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百业俱兴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不断扩大,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大衍国土上悄然发生。农田里金黄的稻穗不仅仅意味着粮食丰收,更预示着一个农业强国的崛起。

    苏锦绣站在凤仪宫的窗前,望着院中古老的银杏树,树叶已经泛黄,秋意渐浓。桌上摊开着各地送来的经济报告,数据令人振奋。

    "娘娘,户部尚书求见。"巧儿轻声禀报。

    "请他进来。"苏锦绣整理了一下衣裳,坐回案前。

    片刻后,户部尚书杨志远走进殿内,行礼后喜形于色:"恭喜娘娘,今年的国库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有余!这在大衍建国以来都是前所未有的!"

    苏锦绣微微一笑:"这是全国百姓努力的成果,与农学院技术推广密不可分。不知各地情况如何?"

    杨志远取出一份详细报告:"从数据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的税收增幅最为明显。以江南五府为例,稻米产量比往年增加四成,税收增长近五成。而西北地区,往年常常需要朝廷拨款救济,今年却首次实现了粮食自给,甚至有余粮上缴国库。"

    苏锦绣点头:"农业是百业之本。粮食增产,百姓手中有余钱,自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确实如此。"杨志远翻开另一页报告,"农具制造业已成为各地新兴产业。仅京畿周边,就新增农具作坊三十余家,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作坊按照农学院提供的图纸,生产改良后的农具,供不应求。"

    苏锦绣对此并不意外。农学院推广的新技术需要配套的新农具,这自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还有纺织业,"杨志远继续道,"棉花产量增加,带动了纺织业兴盛。江南几个传统丝绸产区的产量也创新高,不少布庄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

    苏锦绣思索片刻:"这些都在预料之中。农业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扩散。我更关心民生变化,百姓实际收入提高了多少?"

    杨志远取出另一份文书:"根据各地报告,参与新农法的农户,收入普遍提高三到五成。一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增幅更大。百姓们开始购买以前负担不起的物品,陶瓷、布匹、盐茶等日用品销量大增。"

    "好消息。"苏锦绣轻轻拍了拍桌面,"这说明技术推广真正惠及了普通百姓。我还听说,医药产业也有显着发展?"

    杨志远面露喜色:"娘娘果然消息灵通。医药产业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农业带动的其他行业。自从娘娘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建立了系统的医药培训体系,各地医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些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纷纷回乡开设医馆,不仅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苏锦绣对此感到由衷的欣慰。医学院是她继农学院后创建的第二所专业学院,旨在培养掌握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医学人才。如今看来,成效显着。

    "药材种植也形成了新的产业。"杨志远补充道,"根据娘娘提供的种植方法,许多贫瘠山区开始种植药材,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云南、四川等地的药材产量大增,药商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苏锦绣站起身,踱步至窗前:"这些都是好事。医者济世,能让百姓少受病痛折磨,我心甚慰。不过,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必然会引发一些问题。有什么不良现象出现吗?"

    杨志远神色凝重了几分:"确实有些问题。一些地方出现了囤积居奇的现象,有商人大量收购粮食,人为抬高价格;也有假冒伪劣农具和药材流入市场,坑害百姓。不过,各地官府已经及时介入,严厉打击这些行为。"

    苏锦绣微微点头:"市场发展初期难免有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障市场秩序。"她取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奏章:"这是我准备上呈皇上的'市场监管条例',请杨大人过目。"

    杨志远接过仔细阅读,面露赞赏:"娘娘考虑周全!这条例涵盖了商品质量监管、价格管控、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既保障了市场发展,又防止了不良行为。老臣佩服!"

