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1章 回京寄信 还是失约
    岑浮舟的心事,藏的不是很好。

    这两日他总是时不时失神望着远方,连李青溪同他说话,都没听见。

    与他相处了这么久,李青溪当然能看出来他的不对劲。

    一开始面对她的询问,岑浮舟只是找了个借口遮掩过去,到后来还是说了实话。

    “我家中出了点事,我想,我可能要回家去了。”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这话时,李青溪不是不失望的。

    她当然希望他留在她身边,时间越长越好。

    可她也清楚,若非重大变故,岑浮舟不会提及回家的事。

    所以她没有丝毫犹豫地说道:“那你快回去吧。”

    “可是……我……”

    他望着她的目光里饱含不舍,羽睫长长,仿佛沾染了雾气,带了无尽情思。

    李青溪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她声音也不免低落下来:“其实我也不想你走,但还是你家中事更重要。”

    说这话时,她故作轻松:“起码解决了这些事,你才能回来娶我。”

    “但这些事,没有那么容易解决,可能要数月,才能寻得平歇喘息的机会。”

    岑浮舟不想瞒着她,朝堂斗争是无穷无尽的,今儿歇了,明儿又起。

    他甚至于想说,让李青溪跟着他一道回京。

    可是他不能。

    不仅仅因为这样会污了她的名声,更重要的是,侯府如今犹如架在油锅上一般,危机四伏。

    他不能保证旁人算计他们时,不会把主意打到李青溪身上。

    李青溪牵过他的手,轻轻摩挲,十指交缠之际,她整个人也扑到了他怀里。

    她的声音有些发闷:“我们还没有一起过新年呢。”

    “但是没关系,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的。”

    岑浮舟的眼眶,因为这句话有些湿润,他环抱住了她,什么也没有说。

    但他们都知道,离别的那天不远了。

    知道他要走后,小院里的孩子们特意为他准备了礼物,让他带着一道上路。

    “林哥哥,我们等你回来。”

    他挥了挥手,与他们告别。

    李青溪陪着他一道出门。

    一路上,两个人的手紧紧牵着,没有说一句话。

    到了城郊小路,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想要故作轻松地说出那句“一路平安”,眼泪却在话语出口前,先掉了下来。

    不管不顾地,她抱住了他。

    那眼泪浸湿了他的胸口,像是滴入心脏一般,让他颤抖。

    “以来年我们相识之日为期,我会在这里等着你,你一定要回来找我!”

    她哽咽着:“若是你没有来,我便当你是变了心,再也不要你了!”

    李青溪何尝不知道,岑浮舟的家远在千里之外,他一走,她便是想要再寻他都难。

    古往今来,多少男子离开一处地方,都会毫不犹豫地丢弃在那里的红颜情缘。

    她也曾怕自己会落到那般田地。

    但她更相信他,所以亲自送他离开。

    岑浮舟的吻落在她额发间,珍重而又克制:“我会给你写信,告知你我在家中所见所闻。”

    “我一定会来找你的。”

    “青溪,等着我。”

    “好。”

    纵然抱得再紧,纵然百般不舍,岑浮舟最终还是走了。

    他星夜归来,想要尽快处理完家中事务,却在一入京都后,迅速被卷入朝堂的旋涡之中,难以脱身。

    但到底有了未来继承人的加入,岑氏族亲都多了些底气。

    做起事来,也没有以前那般束手束脚,与其余世族还有皇权斗得难分胜负。

    朝堂上风起云涌时,晋北的情况也十分焦灼。

    瑞王一党虽说自身实力不如何,但架不住外族有许多人从中相助,意图借机瓜分大越国土。

    镇北侯日日操劳军情,还要被君上防备,身心俱疲。

    但见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时,他也只能硬挺着身躯上阵杀敌,想要早日结束战争,回家陪在妻儿身边。

    青州松阳县内,还是一片和平。

    岑浮舟走后,李青溪郁郁寡欢了好久,但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努力调整心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别的事情上。

    州城钱庄送来的信,成了她的思念寄托。

    第一次收到信,是在岑浮舟走后大半个月。

    彼时,李青溪欣喜万分,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信上,他说自己回了家中,便向母亲说明了青州的一切,也得到了日后来提亲的应允。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只簪子。

