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章 从纽约撤离
    >>>

    对冲基金秘密地向所有子公司发出了警告报告。

    距离季度业绩发布还有充裕的时间,这是给予各公司撤离的时间,也是让他们有时间对投资组合进行重新配置,这警报声,就如同金丝雀的鸣叫一般明确。

    “赶紧把投资组合拿出来!现在立刻就得开始重新配置!”

    “我们的安全资产比例是多少来着?”

    “但我们不能一边观察趋势,一边慢慢行动吗?毕竟没人知道确切的时机。”

    “要是有闲工夫说这种话,还不如赶紧考虑抛售!”

    对冲基金的子公司们,合伙人都察觉到了紧急情况。

    银行董事会迅速召开,银行合伙人相互商议,开始着手调整投资组合。

    然而,当他们看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持续飙升的行情时,原本急切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还一片繁荣呢,感觉就像在嘲笑对冲基金的卖出头寸是愚蠢的行为,股价还在不断攀升。”

    “但到目前为止,对冲基金有出过错吗?”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没有绝对的事。谁知道对冲基金这次会不会错呢。”

    这就是市面上对冲基金给人的普遍印象。

    作为管理着华尔街三大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他们在基金运作方面有着精准的把控,能创造出惊人的收益率,是华尔街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但也仅此而已。

    虽然有传言说他们有摩根家族做后盾,但除了少数几位董事,其他人对董事长的真实身份都一无所知。

    “我们也得考虑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走势可能与对冲基金的预期不同。毕竟杜鲁门董事长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没人知道对冲基金的根基究竟有多深厚、多广泛。

    只有华尔街最顶层的那些人心里清楚。

    所以,他们只能凭借“常识”来做判断。

    “不过,既然对冲基金都给子公司发警告报告了,他们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吧?”

    “这是给子公司们最后的撤离机会吗?”

    “谁知道呢。”

    杰森·卡尔银行,杰森和卡尔也陷入了类似的思考。

    “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我们要做的事都不会改变。如果对冲基金预测到未来某个时候会爆发危机,那危机迟早会来,这是必然的。”

    “看来除了重新配置投资组合,没有别的办法了。”

    像银行这样资产规模庞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大量持有股票,想要一次性抛售或买入并不容易。

    一旦大量抛售,就只能以低价出售;而一次性买入,又只能高价买进。

    所以,他们必须小心翼翼、逐步地调整投资组合。

    “这还真是个难题。”

    “唉,不过好在我们是对冲基金的子公司。要是没有这份警告报告,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纠结要不要买入股票呢。”

    “杰森,现在还不能确定市场就会下跌。”

    “我可从没见过对冲基金盲目行事。”

    杰森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繁荣的时候,还重新配置了卖空基金的投资组合,投资到了桑托斯·杜蒙特,这个月已经获得了10%的收益率。”

    虽然对冲基金的做法有些恶趣味,但他们总是在获得收益率之后,才发布自己分析的报告。

    “这很正常,如果大家都相信这份报告并跟风,那提前布局就没有意义了。”

    “杰森,你是说,这份简短又缺乏依据的警告报告,实际上是基于大量资料分析得出的对冲基金的预警?”

    “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有一定的道理。

    不,杰森说得没错。就他们所知,对冲基金至今从未失败过。

    他们的策略精准而巧妙,甚至被人评价为就像一切都在既定剧本里进行。

    “但要相信这份报告,还是有点难。再怎么说,就凭这几张纸的警告报告就采取行动,有点……”

    “卡尔。”

    杰森拿起报告。

    “我们必须相信。”

    “杰森?”

    “我们应该反过来想。如果他们害怕了,就会给我们一份厚厚的、内容详实的报告,让人们相信。这样他们之后就可以说,有这些证据,所以我们的失败是合理的。”

    “……就像其他投资者利用媒体炒作那样?”

    “对,但既然已经确定即将发生灾难,还需要详细的依据吗?他们只会嘲笑那些不跟随的愚蠢之人,然后自己采取行动。”

    对冲基金毫无根据就将头寸转为卖出。

    哪怕他们只拿出倭国结算银行的几份会计资料,人们可能就会相信,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据情报分析师说,倭国结算银行已经对会计资料进行了加密,无法查看。

    “有什么行为能比亲自用自己的资产卖出,更能证明‘卖出’的可信度呢?”

