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章 凤仪入主
    夜幕降临,苏锦绣站在窗前,凝望着皇宫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从冷宫弃妇到受万民敬仰的皇后,这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挫折,又有多少欣喜成就。

    "明日便要正式入主凤仪宫了。"苏锦绣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凤仪宫,后宫之首,历代皇后的寝宫。这意味着她将正式掌管六宫事务,参与朝政。

    "小姐,不,应该称呼您为娘娘了。"巧儿笑盈盈地捧着一套精美的凤冠霞帔走了进来,"这是陛下特意命人为您准备的新衣,明日搬入凤仪宫时穿戴。"

    苏锦绣接过凤冠,指尖轻轻抚过那精致的金凤,心中既有欣喜,也有几分沉甸甸的责任感。"农为国之本,医乃民之命。如今农医改革刚有起色,前路尚远,接下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难。"

    "娘娘无需担忧。"周伯捧着一沓奏折走进来,"这些都是各地关于农业改革初步成效的奏报。京畿一带的试验田亩产已经提高了三成,而且品质远胜从前。农部的大人们都震惊不已,连一向保守的礼部尚书都开始转变态度了。"

    苏锦绣接过奏折,仔细翻阅起来。果然,各地官员都在报告农业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不仅粮食产量提高,就连一些曾经难以耕种的土地,如今也能种出粮食来。

    "这只是开始。"苏锦绣合上奏折,眼中闪烁着光芒,"一旦改良种子大规模推广,配合新的耕作技术,产量还能再翻一番。"

    正说话间,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娘娘,太后娘娘口谕,请您明日入主凤仪宫后,立刻前往寿宁宫赴宴。"

    苏锦绣微微一怔,随即恢复平静:"替我谢过太后娘娘,明日定当准时前往。"

    待小太监退下后,周伯忧心忡忡地说道:"太后此举恐怕没那么简单。她一向对农业改革不满,现在突然设宴,怕是另有用意。"

    "我也这么认为。"苏锦绣点点头,"太后向来主张遵循祖制,认为变革会导致动荡。我们的农业改革触及了许多既得利益者,她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巧儿紧张地问道:"那娘娘明日该如何应对?"

    苏锦绣淡淡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清晨,苏锦绣在众多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正式入主凤仪宫。这座宏伟的宫殿历来只有皇后才能居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娘娘,奴婢是凤仪宫的管事姑姑,名叫杏儿。"一位四十出头的宫女恭敬地行礼,"凤仪宫上下三百余人,都已准备妥当,听候娘娘差遣。"

    苏锦绣点点头,在杏儿的引导下参观了整个凤仪宫。这座宫殿占地极广,分为前后两殿,还有数个偏殿和花园。前殿用于处理宫务和接见后宫嫔妃,后殿则是皇后的私人起居之处。

    "凤仪宫的规矩多,事务也繁琐。"杏儿一边引路一边解释,"每日要安排六宫嫔妃轮值,监督膳食准备,处理宫中大小事务,还要接待各宫主子递来的奏章。"

    苏锦绣一一记在心里,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不让它成为自己推进改革的阻碍。

    刚刚安顿下来,巧儿就匆匆赶来:"娘娘,时辰不早了,该去太后的寿宁宫赴宴了。"

    苏锦绣换上一身端庄大气的宫装,由巧儿和几名宫女陪同,向寿宁宫走去。

    寿宁宫是太后的寝宫,虽不如凤仪宫广大,但处处透着尊贵气息。宫门两侧站着威严的宫女,进入内殿,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苏锦绣恭敬地行礼。

    坐在上首的太后今年已有五十八岁,但保养得宜,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她身着紫色宫装,头戴珠翠,面容严肃而威严。

    "平身吧。"太后的声音不温不火,"今日设宴,是要祝贺你正式入主凤仪宫。"

    苏锦绣谢恩后入座,这才发现宴席上还有其他几位妃嫔。丽妃位列其中,一袭红衣,艳丽逼人,但眼神中却透着不加掩饰的敌意。

    "本宫听闻你这些日子忙于农业改革,颇有成效。"太后啜了一口茶,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只是这农事向来是男子的事务,你一个女子,未免太过张扬了些。"

    话音刚落,丽妃立刻附和道:"太后娘娘一针见血。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重,过多参与朝政,实在有违祖制。"

    苏锦绣不慌不忙地回应:"臣妾不敢违背祖制。只是先帝曾言,农为国之本。臣妾不过是依照陛下旨意,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若能使百姓免于饥荒,让大衍国力增强,臣妾受些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太后眯了眯眼:"但听闻你推行的那些新法,许多都与祖制相悖。比如改变耕作方式,甚至要将良种发放给贫民。这些事若处理不当,只怕会引起动荡。"

    另一位嫔妃——淑妃也开口道:"是啊,祖制流传千年,自有其道理。贸然变革,难免会有隐患。"

    苏锦绣不卑不亢:"臣妾愚钝,只知道百姓若能吃饱穿暖,国家自然安定。这些新法虽有所变革,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粮食产量,让百姓远离饥饿。"

    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苏锦绣一眼:"朝中有些大臣对你这些做法很是不满,认为你僭越了。本宫今日叫你来,也是提醒你,凡事要有度,不可过于高调。"

    苏锦绣明白太后话中的警告意味,但她并不畏惧:"多谢太后提点。臣妾会谨记在心。只是臣妾认为,国计民生乃头等大事,若能借此机会使大衍国力强盛,臣妾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苏锦绣会如此坚定。她沉默片刻,转而问道:"听闻陛下近日对你颇为亲近,几乎每日都去凤仪宫,是否属实?"

