的棱角嵌进肉里,生疼。
    ——若承认。
    赌约就败了。
    自己与萧宁的对立,就成了笑柄。
    军心一旦偏向萧宁,自己在营中的威望,必然彻底崩塌!
    ——若不承认。
    眼前的腰牌兵符,又是怎么回事?
    蒙尚元言之凿凿,凭什么说他是假的?
    若真是援军,自己这个时候肯定是希望有援军的啊!
    这可是真的救命之师!
    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浑身血液似乎都要倒流。
    胸口闷痛得仿佛压着千斤巨石。
    就在此时,城外传来那人的声音。
    冷漠,铿锵,透过风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朵。
    “怎么样?”
    “腰牌和兵符,可有问题?”
    全场一震。
    无数士卒呼吸一滞,下意识望向城门前的韩守义。
    韩守义的背影顿时僵住。
    寒风呼啸,旌旗猎猎,他的心跳声却在耳边轰鸣,仿佛一声声擂响的战鼓。
    “这……”
    他喉结上下滚动,嘴唇微微发抖。
    余光里,他看见萧宁安静地立在那里,眼神淡漠,似乎早已看穿了一切。
    那一刻,韩守义心底的怒火与羞耻,被硬生生点燃。
    ——这小子!
    ——莫非真要让他蒙对了?!
    不!
    绝不能!
    他牙关咬得咯咯作响,几乎要把牙齿咬碎。
    脑海中无数个念头疯狂交织,犹如烈火焚烧,几乎将他撕裂。
    “韩将军!”
    “到底是真是假?!”
    “快说啊!”
    城门之下,士卒们再也按捺不住,呼喊声如山洪决堤,夹杂着焦躁、愤懑、惊惧,声浪震天。
    他们已经等不下去了。
    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嗓子眼。
    ——若真是援军,那他们终于有了活路!
    ——若是假象,那便是灭顶之灾!
    一念之间,生死悬殊。
    数万双眼睛,全都盯在韩守义的脸上。
    那目光像是刀子,扎得他头皮发麻,心口发紧。
    他喉头一紧,呼吸急促,几乎要窒息。
    韩守义的手掌猛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低下头,看着手里的兵符和腰牌。
    铁光映在他眼底,冷冽、沉重,几乎要把他压垮。
    他的心中,翻江倒海。
    他想起了三日前,萧宁第一次说“援军必至”的时候。
    那时候,他大笑不止。
    觉得这是笑话。
    觉得这少年不知天高地厚。
    可如今,笑声犹在耳边回荡,眼前却摆着铁证。
    韩守义呼吸急促,额头冷汗不断滚落。
    他抬头,看向城外。
    蒙尚元端坐马背,目光冷冽,气势逼人。
    又看向萧宁。
    少年背影笔直如剑,眼神清冷如锋。
    韩守义的眼皮猛地一跳,心中涌出一股说不清的寒意。
    ——难道,真的是援军?
    若真如此……
    那这一局,自己岂不是完败?
    他的牙齿紧紧咬合,胸口剧烈起伏,仿佛要将肺腑都撕碎。
    “这小子……这小子到底从来得来的消息啊?”
    心底的疑惑,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
    可就在这时,蒙尚元的声音再次响起。
    铿锵有力,如刀斩铁。
    “韩将军。”
    “兵符与腰牌,可有问题?”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
    韩守义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落,他的手在颤抖,眼神闪烁,喉咙发紧。
    他死死盯着那兵符,心头几乎要炸裂。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做出一个决定。
    要么承认——赌约失败,威望扫地,颜面尽失。
    要么否认——冒天下之大不韪,压下事实,赌上整个平阳城的命运。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心口的闷痛越发剧烈。
    最终,他猛地闭上眼,牙齿咬得血腥味在口中弥漫。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死死盯向城外的蒙尚元。
    眼底的阴狠与决绝,在这一瞬,彻底凝固。
    ——他,做出了决定。
    尽管如此,韩守义此刻,手中依旧攥着兵符与腰牌,脸色青白交替,眼神闪烁不定。
    尽管已经有了打算,可他依旧不敢就此下定论。
    ——若这是圈套呢?
