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忽悠,接着忽悠
    听完方默的解释,梁姨一阵感慨。

    从交谈中,她听出了方默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这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原本还以为这就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而已。

    梁姨看向方默的目光更加温柔了。

    “菊花厂是怎么回事?”

    “菊花厂?”方默一愣,随后有些小小尴尬。

    梁姨看着他,没有追问。

    “其实我一开始还真的没想到菊花厂。”方默苦笑着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买下菊花厂的原因。

    “哈?”梁姨也愣了。

    “因为腾飞主机的网络信号不好,你才花费重金买下菊花厂,目的就是为了建3G基站?”

    “咳,是的。”方默尴尬地回答。

    “你花了多少?”

    “100亿……美刀。”方默有些小小尴尬。

    “你能回本么?”梁姨不解地问道。

    “当然……不能。”方默苦笑着回答。

    梁姨继续看他。

    “好吧,其实我也没想着腾飞主机能回本。”

    “怎么说?”

    “目前想要将3G基站铺设全国,差不多需要两百亿美刀。”方默无奈地说道:“如果只是依靠腾飞主机,我一辈子也别想回本。”

    “哦?”梁姨狐疑地看着方默。

    她可不相信,眼前的小家伙明明不赚钱却非要弄什么3G基站。

    “那个……梁姨,你知不知道去年的《宝莲灯》票房多少钱?”方默试探着问道。

    梁姨一愣。

    “上美的那个?”

    “对。”

    “不知道。”

    “是两千五百万。”方默认真地说道。

    “恩。”梁姨点头,然后继续看着方默。

    “它的成本大概为1200万。”方默轻声说道:“算上宣传费用……不但没赚钱,反而还亏了。”

    梁姨不解:“这和你弄3G基站有什么关系?”

    “梁姨……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在网络上看到呢?”方默问道。

    梁姨一愣,随后突然间想到了什么,不可思议地问道:“你是说……”

    “视频网站!”

    “嘶——”梁姨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如此!

    怪不得方默非要弄什么3G基站了!

    他打得是这个主意!

    梁姨一脸严肃地问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恩。”方默点头。

    “你这样做……阻力很大!”

    “但我可以让电影票房翻倍。”

    “恩?”梁姨一愣,想了想,突然间瞪大了眼睛,“你是说……”

    “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影片播放器。”方默笑呵呵地说道:“一部电影购买解锁只需要六元。”

    “嘶——你是要疯啊!”梁姨立刻捕捉到了这“6元”价格的“阴险”之处。

    “目前一张盗版碟的售价在四元到五元左右,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两张碟的价格为八元到十元。”方默笑得很无良,“而我只需要六元,还不用担心刮花,也没有保存危险,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花上六元钱,就可以永久入库。”

    梁姨看着方默,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方默这是在做什么?

    不仅仅是在刨广电的根,关键是方默还在刨盗版的根!

    真的要是让方默做成了,那基本上国内的盗版市场就会受到致命一击!

    “可如果这样一来,岂不是以后国内的游戏碟市场就……”

    “腾飞主机其实只是一台阉割版的电脑。”方默轻声解释道:“换句话说,腾飞主机本身并没有游戏,它的所有游戏,都是储存在独立服务器内,就算游戏主机被破解了,只要游戏账号没有被破解,就玩不了任何游戏。”

    梁姨彻底服气了。

    这小子差不多将游戏主机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想到了。

    “不过你怎么解决支付问题?”梁姨一下子抓到了关键。

    “腾飞网吧联盟。”方默实话实说。

    梁姨:“……”

    她之前就想到了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没想到,方默竟然在这边等着!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妖孽?

    这都能想得到?

    “其实我还真的有事找梁姨。”方默憨笑了一下,轻声说道:“虽然腾飞网吧联盟的确相对比较方便,但是……”

    “你要做……”

    “第三方支付。”

    “不可能!”梁姨直接拒绝。

    方默可怜兮兮地看着梁姨,认真地说道:“梁姨,第三方支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在网络上的交易也必然会越发频繁,如果指望银行自行决定,那就太死板了。”

    “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比你之前弄3G信号还严重?”

    “恩,我知道。”方默点头。

    “你知道还……”

    “梁姨这一次来找我,是为了供销社而来的吧?”方默反问。

    梁姨没有说话。

    方默轻声说道:“供销社的那一套模式,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想在未来被淘汰,只能改变!”

    “恩?”梁姨看向方默,一脸不解。

    “供销社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它本身的销售模式,而是在于它缺少品牌。”

    “品……牌?”梁姨一脸诧异。

    “是的。”方默认真地说道:“不知道梁姨有没有见过国外的超市?”

    “恩。”梁姨点头。

    伴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供销社越发不堪,梁姨自然也去过那些超市考察过。

    但是因为这些东西人家根本不可能说出来,所以只是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可却没有相关理论支持。

    这也是梁姨一直头疼的地方。

    “那梁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国外那么多超市,可内部的行径路线却几乎大同小异呢?”

    梁姨一愣,仔细想了想,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科学研究表明,在超市内部的路线里,从左向右走游客,会比从右向左的游客有15%的概率更愿意购买商品。”

    “多少?”梁姨真的惊了。

    “15%。”方默轻声说道。

    “怪不得!”梁姨的脸色变了又变,一脸震撼地呢喃道。

    别看好像只有15%的比例,好像很少。

    但问题就在于,一家超市每天的成交量,基本上是在十万级的。

    也就是说,一个月的营收比例是在三百万左右!

    三百万的15%,那就是足足45万!

    同样的商品,从左向右比从右向左多盈利45万!

    而供销社呢?

    供销社是传统的小商店模式。

    也就是开门进客,然后顾客大多数都是从右向左走。

    这就要比前者少了15%的营收!

    “而且供销社的体积不大,也就意味着单个分社的内部空间较少,对于绝大多数的顾客来说,愿意去买东西的,要么去菜市场买更新鲜的,要么去超市一次性购买大批量的,可供销社却正好介于两者之间,既没有超市的量大,也没有菜市场的新鲜,再加上各种历史残留问题……”

    虽然方默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显然,梁姨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