    苏锦绣微笑道:"产业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我们要让诚信经营者得到支持,让投机取巧者无处藏身。"

    正谈间,巧儿又来禀报:"娘娘,织造署的卢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苏锦绣有些意外:"请他进来。"

    卢正诚是织造署的主事,负责皇家织物的生产和管理。他神色匆匆地进入,行礼后急切地说:"娘娘,臣有一事相求。棉花新品种在各地推广后,产量大增,质量也远超从前。但我们织造署的设备和工艺已跟不上原料的变化,不少细布易断裂,造成浪费。听闻娘娘精通织造技艺,特来请教。"

    苏锦绣略感惊讶。织造署竟然会主动来求教,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看来经济发展确实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变革。

    "好,我会派人前往织造署,提供技术指导。"苏锦绣思索片刻,"不仅是织造署,其他皇家作坊也该与时俱进。杨大人,请拟一份奏章,建议对皇家作坊进行技术改革,引入新工艺,提高效率。"

    杨志远领命而去。苏锦绣则与卢正诚详谈了织造工艺的改进方案。空间里的现代纺织技术可以简化后引入,提高织物品质和产量。

    送走卢正诚后,苏锦绣又召集了农学院的几位骨干教习,商议如何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的影响。

    "如今农业技术推广已见成效,但仍有许多地方因交通闭塞或官府不作为而未能受益。"苏锦绣指着地图上的一些偏远地区,"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地区制定特别方案。"

    农学院教习刘方建议:"可以选拔当地村民中的聪明人,送至就近的示范点进行短期培训,再回乡传授技术。这样效率更高,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接受。"

    苏锦绣赞同地点头:"此法甚好。另外,要特别关注那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比如西北的干旱区、东南的洪涝区,针对性地研发适合当地的品种和技术。"

    讨论持续到深夜,一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深化方案》逐渐成形。这份方案不仅包含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还涵盖了产业链延伸、市场体系建设等内容,旨在让农业发展的红利最大化。

    次日清晨,苏锦绣早早起床,准备前往皇宫向萧承煜汇报经济发展情况。刚走出寝宫,就看见巧儿急匆匆迎上来。

    "娘娘,刚收到江南传来的紧急消息。盐帮势力在江南一带干扰药材交易,强行压低收购价格,不少药农蒙受损失。当地官府似乎有意偏袒盐帮,不愿介入。"

    苏锦绣眉头一皱。盐帮是江南地区的老牌势力,与丽妃关系密切,一直对她的改革心怀不满。如今趁机作乱,显然是想扰乱市场秩序,动摇她的改革成果。

    "立即拟一道密旨,派锦衣卫前往江南调查此事。若查实官府与盐帮勾结,严惩不贷。"苏锦绣语气坚决,"同时,传令当地农学院分院,组织药农联合起来,拒绝接受不合理的收购价格。必要时,朝廷可直接收购。"

    巧儿领命而去。苏锦绣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繁荣,还有各方势力的角逐。改革越深入,阻力就越大。但她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抵达皇宫后,萧承煜早已在御书房等候。看到苏锦绣进来,他放下手中的奏章,笑道:"爱卿今日气色不佳,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苏锦绣行礼后,将江南盐帮干扰市场的事简要汇报。萧承煜听后,面色微沉:"这盐帮仗着与丽妃的关系,多次阻挠改革,实在可恨。"

    "臣妾已派人前往调查,但恐怕治标不治本。"苏锦绣直言,"盐帮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背后有人撑腰。若不彻底铲除这些阻碍改革的势力,类似事件还会发生。"

    萧承煜沉思片刻:"朕明白你的意思。此事容后再议。今日召你来,是想听听经济发展的详细情况。"

    苏锦绣随即详细汇报了各地产业发展、税收增长和民生改善的情况。萧承煜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爱卿的改革成果超出朕的预期。农业带动百业兴旺,国库充盈,百姓生活改善,这是真正的盛世景象。"萧承煜感慨道,"看来朕当初支持你的农医改革,是大衍王朝最明智的决定。"

    苏锦绣谦虚道:"这是皇上圣明,臣妾只是尽己所能。改革仍在进行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萧承煜站起身,走到她身旁:"朕相信,在爱卿的帮助下,大衍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他拍了拍案上的奏章,"朕已决定,进一步扩大你的权力,让你统筹农业、医药、商贸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这份诏书明日就会公布。"

    苏锦绣有些意外,但很快平静下来:"臣妾定不负皇上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