    这个问题带着明显的醋意,苏锦绣知道太后是想离间她与皇帝的关系。

    "陛下日理万机,偶尔来凤仪宫不过是商议国事。"苏锦绣谦虚地回答,"臣妾何德何能,不敢独占圣宠。"

    丽妃却冷笑道:"既然只是商议国事,为何不在朝堂上议?非要私下相见,难免让人遐想。"

    这话明显带着挑拨离间的意味。苏锦绣心中暗叹,后宫之争果然已经开始了。

    "陛下日理万机,朝堂上事务繁多。有些农业改革的细节,自然需要找时间详细商议。"苏锦绣平静地解释,"若是丽妃娘娘有疑虑,大可直接询问陛下。"

    丽妃被苏锦绣的反击噎住,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太后见状,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听说你那农业改革已经得到不少朝臣的支持,连一向保守的礼部尚书都有所改观?"

    苏锦绣谦虚地回应:"不敢当。臣妾只是将农业改良的方法展示出来,至于朝臣们的态度,全凭他们自己判断。"

    "哼,"丽妃冷哼一声,"若非陛下偏袒,哪有这么多人支持你那违背祖制的新法?"

    太后没有制止丽妃的无礼,反而意味深长地说:"本宫也很好奇,陛下为何对你的农业改革如此支持。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那些所谓的'成效'?"

    这话中暗含对苏锦绣的指责,仿佛她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皇帝支持的。

    苏锦绣不卑不亢:"陛下心系百姓,自然关心粮食生产。臣妾的改革能增加产量,让百姓远离饥饿,陛下自然支持。至于其他,臣妾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宴席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表面上是祝贺苏锦绣入主凤仪宫,实则处处暗藏机锋。太后和几位妃嫔轮番试探,意图找出苏锦绣的破绽。但苏锦绣应对得体,既不激怒太后,也不示弱退缩,让对方无从下手。

    "时候不早了,你们都回去吧。"太后最终挥了挥手,结束了这场暗流涌动的宴会。

    回到凤仪宫,苏锦绣长舒一口气。

    "娘娘,您没事吧?"巧儿关切地问道。

    "无妨。"苏锦绣摇摇头,"这种试探只是开始。随着农业改革深入,阻力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周伯这时匆匆进来,神情紧张:"娘娘,刚收到密报,丽妃与淑妃已经私下结盟,意图联手对付您。她们还拉拢了几位大臣的夫人,准备从各方面阻挠农业改革。"

    苏锦绣并不惊讶:"意料之中。后宫的争斗从来都不简单,何况我们的改革触动了那么多人的利益。"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巧儿担忧地问。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们若想阻止改革,那就让事实说话。等到各地的丰收报告陆续传来,让百姓亲眼见证改革的成效,任何阻挠都将不攻自破。"

    正说话间,一名小太监匆匆进来:"娘娘,陛下驾到!"

    萧承煜大步走入殿内,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爱卿,好消息!北方三省的试验田已经收获,产量比往年提高了四成!朝中那些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小了许多。"

    苏锦绣闻言大喜:"这确实是好消息。若能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不出三年,大衍的粮食产量将翻一番!"

    萧承煜满脸自豪:"朕已下令北方三省扩大试验面积,并派农部官员前往指导。相信不久后,会有更多好消息传来。"

    他停顿片刻,神秘地说道:"爱卿可知,今日朝会上,连一向反对你的礼部尚书都不得不承认,这农业改革确有成效。"

    苏锦绣微微一笑:"臣妾不过是尽绵薄之力,希望能为大衍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而已。"

    "爱卿太谦虚了。"萧承煜眼中满是赞赏,"若非你的远见卓识,哪有今日的成效?朕已决定,再拨款五万两银子,用于扩大农业改革规模。同时,命农部设立专职官员,负责推广新农法。"

    皇帝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苏锦绣的全力支持,既是对她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她政治地位的巩固。

    "臣妾谢恩。"苏锦绣心中感激,"有陛下如此支持,农业改革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萧承煜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爱卿刚才去太后那里,想必没少受刁难吧?"

    苏锦绣微微一笑:"太后娘娘也是关心国事,怕臣妾行事太过激进,引起动荡。"

    "哼,她是怕你的影响力超过她。"萧承煜轻哼一声,"不必理会她。只要有朕在,没人能阻挠你的改革。"

    苏锦绣心中感激,但也明白太后作为先帝皇后,在后宫和朝堂上都有极大影响力。与其正面冲突,不如以成效说话,慢慢改变她的看法。

    "臣妾明白。不过太后毕竟是长辈,臣妾会尽量取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萧承煜满意地点点头:"爱卿处事稳妥,朕很放心。对了,朕明日要召开农业大会,你务必出席,向众臣详细讲解你的改革计划。"

    "遵旨。"苏锦绣应下,心中既有压力也有期待。这将是她首次在朝堂上正式阐述农业改革计划,意义重大。

    萧承煜又与苏锦绣商议了一些改革细节,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送走皇帝,苏锦绣站在窗前,望着月光下的皇宫,心中思绪万千。从冷宫弃妇到一国之后,从被人唾弃到掌握实权,这一路走来,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今,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正在等待着她。

    "农为国之本,医乃民之命。"苏锦绣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眼中的坚定更加明显,"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大衍成为真正的农业强国,让百姓永远不再挨饿受冻。"

    第二天一早,后宫就传开了皇帝在凤仪宫留到深夜的消息,引起一片哗然。太后面色铁青,丽妃等人更是嫉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