    华尔街骗子横行。

    有谎称每天收取100美元就提供股票信息的骗子,有以操纵股价为由收取会员费后却跑路的骗子,还有以介绍经纪人为名骗钱的骗子。

    光靠嘴上说,谁都能夸夸其谈。

    但对冲基金却闭嘴开始抛售股票。

    至少作为对冲基金子公司的他们,应该明白其中的含义。

    “而且我们的投资组合中,60%是安全资产,40%是风险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相比,我们已经很稳健了。有些公司的风险资产甚至高达100%,他们要调整投资组合可就难多了。”

    “……”

    “卡尔,相信我。”

    杰森目光坚定地看着卡尔。

    卡尔与他对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

    “嘎吱”一声。

    “……要卖出吗?”

    卡尔做出了投降的表示。

    >>>

    “该死!”

    伴随着一阵混乱,家具在空中乱飞。

    在这一片混乱中,一个男人满脸怒容,继续发泄着他的愤怒。

    “对冲基金,这些该死的胆小鬼!纽约证券交易所都要崩溃了!客户们都在撤离!”

    “哐当!”

    椅子飞出去,撞到墙上摔得粉碎。

    男人喘着粗气,穿着凌乱的西装,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有必要发这么大火吗?”

    “我们可是连杠杆(债务)都用上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现在客户资金大量撤离,投资资金都快没了10倍!”

    华尔街的投机者们,自从对冲基金如彗星般出现后,资产管理公司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冒险投机型,另一类是稳健投资型。

    稳健投资型的公司,要么加入了mFK对冲基金成为子公司,要么与对冲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冲基金那些混蛋,说我们的基金是冒险投机型,都不接受我们。”

    男人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像他们这样冒险投机的势力,被人们称作“华尔街的投机者”。

    “反正就是用客户的钱玩游戏,我们承担的风险也没那么大。”

    信托公司,就是接受客户委托管理和处置资产的公司,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资产管理公司。

    他们用“客户”的钱进行“投资”,也就是投机。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投资势力几乎不存在,这些投机者们用“客户”的钱,加10倍、20倍的杠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投机。

    “就算全赔了也不是我们的钱,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流失的客户数量也不是很多。”

    他轻蔑地吐了口唾沫。

    通常委托给这类信托公司的钱,都是老百姓的养老钱、退休金等血汗钱。

    “全赔了也没关系。一家公司破产了,再开一家就是。现在像这样的经纪人多的是,律师也到处都是。”

    “确实是这样。”

    华尔街的投机者们,他们绝对不会用自己的钱投资,而是运作公司公款、客户的存款或者投资资金。

    如果是稳健的投资,作为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运作或许还算出色,但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投机。

    赚钱了就是自己的,赔了就是客户的。

    “这次杠杆加到多少?”

    “能加多少就加多少,通过影子金融,加到20倍左右应该没问题。”

    “做空还是做多?”

    “做多。”

    他们赌股价会上涨。

    “但对冲基金已经转为卖出头寸了,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这叫提前反映。老板现在已经把风险都提前考虑进去了,所以股价还会涨。对冲基金那些蠢货,等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最后肯定会傻眼。”

    他把一份文件扔在桌子上。

    “我有个朋友在对冲基金的子公司工作,他们收到了这样一份报告。”

    “标题看起来挺吓人的。”

    “这算什么?肯定是对冲基金他们自己搞的势力,想通过做空来打压市场。一群蠢货,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可是一片火热。”

    提前反映,指的是股票市场已经反映了风险。

    “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投机者们像胆小鬼一样,嘲笑躲起来的对冲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牛市正盛,却因为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害怕,真是一群保守的资产管理公司。

    “把他们抛出的股票都吃进。”

    他们毫无畏惧。

    至少在他们眼中是这样。

    >>> “华尔街向来如此,为了赚钱,就像鬣狗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觅食。这次也不例外,他们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徘徊,准备大捞一笔。”

    mFK对冲基金总部,应对反垄断与市场布局躺在椅子上,翻阅着詹姆斯拿来的报告。

    报告里记录着华尔街投机者的动向以及子公司的投资组合情况。

    纽约证券交易所当前的形势一目了然。

    真是一群蠢货。

    “这些家伙,给他们警告也听不懂。”

