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晴岚,堪称他们这片地方的一段佳话。
    不仅长得出众,功课也相当优异,还能演绎雅致的古典舞,精通吉他,在许多县一中的学生心中,俨然就是女神。
    “我也明白,可是我报考北大不单单是想跟随晴岚姐,也同样是为了我心里的理想。”
    “你追求理想,就不顾你妹妹和家人的存亡了吗?”
    常征抬手敲了下赵俊升的后脑勺。
    在上一世,赵如琴正是为了供给赵俊升,为了资助他出国留学,才坠入了无底深渊。
    她连高中都没读完,除了牺牲自己,又还能有什么方法弄到那么多钱?
    后来无论怎么弥补,也于事无补。
    她最宝贵的青春早已消耗殆尽。
    “征哥,我是心甘情愿的,我就这么一个能成大器的哥哥,只要他能为家族争光,我干啥都行。”
    “况且,我现在过得还不错,在县城每天三顿饭都能吃饱。”
    赵如琴红着眼圈说道。
    她感受到常征的关切与体恤,眼泪就控制不住了。
    赵俊升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一直觉得妹妹为他所做的这些事都是理所当然。
    因为从小父母就这样教他,从没人告诉过他该照顾一下妹妹。
    常征那一下,仿佛把他拍醒了。
    “征哥,我懂了,我不再复读了,今年不管考得怎么样,都去读书,选离家近点的。”
    他已经复读三年了,加上从小学到高中这些年都几乎是专职念书。
    对赵家而言,压力早就难以承受了。
    也亏得今年形势好点,不用到公社挣工分,可以外出干活赚钱,妹妹才能找到个保姆的差事,一个月三十块。
    可每次看见妹妹都很疲惫,说明那三十块钱也并不好拿,远非他想象的那么轻松。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真地忽略了赵如琴的努力与付出,却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
    “明白就好,否则你的亲人迟早会被你压垮。”
    常征带着些许慰藉地说道。
    现在只是高中的花费,等到大学才是真正需要钱的时候。
    因为赵俊升不会自己勤工俭学,什么都等妹妹来拿钱。
    父母倒还好,自从土地包产到户后,一年下来吃饱穿暖没问题,不至于被拖垮。
    真正会被拖垮的,是他的妹妹赵如琴。
    有这么个哥哥,她根本没法嫁人。
    因为赵俊升需要她一直资助。
    他每次花钱大方,都是在伤害赵如琴,最终将她推下深渊。
    既然遇见了他们兄妹,常征当然得说两句。
    要是真不听,他也没招。
    不过,他相信赵俊升能听进去。
    “我还有点事,就先不进去了,明天过来参加我和有容的婚宴。”
    说着,常征拍了拍赵俊升的肩。
    此刻,他需要静下来好好想想。
    “征哥,你等一下。”
    赵如琴追了上来。
    “有什么话你直说,只要能帮上你,我肯定做。”
    常征放缓了声音。
    “谢谢你,征哥。”
    赵如琴对着常征深深鞠了一躬,泪水滴滴答答地掉在地上的灰尘里。
    “别老是为他人而活,回报养育之恩和表达爱意的方式有很多种。”
    说完,常征脚下一蹬,径直离去。
    等常征回到家,天色还没完全暗下来,他便立刻拆开了发电机。
    里头部件都安然无恙,只是连接电线和保险丝熔断了。
    幸而常征早有预料,买了备用的保险丝。
    他把断掉的线路重新对接好,又把发电机清理了一遍重新装好。
    随后,他扛着发电机,直接去找一个合适的落点。
    水流冲击力要足够大,才能带动电机叶轮运转。
    石盘谷的水是从十几米高处落下,能用的地方有好几处。
    常征挑了最近的一个,这样能省下不少电线。
    找到个合适的位置后,他用石头垒了个平整的基座,把发电机放上去,让水流直接冲击叶轮。
    稍微调了调角度后,叶轮就开始转动,常征看到配电箱上某个表的指针随之摆动。
    “发电机果然没坏,太好了。”
    常征调节了一下电压,又观察了一会。
    “不错,稳定度挺高,家里正常用绰绰有余,真是白捡的爽啊!”
    常征把电线连好,然后在外层裹了层橡胶,免得水花溅到。
    天已经擦黑,他也就没再搭电线杆。
    反正石盘谷周围也没什么大型野生动物,不用担心线被咬断。
    上岸后,常征用石头压住了电线,避免它泡在水里。
    接着,他一路把电线拉回房子,这么一来等会就能用上电了。
    “哥,你这是在干嘛呢?”
    常莉看见常征正踩在围墙上,忍不住问。
    “拉电线啊,以后咱家就有电了。”
    常征笑着回道。
    “电?”
    “就是放电影那种可以带动电灯,大范围照明的电?”
    常莉兴奋地问。
    那个年代,偶尔会有放映队下乡放电影。
    常莉也去看过,知道电是什么,见过发电机。
    她对电也有些概念。
    “对,待会咱家就能点电灯了。”
    常征把电线固定好,然后顺着梯子爬下来。
    “阿征,你买了发电机?”
    常欣非常好奇。
    “没有,是程老板那儿有台坏了的机器,被我拖回来修好了,他收了我两瓶白酒,几乎没怎么花钱。”
    说话间,常征把一个插头插进插座。
    电灯顷刻间就亮了起来,他用的是80瓦的灯泡,光亮异常充足。
    反正用电不用花钱,常征从60瓦到200瓦的灯泡都备了好几只。
    “哎呀,来电了,咱家也通电啦!”
    “哥,这灯好亮啊,简直跟太阳似的!”
    常莉兴高采烈地喊。
    常欣和周素兰也满脸惊奇,她们从来没想过家里还能通电。
    毕竟现在村里还没普及电,村里的广播用电也要用发电机,只在重大场合才开。
    如今,也只有县城和镇上才用得上电,村子里基本还没到这一步。
    “别一直盯着灯光看,小心伤了眼睛。”
    常征上前挡住常莉的目光。
    “姐,今晚的饭就你来做吧,我得先把电线整理好。”
    这眼下只是临时布线,长远打算还是得好好排设电路,把灯固定在更合适的位置。
    常征用一根竹竿把暂时用的灯挑高,这样能照到厨房和走廊。
    有了电,他们家就正式告别松油灯的时代,迎来电气化的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