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奇瞬间脑袋一片混乱,一时说不出话来。怎么突然提到二儿子了?
    “……会长,您说的二儿子是……”
    “对,就是那个私生子。”
    听到会长这么说,盖奇心里一紧。
    不管是不是私生子,能给安排首席秘书的儿子,竟被当面称作私生子,这人真是冷酷无情。
    “等一下,二少爷现在不是在格罗顿学校求学吗?”
    “嗯,准确地说,他在格罗顿学校开设了一个投资俱乐部,
    在招募投资者的过程中,政界人士的隐匿资金似乎都流入了那里。
    你不知道吗?
    纽约的富豪们大多都和政界有渊源。”
    “不,会长。非常抱歉,但这怎么说得通呢?
    一个还未成年的少年运营的基金,竟然能募集到600万美元?”
    “哈哈,准确地说是1000万美元。听说还有爱尔兰乡巴佬们的资金掺和在里面。”
    1000万美元。盖奇部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吞下一般的地方银行了吧?!”
    “嗯,这说明我儿子展现出了值得信赖的一面。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的名声和罗斯福的名声的作用,但光靠这些可募集不到1000万美元。
    这小子还挺有意思。”
    “……总之,美国财政部这边会留意此事。”
    “哈哈,因为我那出色的儿子给你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而且他才刚募集到1000万美元,还没做出什么成绩,还得再观察观察。”
    盖奇部长放弃理解了。
    在美国历史上,这个家族一直超乎常规。
    从南北战争开始,历经19世纪末的大萧条,再到1893年的恐慌,他们从纽约华尔街起步,如章鱼般将巨大的触角伸向全美国,势力扩张毫无节制。
    “话说回来,财政部的工作还顺利吗?
    我听说,谢尔曼把你折腾得够呛啊。”
    约翰·谢尔曼。
    听到这个讨厌的名字,盖奇部长眉头紧皱。
    “别提那个混蛋的名字。
    自从参议院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来,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那家伙不也是前财政部部长出身吗?”
    “而且现在还是国务卿呢。”
    “……”
    “哈哈,但别担心。
    最近从海军部传来一些有趣的消息。
    西奥多那家伙,就像刚见到水的鱼一样活跃。
    总感觉很快会有什么事情爆发。”
    “您是说海军部传来的消息?”
    “我就特别跟你说吧。
    最近,陆军部和海军部正在协同进行一项与古巴有关的工作。”
    “古巴?”
    是那个正在爆发独立战争的古巴吗?
    盖奇部长不禁打了个寒颤。
    然而,对方似乎没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电话那头传来会长平静的声音。
    “美国也该逐渐摆脱恐慌的阴影了。
    虽然不能说得太详细,但一场席卷全美的风暴即将来临,你也做好准备吧。”
    战争即将来临。
    咔哒。电话那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会长轻笑一声,挂断了电话。
    哐当。盖奇部长手一松,电话掉了下去。
    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着。
    “……华尔街之王渴望战争吗?”
    这美国到底是谁的国家?
    作为美国财政部的一员,盖奇部长的思绪变得复杂起来。
    >>> 1898年2月:对冲基金的新方向与人才考察
    1898年2月,纽约州,曼哈顿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办公室。
    “詹姆斯,你调查过柯尔特公司了吗?”
    规模达1000万美元的对冲基金成立后,杜鲁门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军用品业务。
    以前资金规模不够,这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如今募集到1000万美元,军用品行业不再是空想。
    要想从即将在美国爆发的美西战争,以及之后的日俄战争、墨西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获利,现在就得行动起来。
    “缅因号事件预计会在2个月内爆发。”
    得赶紧进行收购。
    听到杜鲁门的问题,詹姆斯把一厚沓文件“砰”地放在我的桌上。
    “都在这儿。”
    “嗯……有摘要吗?”
    “第二页是摘要。”
    “哦。”杜鲁门迅速翻过第一页,认真看着摘要,詹姆斯在一旁补充着附件内容。
    “其实,第一次听到柯尔特公司这个名字时,我就想到了南北战争、左轮手枪和加特林机枪。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柯尔特的辉煌大概就停留在那个时代了。”
    “那现在呢?”
    “说实话,前景不太明朗。虽然单靠运营枪支工厂也能盈利,但是……”
    “也就是说,也就这样了,没什么发展潜力了?”
    “没错。”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投资价值。
    杜鲁门翻了几百页报告,把目光聚焦在加特林机枪和机关枪部分。
    “如果发生战争呢?”
    “一般规模的战争,靠这个装备很难取得优势。
    而且,军用品行业其实比想象中更难盈利。”
    “确实如此。”
    军用品行业,人们很容易以为它是靠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单件金额高,能无限赚钱的暴利行业,
    但实际上,这是个赚钱难度超乎想象的行业。
    因为从一开始,它就注定要被那些能签订巨额合同的大客户牵着走,很难摆脱这种命运。
    “当然,要是像日俄战争那种大规模战争就另当别论了。”
    这个世界还没经历过现代战争那种总动员令下的大规模杀伤,人们心中充满对骑兵和军人的英雄崇拜,总之,这是个头脑简单的时代。
    只有当这个“简单的头脑”开始被鲜血染红,人们才会真正渴望冰冷的子弹。
    “等机关枪、铁丝网、铁蒺藜这三样东西出现,这个时代的人估计都得被吓得尿裤子。”
    “詹姆斯,柯尔特公司值得收购吗?”