    是他亲手做的,镶嵌其上的是京中最好的珍珠与白玉。

    在他心里,李青溪值得这世上最好的东西。

    除此之外,钱庄掌柜还送来了银钱,说是少东家的吩咐。

    到这时候,李青溪才恍然发觉,岑浮舟的身家,比她想象的要丰厚得多。

    她拿着信与簪子,去寻了李芷兰。

    她们姐妹俩之间,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李青溪会将自己与岑浮舟定情的事,告诉她。

    而李芷兰在随父上京祭拜恩师时,结识了一位公子,两人成为朋友,约好每月寄信的事,她也没有瞒着李青溪。

    李青溪对那位公子,了解的并不多。

    但她相信芷兰这么聪明,不会被人欺骗,因此也没有管太多,自然也没有察觉到那一缕少女情思。

    过年节的时候,李青溪给济民堂的孩子们买了许多新年礼物。

    在市集上,她看见了一对簪子,是双鱼抱珠样式的。

    想起岑浮舟随信寄来的发簪,她将那对簪子买了下来。

    少女在月色下给心上人回信,一笔一划,格外端正。

    “过两日我要去舅舅家拜年了,要住一段时间,可能来不及给你回信,今天的话格外多,但你不许嫌我啰嗦,一定要认真看完。”

    “我最近有在学礼仪,我娘总是说我挺不直腰背,每日里我都要靠墙站好久,腿都酸了。”

    “本来我是坚持不住的,但我想着将来你上门提亲,你家人肯定也要来,我不想让他们看笑话,就硬撑下来了。”

    “济民堂的孩子们,每天都在问我,你什么时候能来看他们,连邱爷爷都念叨了好几次,你可一定要快点回来。”

    “逛集市时,我买了一对簪子,女式的给你,男式的我自己留下,等你来青州娶我的时候,咱们可以互相簪发,老人们说,这样意味着白首偕老,要是没有带着它的话,我可不嫁给你哦。”

    ……

    “好啦,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新年喜乐,浮舟哥哥。”

    这是岑浮舟还在青州过生辰时,她曾叫过的称呼。

    因为那时候,她说方小武在她心里就像是哥哥一样,他便生了醋意,半哄半诱着她这么喊了。

    想着他收到这封信时,应该会是同她一样惊喜的表情,李青溪也忍不住笑,而后才收了笔墨,将信认真封好,安心入眠。

    时光荏苒,似乎是一转眼的时间,因为寒冷而枯萎的花草树木,重新绽开了生机,迎来了春意。

    人人都脱去了累赘的冬装,肆意潇洒地踏青赏花。

    大抵是在春天,万物复苏,见了美好的事物,心中有愁绪的人,反而会格外伤感些。

    李青溪便是如此。

    她上一封信送出去之后,又陆续写了几封,但到至今都没有再收到回话。

    钱庄的掌柜倒是来过一回,她小心翼翼地问岑浮舟的情况。

    对方也并非一无所知,只告诉她少东家事忙,怕是没有心力给她写信。

    李青溪虽然天真活泼,但并不是蠢人。

    她早已从寄过来的信,以及钱庄掌柜日常的行为举止中,推断出岑浮舟出身大户人家。

    至少不是像他之前说的那样,与她家差别不大。

    那送来的簪子上镶嵌的东珠,整个青州也找不到这么透亮的色泽。

    但她并不怨怪他没说实话,毕竟孤身在外,隐藏身份是必要的保命之举。

    她想等到岑浮舟来提亲,再将完完整整的自己展示给她看。

    收不到回信的日子里,李青溪除了去济民堂之外,就是跟着李芷兰学琴棋书画。

    以往都是借着学习的机会偷溜出去玩,但她这次是真学。

    岑浮舟博学多才,自己却什么也不会。

    这样成婚后,难免会被人嘲笑。

    她想要更配得上他。

    有时候陶氏带着她去南禅寺上香,她也总会去看一看当初自己挂在廊下的铜铃。

    看着它,就好似岑浮舟还在身边一样。

    兴许是后来的香客无意中看到了铜铃,也生了兴趣,模仿着买了一个挂上去。

    渐渐地,南禅寺里卖起了方便悬挂的檐铃,没多久整个廊下就都被挂满了。

    风一吹,铃声响起,好似在诉说着世人的祈愿。

    随着收不到信件的时间越来越长,李青溪整个人也被情思牵引着心绪,变得颓丧起来。

    不过她将这事儿藏的很好,并没有被陶氏和李致远察觉。

    夫妇俩日常闲下来,还会讨论该将女儿嫁到哪一家这个问题。

    整个李府,也就只有李芷兰对大姐姐的心事了如指掌。

    她虽然不信任那什么林丰,觉得他走了,应该是不会再回来了。

    但当着李青溪的面,李芷兰不会这么说,反而轻声细语地开解她。

    “兴许他是被什么事绊住了手脚,等他闲下来,迟早会给你寄信的。”

