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人家何三公子那是对知识的渴望。
曾无数次直面自家亲亲阿娘林女士的安宁忍不住嘴角微抽。
算了,是她的错,不该懂的太多。
迎着自家大姐狐疑无比,又清澈无比的小眼神儿,安宁忍不住自我反思。
不远处,十一岁的璇玉忍不住悄悄捂嘴。
眼瞅着寿安堂就在眼前,姐妹三人这才停了说笑,行止端重了起来。
堂内,梁家大嫂江氏早早已经候在此处,正稍后一些,坐在吴夫人身侧。见小姑子过来,眼中很快多了笑意。
活泼俏丽,又不爱惹事儿,这样的小姑子谁不喜欢呢!
虽说嫁进来没多久,但县里就这么大,对几个小姑子的性子,江氏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
大姑娘大大咧咧,活泼好动,二姑娘聪明灵透,据说读书上,每天玩儿着都比之那位小小年纪中了廪生的小叔子还要灵慧许多。
相比之下,最小的三姑娘性子虽弱了些,却也是最是勤苦。每天都要花大部分时间读书练字,月里光是灯油,都要费上不少。
听闻早前因着笔墨,还曾同汪姨娘闹过一阵儿。
这些年,那位姨娘贴补娘家都少了许多。
推己及人,如此勤奋好学,江氏自也欣赏几分。
同样,对眼前这个温柔大气,满身书卷气的长嫂,安宁几人同样印象不错。
这两年家里忙着弟弟科举,梁大哥的婚事自然也往后推了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真切见识了自己跟弟弟妹妹头脑差距。对比他跟大妹对读书七窍通了六窍,二弟二妹简直了。
亲兄弟姐妹,偏中间隔着的,怕是比护城河还宽还大。
尤其二妹,几乎完完全全继承了林姨娘的聪明。
梁大哥……梁大哥忍不住羡慕哭了。
他自个儿是没指望了,就算为了以后儿子闺女,也得娶个会读书的聪明人。
这不,江氏就脱颖而出了。
梁大嫂原名江疏影,听名字就知晓是个书香人家的姑娘。其父更是三十不到便中举,成了县里难得的举人老爷。
可惜天有不测,刚取中没多久,一场大病,江举人便早早没了,留下孤儿弱母相依为命。
好在到底是举人老爷,哪怕人没了,还有之前受过其恩惠的秀才书生。江姑娘本人更是厉害,小小年纪就将仅留下的田产铺子打理的妥妥当当。
就这,读书的间隙,还不忘抽空整理父亲留下的笔墨。
总之,江姑娘那满身的书卷气,以及聪明的头脑,几乎一下便戳中了梁大哥的心巴!
对此,梁爹跟吴夫人也没反对的意思。
既然老二注定要走科举这条路,以后家里就有现成的资源。比起从无到有,老大以后的孩子,但凡有点儿天分,想走这条路就容易太多了。
何况江姑娘确实聪明又明理。
好吧,重要的是,家里几个孩子,天赋上,差距是亿些些大了。
不过子孙出息,老人家总归是乐呵的。
一家子热热闹闹地说了会儿话,收了波好看的首饰,安宁几个姐妹这才相携离开。
八月初,等何家人再度携子上门儿,漱玉的婚事也很快定了下来。
临近出阁,纵使心大如梁大姑娘,心下也多有不舍,这阵子,姐妹几人待的时间愈发多了许多。
这有一日没一日的腻歪劲儿,就连刚从府学归来,明显成熟不少的梁璟都忍不住直打寒颤,忍不住凑过来酸了吧唧道:
“都这么久了,二妹都不想哥哥我的吗?”
说来,兄妹二人一母同胞,连出生时日都只差了几刻钟,这还是头一回分开那么久。
安宁目光下意识多顿了几秒。有赖妹妹大人长久以来的威严,梁小璟瞬间挺直腰背。
嗯,高了,整个人瞧着也舒朗多了。
晨光中,只见眼前少年身型修长,一袭宝石蓝梅花素锦直裰,腰坠青玉。肤白似雪,剑眉星目,眉眼自带七分俊逸。
不愧是三分之二的美颜丹呢!
片刻后,安宁忍不住噗嗤一笑:
“瞧二哥这模样,可不像去吃苦受罪了!”
这话说的,妹子都不心疼他。赌气似的坐在了一旁,梁璟忍不住咧了咧嘴。
本朝廪生是有直入府学的机会,但对他来说,还是阿娘,小妹更靠谱些。想到离开前,阿娘帮他梳理的那一大堆笔记。
原本因着少年廪生,梁小璟方才翘起的小尾巴瞬间干瘪了下来。
尤其自家妹妹,看懂那些简直跟呼吸一样简单。
嗐,汰!
不过阿娘跟妹妹说的也有道理,梁家毕竟出身商户,没有资源,这些年哪怕再努力,也比不上那些书香门第藏书丰厚。
府学旁的不说,光是那些藏书就够他受益无穷。
这次回来,他还特意背默了好些带回来呢!
阿娘妹妹铁定没看过!
大着胆子薅了薅自家妹妹圆乎乎的小脑瓜,自觉扳过一成,梁小璟这才得意不少。
然而片刻后,瞧着无论阿娘,还是妹妹,无需夫子多讲,无需请教,对这些生僻晦涩的书籍依旧毫无负担。
妹还好,阿娘……
有一瞬间,梁璟险些怀疑阿娘很早就看过,甚至有讲义的那种。
但是,怎么可能呢,他家啥个条件!
梁璟:“……”
罢了,罢了。
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吗?
好在外面比他资质差的人多的是,比如未来姐夫何三,那个努力劲儿……
算了,他其实还是幸运的那一波。
母女三人这一看就是一晚上,离开前,梁璟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一拍脑门儿,兴致勃勃道:
“对了,阿娘还有妹,忘了跟你们说了,我刚认识了个同窗,也是特别聪明,跟妹妹一样,记性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