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7章 废土技术
    冬季三月中下旬。

    不仅是凯尔塔森林,几乎整个南大区都进入了真正的低温期。

    接近零下五十度的恐怖低温,摧毁了大量的生机。

    这种时候,哪怕是进化出缓冲液、保护液的植物,也无法扛住这种程度的低温,会被体内的水分给冰化撑破。

    就连冻土之中的种子,也开始大片大片的毁灭。

    无数蛇鼠虫蚁在梦中永远沉去。

    尚且活着的,不再顾及所谓危险,纷纷开始往火山、温泉、地热、深层地下、智慧生物聚居地附近靠拢。

    任何一点点温度,都成为了这风雪中的“宝物”。

    以往无所谓的东西,在这一刻化作恶魔果实,深深地诱惑着每一个生灵。

    而更严重的。

    是记忆的混乱。

    天太冷了。

    没有人愿意出门,愿意下床。

    寒风过脑,冻的头皮失去知觉,冻的耳朵僵脆,冻的记忆断断续续。

    而今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虽说部分记忆被封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地下洞穴的族人尚且症状较轻,总体来讲,部落的主要生产力问题不大。

    而在增殖废土工作的,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了。

    所以,部落觉得,将军用的醒神药,配给冬季地表工作人员,全力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并设立冬季三期加薪政策。

    按照初冬、雪降、大雪、极寒四个节气,从初冬之后,开始加薪减工。

    初冬——雪降,一般职员加薪30%,特殊职员加薪35%,普遍减工10%。

    雪降——大雪,一般职员加薪65%,特殊职员加薪80%,普遍减工15%。

    大雪——极寒,一般职员加薪120%,特殊职员加薪150%,普遍减工25%。

    并且极寒之后,无论何种工作,只要岗位条件低于“二类”,强制性休假。

    而岗位条件在“一类”的,职员身体素质高,工作条件好。是部落元老级直接提供资源。

    五班轮换,上四休三,水热全供,吃喝全包,单人宿舍,娱乐报销,还有专门的修行指导,灵膳、丹药配给,并有专业的“哨塔”、魔法饰品等工作用品,也无需全时间段在外面跑。

    比如“戍边哨兵”,就是这种待遇,人数不多,都是精英,这种也没必要休假。

    而“二类条件”岗位就相对差些了。

    二类主要是各个总局提供资源。而且人员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特殊环境,并不能保证全部人员的安全。所以有了“强制休假”的规定。

    且由于常任岗位基础工资本来就高,所以看似只是翻了不到三倍的加薪期,其实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收入了。

    冬季,地表产业本来就是亏损的,无所谓这点儿物资了。

    增殖废土,可以说是找补的关键了。大部分人员如今都投入了进去。

    育粮,矿业,实验,勘探,四大支柱行业蓬勃发展。

    同时,对于本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掘。

    这个类华夏的封建文明,原本似乎还是挺发达的。

    在现代人眼中,似乎所有封建王朝都一个样。

    其实不然。

    王朝与王朝之间的生产力相差,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火器,车马,巨轮,造纸,织机,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可以算是巨大的改变。

    茅草建筑,单层建筑,多层建筑,楼宇屋殿,合土巨石建筑,混凝土建筑...直到现在的幕墙、钢结构。

    一个时代,一个样貌。

    你觉得如今是“特殊的时代”,如今的确是特殊的,可却又没那么“特殊”。

    因为,对于每一个时代的人来说,只要身处平世盛世,就总会见证种种变化的发生。

    这种大势的错位感,会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哪怕是自己的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会有一种压缩感、开拓感,从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种难以反抗的崇拜感。

    现代人,觉得现在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古人觉得,他们所处的时代,亦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对来看,总是有错有输;合对来看,却又全部正确。

    小雨洲。

    乍一看很落后,相当于秦代以前的技术。

    可种种文化迹象,结合大雨洲的残留,却又透露出汉唐层次的技术。

    虽然大部分技术都被打压消失,普通人也大多如僵尸般活着,权贵也大多焚书卖匠,发展武道,互相攻伐。

    可以说增殖废土的出现,对这个文明的打击是深入骨髓的。

    但,依旧有极少数极少数的文化技术流传了下来。

    部落从中筛选提纯。

    也得到了些许有趣的新技术。

    而足以引起黎木注意的,便是火药技术。

    这里的人,有少数权贵,会放鞭炮。

    任何技术,都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发展。它需要环境积累,需要历史孕育,需要生产力支撑。

    没有硫磺,没有炼丹,没有丹炉,没有用火技术,没有文字记录,没有实验精神,怎么发明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单看炼丹,又涉及方士文化。

    方士文化的诞生,又与宗教信仰有关。

    宗教信仰又需要人数支撑、需要种种技术支撑,需要文化支撑。

    文化与生活有关。

    生活与环境有关,也与族群有关。

    可以说,环境不够,火药技术,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来。

    更别提后续的改进。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包括人类自身,都源于彼此不断的相互作用。

    技术提升,便是环境影响人类,人类环境环境,在自然框架中缓缓生长出来的“互相作用的成长度、信息复杂度、关系纠缠度”,简称“科技树”,又或者,现在的黎木更喜欢称之为“关系树”。

    随着观测能力的提高,视野的提升,黎木的看法也不再如同过去。

    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想法。

    他过去,就是个普通人的现代人,有自己的愚蠢,有自己的傲慢,有自己的任性。

    若非自己前世学了不少技术,以及自身“金手指”的协助,怕是早就丢了性命。

    可现在反思自己的傲慢。

    黎木认为。

    所谓技术革命,这“革命”,黎木开始不喜欢把这个词和技术放在一起。

    因为,革命,是一个很沉重的词。

    是一种反抗,一种牺牲。它无法很好的形容“技术”的本质。

    在如今的黎木眼中,技术的本质,变成了一种类似人际关系那般的“关系”,它缓慢成长,复杂难以言喻。

    精人若非遇到黎木,它们指不定要几千年几万年,才能发展出像样的文化和技术。

    对黎木来说。

    任何技术都应当有属于它的关系。

    好比蒸汽机。

    从小便有人灌输,工业是革命出来的,蒸汽机是瓦特改良出来的。

    可没有人与环境的关系,它们又怎么会出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