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 皇恩浩荡
    "太后知道了朝堂之事,已经气得砸了好几个杯子。"巧儿放低声音,将刚刚从宫中暗线传来的消息告诉苏锦绣。

    苏锦绣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却并不惊讶。今日朝堂之上,皇帝明确表态支持农医改革,对太后而言无异于一记耳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太后的盛怒早在预料之中。

    "太后宫中可有什么动静?"苏锦绣问道,眉宇间带着一丝警惕。胜得漂亮,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周伯走上前来,拱手道:"回娘娘,根据眼线回报,太后已召见了礼部杨大人和丽妃,三人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期间,还有宫女被杖毙了,说是偷听闲话。"

    苏锦绣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密谋者最怕的便是暴露,杖毙宫女,多半是商议了什么不可告人的计划。

    "通知王太医和各学院负责人,近期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苏锦绣沉声吩咐,"尤其是新农法的试验田和医学院的药材园,一定要派可靠人手日夜看守。"

    "是,娘娘。"周伯领命而去。

    巧儿有些担忧:"娘娘,您看太后她们会不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苏锦绣抿了一口茶,神色平静,"朝堂之上已经有了定论,太后就算心有不甘,短期内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更何况,我们还有皇上支持。"

    正说着,殿外传来太监的通传:"娘娘,皇上有旨意到!"

    苏锦绣和巧儿对视一眼,快步迎出殿外。果然见一名御前太监捧着明黄色圣旨疾步而来,神情肃穆。

    "苏贵妃接旨!"

    苏锦绣立刻跪下:"臣妾接旨。"

    太监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农医改革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命苏贵妃总领农医改革大政,可直接调用内库银两,不必事前请旨。凡阻挠改革者,以抗旨论处。另赏白银十万两,用于扩建农业学院和医学院,广纳贤才。钦此!"

    "臣妾叩谢圣恩!"苏锦绣恭敬地磕头谢恩。

    待太监离去,巧儿忍不住欢呼起来:"娘娘,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皇上竟给了您直接调用内库银两的权力,这可是从未有过的恩典啊!"

    苏锦绣也不禁动容。内库乃皇家私产,寻常大臣甚至六部尚书都无权染指,必须皇帝亲自批准才能动用。如今皇帝竟将此等重权交予她手,足见信任之深。

    "娘娘,太后和礼部那些人怕是要气疯了。"巧儿掩嘴轻笑,"如今皇上不仅支持改革,还给了这么大的权力,他们再想设绊子就难了。"

    苏锦绣思索片刻,道:"传我的命令,通知农部尚书赵明远,明日一早到凤仪宫来,我们需要商议扩建学院之事。"

    "是,娘娘。"

    刚送走巧儿,周伯又匆匆而来,面带喜色:"娘娘,朝中刚刚有大消息传来!"

    苏锦绣挑眉:"说。"

    "皇上刚才下了一道旨意,将礼部尚书杨国忠革职查办!罪名是结党营私,欺瞒圣上。另外,与他一同反对改革的几位官员也被降职调离京城,发配到边远州县。"

    苏锦绣闻言,不禁眼前一亮。她原以为皇帝会维持表面和气,没想到竟直接动手整肃反对派。这一手段雷厉风行,远超预期。

    "真是快刀斩乱麻!"苏锦绣不由赞叹,"看来皇上对农医改革的决心比我想象的还要坚定。"

    "不止如此。"周伯继续道,"皇上还下令将丽妃府邸中所有亲信宫女全部遣散,改由皇上亲自挑选的人入府服侍。这实际上等于断了丽妃的耳目和爪牙。"

    苏锦绣轻轻颔首。萧承煜这一系列手段,既重拳出击又不失分寸。革职杨国忠,震慑了保守派大臣;遣散丽妃亲信,又削弱了后宫反对势力。却又没有直接对太后动手,给足了体面。

    "好一招釜底抽薪!"苏锦绣赞叹道,"如此一来,太后即便想要兴风作浪,也失去了得力干将。"

    "正是如此。"周伯神色凝重,"不过娘娘也要小心,这些人被逼入绝境,恐怕会孤注一掷。"

    苏锦绣点头表示明白。形势虽好,但也要防备敌人的垂死挣扎。

    次日清晨,农部尚书赵明远如约而至。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臣,向来以忠直着称,是朝中少有的真心为民请命的官员,也是最早支持农医改革的朝臣之一。

    "下官参见娘娘。"赵明远拱手行礼。

    苏锦绣连忙相扶:"赵大人不必多礼。今日请您来,是想商议扩建学院之事。"

    "正合下官意。"赵明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皇上昨日下旨,拨款十万两用于扩建学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下官已经命人草拟了初步方案,请娘娘过目。"

    赵明远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递上。苏锦绣接过,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学院扩建的规模、地点、招生计划等内容。

    "赵大人考虑得很周全。"苏锦绣点头赞许,"不过我有一个建议,各地分院除了教授农技和医术,还应增设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集中优秀人才专门研发新品种和新药方。"

    赵明远眼前一亮:"娘娘此言极是!如此一来,各分院既能培养普通人才,又能促进技术创新,可谓一举两得!"

