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前的最后一天。
    太阳酒吧。
    这是位于戴维斯小镇上的一家小酒吧。
    地方虽然不大,但胜在僻静。
    经过上次的教训,陆时羡本对这些聚会有些不感冒。
    但是这次是他们专门来为陆时羡送行,实在有些推辞不过。
    参加聚会的除了项目组的所有成员,还有他的合租室友们。
    基本上他这一年里熟识的人都来捧场了。
    陆时羡这回学聪明了,决定先发制人。
    “我先敬大家一杯,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对我的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研究上还是生活上。”
    “华国有句话叫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只要活着就避免不了悲欢离合。”
    “但也有句话叫做,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人生何处不相逢。”
    “欢迎大家到华国来找我团聚!”
    说完,其余人也都很有感触的举起杯来。
    “cheers!”
    众人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后面无论谁想灌他酒,陆时羡都不接受。
    明天就要离开,他需要保持一个好状态。
    如非必要,他很不喜欢自己醉醺醺的样子。
    无论何时,科学家需要有一个足够清醒的头脑。
    因为并没有喝太多,第二天他就起了个大早。
    陆时羡再次来到他几乎天天晨跑的地方。
    是不是最后一次来这里他不清楚,但短时间内应该是很难再次回来了。
    只是这次他没有跑动起来了,只是绕着走了一圈。
    正好走到公寓,陆时羡在心里轻叹一声。
    “该离开了。”
    他提着行李箱,一步步向戴维斯小镇远离。
    行李箱装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所以他的动作很轻便,
    来时轻装上阵,走时轻装简行。
    但不一样的是,他在这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知识和经验。
    他收获满满!
    一个小时后。
    陆时羡已经踏上洛山矶飞往燕京的国际航班。
    这次回国,按照他的习惯,没有通知任何一个人。
    但燕京时间下午五点多。
    他一下燕京机场,就看到了有不少人举着陆时羡的牌子已经等待他归来。
    这样子看来似乎早有预谋。
    陆时羡放眼望去,站在前面的就是马玉恒教授。
    然后后面依次是徐志鸿院士的助理朱远章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的几位老师。
    原谅他过了这么久,对于一些老师的名字是真的有些想不起来了。
    再然后,他就有些懵逼了。
    前面的人好歹还有些面熟,可后面还有三四个人真的没印象。
    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这并不影响他快步走过去。
    “马教授,朱助教还有各位老师们好!”陆时羡立马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说实话,有人接机他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他新办的签证当时是扫描传到学校作为申请交换延期的资料的。
    学校里有人能够知道他在这个时间点回来,这很正常。
    但这个接机组合,他理解不了。
    就在这时,马玉恒却非常激动的在他胸前轻轻给了他一拳。
    “行啊!小子!”
    “听说你在《cell》上偷偷摸摸发了两篇论文,还都是第一作者?”
    这下,陆时羡心里顿时明了,原来是为了这事。
    再看看周围,这就难怪了。
    他嘿嘿一笑:“什么叫偷偷摸摸,这不是光明正大吗?”
    “全世界的人明明都能看得到!”
    马玉恒得到确认,顿时无语:“你小子就喜欢出其不意,这种重要的事情应该第一时间和学院沟通的。”
    “而且回来招呼也不打一个,要不是有人碰巧在上面认出了你的名字,我们都还蒙在鼓里。”
    “徐院士最近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所以专门委托我来为你接风。”
    陆时羡只是点头,并未做解释,只是心中暗乐。
    他没说出口的是,这种事情,他专门打跨国电话亲自报告,这未免也太low了。
    就像是高手从来不说自己是高手,都是从别人口中传出来。
    这时,他终于将注意力放在后面的陌生人上。
    “马教授,这几位是?”
    马玉恒这才反应过来:“瞧我这记性!”
    于是连忙介绍道:“他们都是燕京的几家科技类媒体,前几天就是他们发现了你在《cell》发表的成果,所以这次过来专门过来采访你的。”
    闻言,陆时羡顿时有些惊讶:“我这上面的通讯地址写的不是国内啊,你们也能找到我?”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很快笑着解释道:“陆同学,作为媒体人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
    \\\"在S这种级别期刊上出现的华国人名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挖掘。\\\"
    另一人也搭话道:“原本我们还以为又是某个华裔,因为实验室和其他成员都是在米国,只是我没想到最后查出来,你居然是个交换生。”
    “请问你现在有空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但陆时羡还未回答,马玉恒此时却不乐意了。
    “都这个点了,你们也不知道体谅体谅老年人。”
    “有什么事情就不能填饱肚子之后再说吗?”
    这时,朱远章适时站出来说道:“我在一家私人饭庄已经提前订好了晚餐,我看不如这样,不如一边吃饭一边说。”
    能做院士的助理,朱远章做事自然周到。
    华国人向来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他这个提议最后得到了众人的同意。
    等来到饭庄,桌上的饭菜已经上的七七八八。
    所有人就座,等到酒肉下肚,几人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刚刚作解释的中年男子开始了他的工作。
    “小陆啊,我是《脉络》杂志的编辑卢启风,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你做出的成果吗?”
    闻言,陆时羡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下意识地望了一眼马玉恒。
    结果看见他老神在在地吃着火锅,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
    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难怪会给人家带路的,搞了半天是自己人。
    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吗?
    这什么《脉络》不就是燕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出版社发行的一本杂志吗?
    虽然不是一个系统,但关联绝对不小。
    而后,陆时羡稍微组织语言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学界相关的专业人士,相信都知道《Nature》在2005年曾提出来过125个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
    “而我们的成果就是其中之一,植物和病原体协同进化中的互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