    ——若是敌军假冒呢?
    一念及此,韩守义浑身冷汗。
    他深知,一个决定,关系着整个平阳城数万军士生死是小事,但也关系着自己的生死,这是大事!
    他绝不能仅凭一块兵符和一枚腰牌,就贸然下令开城。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眼神森冷,最终狠狠咬牙,抬起了头。
    目光穿过风声与尘沙,直直落在蒙尚元身上。
    “既然你自称是大尧禁军统领。”
    韩守义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那我便问你几个问题。”
    城门下的士卒们齐齐一震,纷纷竖起耳朵。
    蒙尚元端坐马背,神色冷峻,目光如刀。
    “问。”
    他只吐出一个字,铿锵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韩守义眼神闪了闪,胸口一窒,还是硬着头皮开口:
    “军中律例,凡禁军将佐升迁,需几道奏章,几层批示?”
    此问一出,士卒们面面相觑。
    这般繁琐的军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晓,甚至寻常校尉都未必清楚。
    唯有身居高位,亲历其事的统领,方能答得上来。
    蒙尚元眉头都未曾动一下,声音冷冷回荡:
    “三道奏章,五层批示。御前批红,兵部盖印,内库立簿,方能生效。”
    字字如铁,掷地有声。
    韩守义眼皮一跳,心头微震。
    他盯着蒙尚元,声音低沉:“那军中号令,以何为先?若前后相悖,又当如何?”
    蒙尚元面不改色:“军中号令,以掌军兵符为先。若前后相悖,持兵符者为正,其余皆为伪。”
    说到这里,他猛地抬起手中腰间的兵符,声音冷厉如雷:
    “而本统领,正是持符之人!”
    轰!
    城门下,士卒们心头齐齐一震,窒息的气息顿时蔓延开来。
    韩守义额角青筋鼓起,眼神阴沉,胸口起伏如雷。
    可他咬着牙,还是逼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那你既是禁军统领,可知当今圣上……上一次御前问策,所问何题?”
    这一问一出,全场更是鸦雀无声。
    此事,唯有御前亲历之人方能知晓,旁人绝不可能伪造。
    士卒们屏住呼吸,目光全都死死盯着蒙尚元。
    蒙尚元目光一沉,缓缓开口,声音沉如巨钟:
    “圣上问策:北疆边备,若遇大军突袭,援军未至,当如何自守?”
    “本统领答:兵分三路,以奇兵扰敌,以坚守固城,以信安人心。”
    “圣上拍案而起,亲口言曰:‘奇兵可变,固守可依,而安人心者,方为百战之本!’”
    轰——!
    城门下,数万士卒心头巨震!
    这番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根本不是杜撰得出的套话,而是当真亲历御前之言!
    韩守义浑身一颤,手里的兵符险些脱落。
    他整个人都僵住,眼神一瞬间空白,呼吸急促。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过来。
    ——对方,不可能是假的。
    这人,的的确确是大尧禁军统领!
    是援军!
    是圣上亲自派来的援军!
    他胸口一阵翻腾,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可紧接着,他的面色猛地一变,眼神里闪过一抹狠厉与挣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承认,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赌约彻底失败!
    意味着自己三日来的坚持、斥骂、威吓,全部成了笑柄!
    意味着那个叫宁萧的少年,才是最终的胜者!
    韩守义咬紧牙关,额头青筋鼓起,冷汗顺着鬓角滚落。
    胸口像是有一团烈火在燃烧,将他的理智与羞耻一起撕碎。
    “韩将军!”
    城外,蒙尚元的声音再度响起,冷厉如雷,透过风声,狠狠撞进每个人的耳朵。
    “兵符、腰牌,可有问题?!”
    全场死寂。
    所有士卒,眼神齐齐聚焦在韩守义身上。
    那无数双目光,带着焦灼,带着疑惧,带着无法言说的压迫。
    韩守义心头狠狠一颤,额头冷汗滚滚,喉咙干涩得发疼。
    他知道,自己再无法拖延。
    若再迟疑,军心必乱。
    数万士卒,正在等待着他的裁断!