    杜鲁门故意没有在警告报告中附上会计资料和依据,就是要让他们不相信我们,让他们相信牛市还在继续。

    一般来说,不会有机构仅凭这么简略的报告就选择卖出。

    “目前,对冲基金子公司中,过半数选择了做多(买入)头寸。华尔街的投机势力也都建立了买入阵营。”

    “连对冲基金的子公司都不相信我,看来是这样了。”

    “你都这样,其他投资势力就更不用说了。”

    “是啊,我就知道会这样。”

    杜鲁门就知道他们不会相信。

    精心挑选的子公司都这样,那些投机势力又怎么会相信呢。

    这些家伙,在杜鲁门眼里就像如来佛祖手掌心里的蝼蚁。

    “不过,关于这个话题,新闻报道倒是很有意思。”

    杜鲁门把报纸扔在桌上。

    [华尔街投机者表面嘲笑对冲基金胆小,实则背后卖出。]

    [实际上市场呈现卖出趋势,危机即将来临。]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繁荣只是泡沫,稍有不慎就会破裂。]

    “典型的诱空手段。”

    “诱空手段?”

    “通过新闻报道让民众恐慌,从而卖出股票,然后他们机构再趁机吸纳这些股票。这种手段很常见。”

    一些无良机构,想买入时就发布卖出新闻,想卖出时就发布买入新闻。

    等蚂蚁们(散户)都下车了,他们就发动汽车,驶向远方。

    “他们还浑然不觉自己被利用了。”

    >>>

    纽约证券交易所,查看道琼斯指数的投资者们,感觉眼睛充血。如果是那些相信并跟随对冲基金建议的银行,感受就更深了。

    道琼斯指数上涨15%,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幅飙升。

    交易大厅沸腾了。

    转眼间,交易所内充斥着喊着买入订单的嘈杂声。

    原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下达卖出订单的交易员们,也陷入恐慌,急忙联系总部,催促赶紧将头寸转为买入。

    “杰森!纽约证券交易所简直疯了,我们卖出后股价反而上涨了!”

    卡尔向杰森汇报华尔街的动态。

    他认为是高估了倭国列岛的潜力,对杰森和对冲基金的保守投资策略感到沮丧。

    [这次又上当的个人投资者,市场实际上是买入趋势。]

    [仍然坚持卖出头寸的对冲基金,这次是不是失算了?]

    [华尔街投机者们正在举办奖金盛宴。]

    [对冲基金表示:“既然有卖出机会,我们就会卖出。判断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们从未强迫任何人。”]

    ——《华尔街日报》(wSJ)

    “华尔街的投机者们正在吃掉我们抛出的股票!那些本应该拿着就能赚钱的股票啊。”

    “……”

    “现在怎么办?这么好的牛市,就我们没捞到好处。这明显是对冲基金判断失误了。”

    “我们得等等。”

    “什么?你还说这种话?”

    “在对冲基金发出警告之前,一直沉默的媒体突然跳出来制造恐慌,你不觉得这是典型的跟风行为吗?”

    “不,求你别这样(别再坚持你的想法了)。”

    听了杰森的话,卡尔无奈地摸了摸脸。

    但杰森眼中却充满了坚定。

    “这反而是卖出的时机。华尔街的投机者们现在和我们掌握的信息价值差不多。我认为,现在信息的垄断者是对冲基金。他们和倭国结算银行有某种关系,不然杜鲁门董事不可能在东亚待半年多。”

    “……”

    “这是卖出的信号。想想那些大型铁路公司为什么推迟上市。抛开情绪和感性,只看事实。没必要被那些半吊子心理学家营造的氛围所左右。”

    “……你是说?”

    “不用着急,现在这样做是对的。”

    对冲基金的代表杜鲁门·摩根,观察他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从不会在注定失败的局面中行动。

    无论是战争特殊时期,还是货币互换时期,甚至是所有人都认为西班牙必胜的时候。

    他从来都没有失误过。

    “卡尔,我们就相信他,跟着他的判断走吧。”

    >>>

    “很好,一切都如我所料,没有丝毫偏差。”

    杜鲁门合上《华尔街日报》的早报,露出一丝微笑。

    华尔街的投机者们果然中了杜鲁门的圈套,开始买入股票。

    “但如果他们破产了,那些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的客户不就只能白白流泪了吗?”