    两人又详细商议了经费分配、人员调配等事宜,最终敲定了扩建计划。按照计划,除京城总院外,将在全国各大州府建立十二所分院,每所分院可容纳学生百余人,重点培养农技和医术人才。

    "赵大人,此事宜早不宜迟。"苏锦绣叮嘱道,"还请尽快着手准备,争取在三个月内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前开始招生。"

    "下官遵命!"赵明远郑重应下。

    送别赵明远后,苏锦绣又马不停蹄地召来王太医,商议医学教材的编撰和药材基地的扩建事宜。在得知皇帝的支持后,王太医也是干劲十足,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

    接连几日,苏锦绣忙得脚不沾地。一边筹备学院扩建,一边协调各部门配合,还要防备太后等人的阴谋。所幸有皇帝的全力支持,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比预期还要快速。

    大约一周后的清晨,苏锦绣正在查看最新送来的农作物生长报告,突然听闻太监来报:"娘娘,皇上驾到!"

    苏锦绣一愣,连忙整理衣冠迎出殿外。只见萧承煜一身便装,神态轻松地走来,身后只跟着两名近侍,并无平日的排场。

    "参见皇上。"苏锦绣行礼道。

    萧承煜摆摆手:"免礼。今日朕私下前来,是想看看农医改革的最新进展。"

    苏锦绣领着萧承煜入内,命人上茶。待近侍退下,她才从书案上取出一叠文书:"回皇上,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学院扩建的地点已经选定,图纸也绘制完成,正在招募匠人准备动工。"

    萧承煜接过文书,仔细翻阅,不时点头表示赞许:"进展很快,比朕预想的还要顺利。"

    "多亏了皇上的支持。"苏锦绣真诚地说,"若没有皇上的圣旨,恐怕阻力会大得多。"

    萧承煜放下文书,看向苏锦绣的眼神中带着欣赏:"你有真才实学,又有为民造福的心,朕自然全力支持。更何况,农医改革确实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苏锦绣心中一暖,正欲言谢,忽听萧承煜话锋一转:"不过,朕今日来还有一事要告诉你。"

    "皇上请讲。"苏锦绣立刻正色道。

    萧承煜沉声道:"朕刚刚得到密报,太后已经暗中联络了江南盐帮,似乎打算对农业学院和医学院不利。"

    苏锦绣心头一凛。江南盐帮乃江南一带最大的地下势力,势力庞大,触角遍布商界和官场。太后竟然不惜勾结这等黑势力来对付她,可见已是病急乱投医了。

    "皇上打算如何处置?"苏锦绣问道。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寒意:"朕已派锦衣卫暗中追查此事。太后毕竟是朕的长辈,若无确凿证据,朕不便直接处置。但朕已下令加强学院周边的防卫,并派禁军悄悄监视江南盐帮在京城的活动。"

    苏锦绣点头表示理解。皇帝能做到这一步,已是难能可贵。毕竟太后代表着传统与权威,若无确凿证据便直接处置,难免会引起朝野震动。

    "臣妾明白。臣妾会加强警惕,确保农医改革不受干扰。"苏锦绣郑重承诺。

    萧承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柔和:"你要保重自己。如今农医改革如火如荼,太后等人眼见阻挠不成,难保不会铤而走险。若有什么异常情况,立刻告诉朕。"

    "臣妾谨记皇上教诲。"苏锦绣躬身应道。

    待萧承煜离去后,苏锦绣立刻召来周伯,将太后勾结江南盐帮一事告知,并下令加强防范。

    "另外,派人暗中盯紧太后宫中和丽妃府上的动向,一有异常立刻报告。"苏锦绣吩咐道。

    周伯领命而去,不多时又匆匆返回,带来一个好消息:"娘娘,京城郊外的农业试验田新品种稻谷已经开始抽穗了!根据农技师的估算,今年的产量可能会比去年再增加两成!"

    "太好了!"苏锦绣眉开眼笑,"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好消息。农医改革能否持续推进,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成效。若能连年增产,那些反对的声音自然会逐渐消失。"

    "是啊。"周伯深以为然,"现在各地官员和百姓都已经看到了新农法的好处,纷纷要求推广。只要百姓真心拥护,太后他们再想阻挠也是枉然。"

    苏锦绣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好准备吧,接下来的道路还很长。不过有皇上支持,有百姓拥护,我相信农医改革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