    “目前柯尔特公司由创始人塞缪尔·柯尔特的遗孀,伊丽莎白·哈特·贾维斯·柯尔特女士持有。
    不过,对公司最有感情的创始成员们逐渐离世,所以如果给出合适的价格,我觉得可以尝试收购。”
    “不错。”
    詹姆斯顿了顿,接着说:
    “如果您交给我负责,这种程度的收购我可以处理。”
    “哦?”
    杜鲁门惊讶地看着詹姆斯。一直只在身边辅佐我的这位先生,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积极?
    “毕竟能运营1000万美元规模基金的机会可不多见。”
    这理由很资本主义,但也无可厚非。
    毕竟詹姆斯是杜鲁门那便宜老爹J.p.摩根亲自派给杜鲁门的精英。
    “这是个填补我对詹姆斯记忆空白的好机会。
    杜鲁门还挺好奇从牛津毕业的詹姆斯在伦敦金融城都经历了什么。”
    詹姆斯是怎么从伦敦金融界进入华尔街J.p.摩根银行的呢?
    杜鲁门突然对詹姆斯的履历产生了好奇。
    “詹姆斯,简单跟我讲讲你的履历吧。
    我作为对冲基金董事,有权利确认你是否是合适的人才。”
    “我本来就打算告诉您。”
    詹姆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杜鲁门。
    他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
    “您亲自看看,再做判断。”
    “好的。稍等。”
    杜鲁门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抽出一张高级纸张,展开后仔细阅读。
    “……詹姆斯,你以前在伦敦劳合社(Lloyd’s of London)工作过?”
    “咳咳。是的,没错。”
    詹姆斯自信地整理了一下衣服,挺直了腰板。
    “嚯。”
    但在杜鲁门看来,这可不是虚张声势。
    劳合社从创立之初就是保险界的巨头,它要是打个喷嚏,全球保险界都得抖三抖。
    甚至在英国,还专门为劳合社制定了《劳合社法案》。
    “看来你连保险承销人和核保代理人的工作都做过啊?”
    劳合社可不是普通企业,它是全球顶尖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联合体。
    简单来说,就是保险承销人承接保险业务,再委托核保代理人处理保险合同,分工明确。
    “当然,劳合社的结构比这复杂得多,像个巨大的蚁巢。
    里面不仅有众多金融机构,甚至还有富有的个人参与其中。
    光是想想那些附属的辛迪加组织,就头疼。”
    而且,劳合社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再保险的终极掌控者,可以说是保险行业多层体系的顶端。
    其内部组织如同地狱般复杂。
    詹姆斯用沉稳而有力的语气推销着自己:
    “为了全面了解保险行业以及各种产业和企业,我一直努力奔波。”
    这倒也有道理。说实话,没有哪个行业像保险界这样对企业调查如此执着。
    因为对客户企业了解得越多,就能从中获取更多利益,甚至能避开造成数千亿损失的重大风险。
    “一般企业的调查,估计能让平克顿侦探社的人都自愧不如。所以报告才这么厚。”
    “咳咳。”杜鲁门用手背轻轻敲了敲那厚厚的文件,詹姆斯有些不好意思地干咳了一声。杜鲁门继续读着他的履历。
    “履历的最后一项是J.p.摩根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很完美。”
    这简直就是为并购业务量身打造的人才,不用再看了。
    “你通过了。”
    “谢谢。”
    听到通过的消息,詹姆斯兴奋得满脸笑容。
    没想到这位先生也会有这样的表情。
    “啊,少爷。今天早上,有几封给您的信件到了。”
    “信件?”
    “都是投资提案。给您。”
    杜鲁门接过詹姆斯递来的高级信封。
    厚实的白色纸张,用红色蜡封着,就像某个魔法师的猫头鹰用爪子送来的,透着贵族气息。
    但当杜鲁门看到信封上的寄件人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人怎么……”杜鲁门猛地抬起头,詹姆斯也一脸茫然地耸了耸肩。
    杜鲁门又把目光投向信封。
    ——普利策
    美国报业大王,黄色新闻的鼻祖。
    日后以他的遗愿设立的普利策奖,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他是新闻界的巨人。
    杜鲁门打开信封。
    “普利策先生看来真的急需资金注入啊。
    毕竟竞争对手赫斯特发起了每份报纸1美分的疯狂价格战,也难怪他会这样。
    这可是个有吸引力的项目。”
    “少爷,恕我直言,投资黄色新闻还请您三思。
    那些人不就是只会编造刺激新闻、夸大其词的骗子吗?”
    詹姆斯一脸不赞同。
    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黄色新闻那些选择性报道的文章深恶痛绝。
    “詹姆斯,没有哪个宣传媒体能像黄色新闻这样,把资本家的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普利策肯定也是考虑到不干涉经营,才发来投资提案的。
    不然,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为什么要收购宣传媒体呢?”
    “确实,《纽约世界报》原本就是企业掠夺者杰伊·古尔德的宣传媒体。”
    詹姆斯深深地叹了口气。
    看着詹姆斯无奈接受的样子,杜鲁门忍不住笑了。
    虽然不太清楚,但詹姆斯似乎对黄色新闻有一些心理阴影。
    杜鲁门拿起剩下的信封。
    “不过,我们还没对外公布对冲基金的事,就已经收到三份投资提案了。”
    “毕竟大萧条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杜鲁门看了看第二个信封上的寄件人。
    “d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