    韩守义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咬牙。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换上了一副截然不同的表情。
    脸上满是笑容,语气谄媚,声音大得震彻四方:
    “兵符与腰牌,确实无误!”
    “此人,果真是大尧禁军统领!”
    “开城门!”
    轰!
    此言一出,城门下顿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喧哗!
    士卒们心头齐震,眼神纷纷闪烁,惊疑、激动、茫然,交织在一起。
    可就在他们还未来得及细想,韩守义已然快步奔下城门。
    他大步疾行,甲胄撞击,发出清脆声响。
    等到靠近城门时,他更是收起了所有的冷意与疑惧,脸上挤出一副谄笑,甚至微微躬身,满是讨好之意。
    “统领大人!辛苦了!”
    “快快入城!平阳有救了!”
    他说着,几乎是小跑着上前,伸手去扶蒙尚元的战马缰绳,亲自迎接入城。
    城内。
    一众军士们盯着那韩守义的一举一动。
    只见他脚步急促,几乎是小跑着下了城门。
    他的甲胄在风中叮当作响,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就在方才,他还在冷汗淋漓,咬牙切齿。
    可此刻,他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笑容,堆满了谄媚与殷勤。
    他伸手,亲自去扶蒙尚元的缰绳,低声而急切地说道:
    “统领大人,劳您远道辛苦!快快入城!”
    他的语气里,已经听不出半点方才的冷厉与试探。
    反而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恭顺、谄媚、甚至有几分巴结。
    那副姿态,让城头上无数士卒看得目瞪口呆。
    刚才还在怀疑对方身份,甚至几次扬言要处置宁萧。
    可如今,兵符腰牌一认,几句问答之后,韩守义居然转眼间就成了另外一副嘴脸?
    一时间,城头之上,空气死寂。
    士卒们面面相觑,呼吸急促,甚至有人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这……这是……援军?”
    “韩将军……他……他不是方才还要处置宁萧吗?”
    “什么情况?这人……真是大尧禁军统领?!”
    “那宁萧说的……全是真的?”
    低声的惊呼声,在城头蔓延开来。
    没有人能掩饰心中的震动。
    三日来,所有人都被困在绝望之中。
    敌军三十万压境,他们不过残兵数万。
    探子回报再三确认,那浩浩荡荡的军势,皆是大疆甲胄。
    他们早已认定,结局只有一个——灭城!
    可现在呢?
    那本该是敌军的大势,竟在此刻,被一人翻转为援军!
    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少年。
    他们全都下意识转头,看向城门角落里的萧宁。
    少年背负双手,衣袍猎猎,眉眼冷峻。
    他没有任何得意的表情,甚至连半分笑意都没有。
    只是安静地立在那里,静静承受着所有目光的注视。
    那份淡然从容,与三日前初次放言“援军必至”时一模一样。
    士卒们的心头,骤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寒意。
    ——原来,他不是说笑。
    ——原来,他不是妄言。
    他真的,早就知道!
    这一刻,许多人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荒唐的错觉。
    仿佛这少年,不是困守孤城的俘囚,而是早已洞悉天机的先知。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三日后的此刻,化作了铁一般的事实!
    军士们呼吸急促,心头翻江倒海。
    可他们不敢出声,只是死死盯着萧宁,眼神里满是震惊、狐疑、惶恐,甚至……隐隐带上了几分敬畏。
    赵烈,也在人群中。
    他站在风中,双眸死死锁定着萧宁,神情呆滞。
    胸口起伏不定,像是被人狠狠击了一拳。
    这三日来,他与宁萧的对话,一幕幕在脑海浮现。
    那少年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次笃定,如今全都回荡在耳边。
    “援军必至。”
    “放心吧,那就是援军。”
    “来的一定不是敌军。”
    当时,他心底只是荒唐。
    甚至连他自己,都忍不住几次要让宁萧闭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如今,眼前活生生的事实,冷冰冰地摊在他面前。
    赵烈的唇齿哆嗦,欲言又止。
    他想开口,想质问,想确认,可声音却死死卡在喉咙里。
    他实在无法理解。
    宁萧,怎么会知道?