    “金融救助已经准备好了。”

    “但救助他们,我们可能会出现亏损啊。”

    “没关系。”

    对于委托给信托公司的普通民众来说,养老钱和退休金是关乎一生的大事。

    那可是他们10年、20年,甚至50年积攒下来的钱,就这样化为灰烬。

    如果我们能挽回他们的损失,他们会怎么想呢?

    “哪怕损失1亿美元,这也是值得的。”

    用1亿美元,就能换来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制度,还能赢得民心。

    赢得民心,议员们就会有所行动,国会也会运转起来。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

    不管是1亿还是2亿,都得立刻投入。

    “不过,还得再让金丝雀叫一次。”

    必须将民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他们要承担的风险,现在正被机构们像海绵吸水一样吸纳着。

    “一旦发生银行挤兑,白宫也得重新考虑对策。”

    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次危机的核心就是银行挤兑。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暴跌也会带来巨大冲击,但杜鲁门想借此机会整顿美国落后的金融体系。

    “银行、信托基金、金融机构,他们根本没有安全投资的意识。反正赔了也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客户的钱,他们怎么会考虑风险呢?”

    赚钱了就是自己的,赔了就是客户的。

    因为投资者实际上无需承担风险,所以他们就用客户的钱大量借贷,投身投机市场。

    他们用客户的钱,以10倍甚至20倍的杠杆,将资金投入纽约证券交易所。

    但是,杠杆交易,也就是借贷交易,如果股价暴跌到一定程度,就会收到追加保证金的通知。

    “借贷投资,一旦因追加保证金而被强制平仓,瞬间就会负债累累。金融机构的资金也会化为乌有。那在信托公司投资的客户呢?”

    “他们会血本无归。”

    投机者们大不了就是被吊销金融从业资格。

    但把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的客户,却会失去全部财产。

    养老钱、退休金、储蓄账户,那些他们用血汗换来的钱,被金融机构管理,转眼间就化为乌有。

    “这就是纽约华尔街最落后的金融体系。”

    让客户把钱交给机构进行投资,本身并没有错。

    毕竟客户也是为了资产管理或处置,才将钱存入,并认可这种方式。

    客户相信这些机构,希望通过收取手续费或获得收益率来实现资产增值。

    这可能是双方的失误,但普通民众根本无法察觉华尔街的疯狂。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钱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

    “19世纪的华尔街就是疯狂的代名词。我可以断言,无论我怎么做,都无法制造出比这更疯狂的华尔街。”

    虽然詹姆斯用一种“你是不是有点……”的表情看着杜鲁门,但至少杜鲁门不会进行投机行为。

    杜鲁门的行为是构建局面,并精准地像下象棋一样操控局势,这是一种行动主义的基金运作策略。

    和那些毫无风险意识、盲目投入的投机势力截然不同。

    而且,这种现象在21世纪,像奥普图斯(optimus)或莱姆基金(Lyme Fund)这样的机构中,依然屡见不鲜。

    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这种落后的金融体系,是一个绝佳的理由。

    “我们要利用这个理由,通过舆论运作,建立一个监管机构。借着这次危机,把华尔街的弊端暴露无遗,然后向大众呼吁,必须对他们加以束缚。”

    这将成为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绝佳理由。

    “我会动用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和财政部,通过财政部调动国税局(IRS),收集他们做假账和非法投机的证据,然后全部起诉。”

    纽约证券交易所将会暴跌,而我们会把暴跌的原因归咎于投机势力。

    反正这些人用客户的钱赌博,是社会的毒瘤,很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同。

    作为交换,我们将以民间为主导,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和证券交易委员会。

    “过河拆桥的时候到了。”

    杜鲁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无需操纵股价,也无需投机。

    即便稳健运营,也已经发展到能获得巨额收入的规模。

    现在,只需运作这些巨额资金就行。

    “不过,还需要再来一次冲击。”

    只让金丝雀叫一次就想搞垮整个局面,似乎有点不太够吧?

    毕竟可能有人没听到。

    杜鲁门自认为是个挺仁慈的人。

    “詹姆斯,铁路基金里还剩多少股票?”

    “还有 30% 没处理掉。”

    “30% 啊……”

    刚刚好。

    这足以再撼动一次纽约证券交易所。

    杜鲁门猛地一挥手。

    “抛出去。”

    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希望大家能自己把握好,顺利脱身。

    阴影正在向华尔街蔓延。