    “再说了,这才三月,你同他的约定时间还没到呢,兴许到了那一天,他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样的话能起到的宽慰作用也越来越小。

    之后,李青溪又寄了一封信给岑浮舟,但仍旧没得到任何回应。

    随着夏日的到来,她更加焦躁了。

    因为距离她与岑浮舟相约的日子,只有不到两个月了。

    她期待着,也害怕那天的到来。

    怕到时候,那个人没有出现在她面前。

    怕他回家后没多久,就抛下了她,忘了那些誓言。

    怕她一腔真心,错付于人。

    她在焦躁的情绪里,等来了暑日。

    今年青州格外的热,从进入夏季后,就没再下过雨。

    老百姓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这样的旱季显然不利于收成,还会让他们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为了抗旱,李致远这些日子忙得团团转,天不亮就带着衙役们出门,开渠引水帮扶农民。

    民间也举办了多次祈雨仪式,光是奉上的供品就数不胜数。

    但不止是青州无雨,周遭城邦的干旱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被热死的灾民。

    青州当地有储冰的地窖,规模不小,为了防止百姓中暑而亡,李致远将那些冰都分发了下去,但无济于事。

    期间,他在县城里募捐钱财助农养民,自己就捐献了不少银两。

    李青溪也顾不上思念岑浮舟了,将自己的首饰也捐了出去,只想着能为百姓做点什么,盼着雨季尽快到来。

    终于等到了雨季时,她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许久不曾想起过岑浮舟了。

    而他也一直没有给她寄信。

    这场迟来的雨,为她的思绪增添了几许荒凉。

    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庆祝下雨时,她却在房中对着曾经露出笑颜的信纸流泪。

    但李青溪心中,仍旧怀有一丝希望。

    时光轮转一年,到了当初李青溪与岑浮舟相遇的日子。

    她不顾迷蒙小雨,换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撑着伞,出门去了李家位于城郊的田庄,静静等着心上人。

    当初他们在此分别时曾许下约定,以此日为期,在这里相见。

    纵然岑浮舟半年多来再无音讯,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她却不肯放弃。

    但从天际微白,到黄昏时分,再等夜幕遮掩整个青州,李青溪都没能等来那个曾经真心实意,许诺要娶她的人。

    昔日誓言,犹在耳边。

    “回了家中,我会记得给你写信,告诉你我所见所闻。”

    “我一定来娶你,你不许嫁给别人。”

    “青溪,等我来提亲。”

    清凉的雨水落在她的脸庞上,驱散了暑气,却让那颗心仿佛泡在了冰窟里。

    眼前布满朦胧的水雾,李青溪分不清那是泪还是雨。

    恍惚间,她仿佛看到当初秋季巷口里,那个生得极为俊俏的少年郎,似乎带了无尽的真心,红着脸盯着她,急声回应。

    “是,我心悦你!”

    现在想来,她竟是如此信他的话,当初不过一封信,就哄得她真的等了这么久,何其可笑。

    李家的人此时此刻,急的不得了。

    陶氏同李致远回来后,用晚膳时都不曾看到女儿青溪。

    原以为她是不想用膳,哪知道命人端了饭菜过去,才知道小姐失踪了!

    丫鬟冬云除了哭,说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罚她也无济于事,急得陶氏也跟着掉眼泪。

    李家上下乱成一团时,还是李芷兰想起李青溪同那人的约定,猜测她是不是去了城郊,刚想将此事告知伯父伯母,前院便传来了消息。

    “夫人,老爷,小姐回来了!”

    陶氏匆匆去了大门处,就看到女儿淋了一身湿回来,脚步虚浮,又气又担心,扯过她便骂:“你这鬼丫头,又偷溜去哪儿了!你知不知道我们有多担心你!?”

    李青溪神色苍白,冲陶氏笑了笑:“娘,我……”

    她似乎是想安抚她一二,却在张口说了两个字后,眼前一黑,便骤然倒了下去,失去了知觉。

    “青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