    这三日来,探子出入,情报无数,连他赵烈都未曾察觉半分端倪。
    可宁萧,仿佛早就胸有成竹。
    赵烈眼神复杂,既震惊,又困惑,甚至还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恐惧。
    因为他突然发现,这个宁萧,远远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
    他深吸一口气,胸口的闷痛越来越强烈。
    “这小子……到底是什么人?”
    赵烈心底,第一次真正地生出了迟疑。
    与此同时,城头之上,数万军士依旧一片寂静。
    他们全都望着韩守义。
    韩守义此刻,已经换了一副嘴脸,满脸笑容,几乎是半躬着身子,迎着蒙尚元入城。
    那副姿态,看得无数士卒心头一阵发麻。
    方才,他还咬牙切齿,冷声威逼。
    现在,他却亲自去牵缰,恭维奉承。
    这种前后反差,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士卒们心头的震动,比之前更甚。
    他们忍不住低声嘀咕,声音渐渐汇成了嗡鸣。
    “援军……真是援军?”
    “那宁萧……他说的都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他……他怎么会知道?”
    “可若不是,他怎么会这般笃定?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越是低声的讨论,越是显得军心惶惑。
    这场巨大的反转,已经彻底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有人惊喜,有人狐疑,有人不敢相信。
    可无论哪一种情绪,他们都没法否认一个事实——
    ——宁萧说对了。
    他们,亲眼看见了。
    赵烈的呼吸急促,胸口剧烈起伏。
    他几次想要开口,却硬生生将话咽了回去。
    眼神一次次落在宁萧身上,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
    城门前的风声,依旧呼啸。
    可此刻,所有人的心头,却早已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很多事情,都将不再一样了。
    赵烈这边,他的脑海,彻底乱了。
    他怔怔望着城门外那骑马立身的武将,看着那枚兵符与腰牌,心头仿佛被重锤狠狠砸中。
    冷风卷起旌旗,猎猎作响。
    尘沙在脚边翻涌,遮住了视线。可这一刻,他却什么都看不真切,只觉得天旋地转。
    三日前的那一幕幕,宛如刀刻一般,再度浮现。
    ——那一日,军心浮动,人心惶惶,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
    他骗了所有人,说有援军,说圣上早就派兵前来,只待三日,便能到达平阳。
    那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若不如此,他压不住局势,压不住将士们心里的绝望。
    可他清楚,那只是权宜之计。
    他自己都不信。
    平阳孤城,偏在北疆要塞,朝廷怎么可能腾出手来支援?
    这场战,本就注定孤立无援。
    ——可没想到。
    当时一个才刚混入军中的少年,宁萧,一眼就看穿了。
    那清冷的眼神,像是把他的话剖开来,赤裸裸揭在阳光下。
    “赵都尉,你在骗人。”
    那句话,他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他心头一震。
    愤怒、羞恼、尴尬,交织在一起。
    可他没想到,那少年接下去的话,更是匪夷所思。
    “援军必来。”
    “来者不是敌军,是援军。”
    当时的赵烈,简直要笑出声来。
    开什么玩笑?
    自己明明是随口撒谎,骗弟兄们撑过三日。
    结果这少年却当真了?
    甚至一副笃定模样?
    赵烈当时几乎要认定,这是个痴人。
    荒唐至极!
    可如今,眼前的事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援军,真的来了!
    赵烈呼吸急促,心脏猛烈撞击胸口,几乎要破开。
    他的脑海乱成一团,记忆在这一瞬间纷至沓来。
    三日来,他与这少年的每一次交锋,每一次对话,都如潮水般涌出。
    那个少年的眼神,从未动摇过。
    他说有援军时,那种笃定与冷静,分明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发自心底的自信。
    可当时的他,只当是笑话。
    可现在,这一幕摆在眼前,他终于明白了,为何对方能如此的笃定自信!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