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4章 这个炮对镜我要了
    上午的时间在废品回收站选了一些旧书后就过去了。

    吃过午饭,在车里休息了一会儿,他又去了拆迁区。

    当走到一处搬迁户的家门口时,那边围了一群人。

    出于看热闹的心理,常顺直接去了那边。

    “这望远镜看的真清楚啊!比以前我看过的其它望远镜清晰多了!远处200米远的树上的虫子爬我都看见了!”

    刚靠近,一人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这时他也知道了情况。

    原来是一些人围绕着一个有三脚架支撑的“炮对镜”在观看。

    关于炮对镜,以前他也收藏过一个。

    这种军用品,在抗战时期,价值可是相当大,据说缴获很多的火炮都没有一个“炮对镜”价值大。

    毕竟在抗战年代,这种科技还是相当的先进。

    它既可以测方位,又能测距离,还能观察远处的敌情,一举多用,对于炮兵部队来说,至关重要。

    “这可不是一般的望远镜,它是炮对镜!”

    有懂行的人说。

    “你让一下,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你说的那样清晰,200米远的虫子都能看见!”

    这时一个瘦高个走向了那边。

    “怎么?难道我还骗你不成,你自己看!”

    先前那人听了这话,直接闪开了。

    瘦高个对着镜面看了起来。

    “确实可以看见200米外的虫子,这个好,要是住高楼,晚上放在家里的阳台上,看别人家里的美女那啥,不是很有意思!

    现在这大夏天的,女人们穿着清凉。”

    瘦高个一边看,一边说。

    “满脑子浆糊,思想不健康。

    你的意思是如果住在厂区女生宿舍对面或者大学女生公寓对面是不是更好?

    我终于知道你为啥这么瘦了!”

    旁边一人笑着道。

    “他肯定是纸巾用多了!哈哈!”

    有人跟着附和。

    “你让开,我也看看!”

    这时又有人推了推瘦高个。

    接下来,这边围观的人大多数都体验了用“炮对镜”观测远处情况的事。

    包括常顺,他看主要是确认一下这个仪器的好坏,是否有瑕疵。

    对于先前大家的谈论,说用这个观察不该观察的“地方”,简直是对军用品的侮辱。

    “老板呢,在吗?这镜子多少钱?”

    等看完,有人问价。

    “5000!”

    一名坐在房子大门前、年龄看上去70多岁的老太太很简洁的说了价格。

    “5000?太贵了,我刚刚从网上看,天文望远镜只卖几百块钱!”

    听了报价,有人说道。

    “1000卖不卖?1000我要了!”

    这时瘦高个问道。

    “不卖!最低价4500!”

    老太太淡然道,还是让了500块下来。

    但这价格还是让大家沉默了。

    常顺清楚,其实4500对于这款炮对镜曾经的价值来说,已经微乎其微。

    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东西已经被淘汰。

    曾经的大哥大、二哥大手机,要一两万,现在收藏行情一两百块钱或者几十块钱。

    不是说所有的物品、收藏品越放越值钱,大多数东西,放久了反而不怎么值钱。

    又看了一会儿,大多数人都散去了。

    “这个炮对镜我要了!你还有其它物品要出售吗?”

    常顺观察了一会儿,老太太就是这户搬迁户的房主。

    “你想要啥?”

    听了他说的话,对方问他。

    “一些有收藏价值的物品,八十年代之前的,我都可以看看!”

    常顺回道。

    “那行,你来我家里看一下,看看有啥能买走的都可以买走!”

    老太太说着把炮对镜拿起来带回了他的家里。

    随后他跟着对方一起,在房子里面看了起来。

    这是私人住房,三层楼,建筑年代八十年代。

    看过之后,他选了一把提梁壶、一个青花罐、三个搪瓷杯、一个红灯记人物李玉和瓷像摆件、一个老收音机、一些像章、一个陶瓷罐以及一个木食盒。

    提梁壶是民国时期的提梁壶,面上的图案是兰草花卉,有一个“福”字。

    青花罐为常见的“囍”字罐,这个年份也是民国时期。

    搪瓷杯有三个,一个特殊年代,另外两个八十年代。

    特殊年代的比较好,面上画有水利发电站,写有文字: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红灯记人物瓷像摆件是李玉和。

    老收音机是七十年代的“海燕牌”木壳收音机,比较大,像个黑白小电视机。

    像章都挂在一块老布上,有53枚,其中有一枚银章比较稀少,是早期五十年代国营“沪”市金店出品。

    陶瓷罐马口窑,看着很精致,上面有“为人民服务”字样。

    他找出来的这些藏品,最好的就是老木食盒。

    这个木食盒的材质是黄花梨。

    提手上面有一个铜鎏金的蝙蝠翅膀型把手,看着做工十分精美。

    这物件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所用。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木食盒的时间久了,有一些破损、散架。

    修复的话也能修复,但肯定没有之前完整时候好。

    不修复当做原材料售卖,车珠串、雕刻小挂件也可以。

    期间聊天,老太太说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她老伴以前留下的,如果不拆迁的话,她暂时是不打算卖掉的。

    但拆了房子之后,以后跟儿子一起住大房子,儿媳妇不喜欢老旧的东西,就让她处理掉。

    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换了新房子,所有的东西都要换上新买的,反正拆迁了,有钱!

    看完,她们商量了价格:

    提梁壶,100元。

    青花罐,150元。

    三个搪瓷杯,50元。

    红灯记人物李玉和瓷像摆件,100元。

    老收音机,100元。

    那些像章,500元。

    马口窑“为人民服务”陶瓷罐,100元。

    黄花梨木食盒,200元。

    共计:1300元。

    其中大多数价格都是老太太自己说的,常顺也没怎么还价。

    这也不能怨他坑老人家,毕竟黄花梨木食盒包括其它的一些东西,如果他不购买,被其搬家时候扔掉都有可能。

    像这样扔掉物品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算上之前的4500,一共是5800块钱。

    老太太这边没有收款码,常顺带的现金也不够,不过对方的邻居却可以收款,他也不打算去银行。

    跟对方的邻居商量之后,就付了钱。

    这些钱,邻居转给了老太太的儿媳。

    打电话确认收到钱后,常顺就把东西都放到了三轮车上离开了。

    遇到机会到拆迁住户家买东西是常有的事,以前他经常这样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